一个50亿笔订单的分析机构,日前公布了一个数据:今年中秋,月饼消费同比2023年缩减了45.17%。这个数据令人震惊,因为月饼连接着商务活动、人情往来,如今消费大面积缩减,意味着企业和个人的节日消费缩减了。好不容易有个商家毛利水平蛮高的传统消费品,就这样沉沦了,值得深思吗?
很多曾对房地产发表意见的专家,其实最近又有点活跃。背景就是房地产销售不景气,全国有好几亿平米的住宅待售。原国家房改课题组长、中房集团原董事长孟晓苏表示,一线城市放开限购已没有必要犹犹豫豫、扭扭捏捏了。只要一线城市不取消限购或不调减限购措施,人们就会认为原来那些政策会回来。
可能有不少人觉得完全取消限购太刺激了,大家会住到北京,住到上海,爆棚了怎么办?孟晓苏认为,这是根本不可能的,美国纽约、日本东京……世界上很多大城市都没有限购,既没有爆棚,也没有房价涨上天。
不过,孟晓苏建议,对小产权房可以率先征收房地产税。应当见房就征。征房地产税是针对房屋,不是针对人头,所有的城镇房屋都应该交税。专家的话虽然说得香飘,可是执行却没那么容易。一个住房养老金的涟漪刚刚消退,当下只有大都市还有楼市买家,这个时候想摸刀就割,还要不要楼市了?那很多亿平米,还要不要去化?
读了很多最新数据,笔者以为此刻最佳的提神方式,就是稳住居民财富的底盘——房地产。动作幅度越大越好,反正动作再大,骏马已老,人气已散,不会伤害科创大业,反而让科创人士家安、心安。如果要提振消费,比补贴家电、家具、汽车更好的办法,是补贴家庭装修,哪个装修过的家庭不添置点家电、家具?
21万均价的新天地住宅翠湖六和登场,市场反响依然十分热烈。有没有豪宅不重要,卖不卖豪宅也不重要,全城关心很重要。大家的一致预期,只要新天地还有动力,上海城央就还能跑量。上海城央如果还是个不死鸟,房地产的一口仙气就依然在线。
那么,新天地到底还需要积分吗?谜底揭晓:竟然还是有400组买家参与,无悬念触发积分。虽然提价了,但是距离市场人士认定的合理价位,还是有点折价的。所以,上海城也跟很多世界都市一样,四面八方的“头部人士”,还是奔翠湖来安居了。如果和他们没有交集,大可不必写文章开口闭口有钱人哗众取宠,还是深入基层好好研究,此刻他们到底最头疼的是什么?更关注的又是什么?
本周一位湖南籍女厅长意外去世,或涉及其他人士刑事作案。环境如此,上海太平湖边求一个太平,还是有一点独特的吸引力吧。
美联储开启了四年多以来的第一次降息,而且一出手就是0.5%,动作好潇洒自信啊。经济学家任泽平这样评论:过去这几年,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操作水平值得学习,2020年该刺激经济的时候,一步到位。2023年以来持续加息,但仍实现了经济和就业的繁荣。当就业出现放缓苗头时,立即宣布政策的调整时机已经到来,将尽一切努力支持强劲的劳动。
任先生于是感慨,所有宏观政策不是为了遥不可及的远大宏伟目标,而是为了当下老百姓就业、吃饭,仅此而已。实事求是说,对岸的利率水平降下来,对这岸的后续作业是有利的,息差缩小了,汇率升值了,政策工具箱一定更丰富了。
如果有人咨询:现实当中该怎么办?综合诸多人士的意见,汇集为以下内容:
1. 如果持有境外美元,应当寻求利率锁定的方式,比如说长期美债。
2. 如果持有境内美元,应当寻求理财经理的指点,该行产品不够丰富的话,可以另择境内外银行寻找丰富高息产品。
3. 如果持有人民币,可以趁美元汇率水平走低,逢低吸纳。
4. 如果只想持有人民币,也是很好的方式,这就不需要瞎操心美联储减息了。
5. 如果持有不动产,只需要知道对岸减息,对你是个好消息。
6. 如果关心香港股市,要定睛检验一下未来的港股——究竟是追随美元高息受害,还是追随A股受害。
万科还是蛮争气的,中兴路项目没有沉下去,而是浮了上来。
浦发还是蛮争气的,果然还是续写了唐镇的小城故事。
绿发还是蛮争气的,浦江园在一众挤压下还是露出尖尖角。
月饼沉沦了,车牌沉沦了,白酒沉沦了,恒隆沉沦了,上海楼市还有没沉沦的地方。这就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