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经济工作已经定调。在中国,“大道消息”读懂需要专业知识。我知道,此刻投资界着急等待的朴素好消息都是数字:
利息和准备金什么时候降?降多少?
2025国债发行规模究竟增加到几个百分点?4%?
超长期特别国债再发多少?
地方债发多少?
城市旧改更新提速再拆多少?
......
别急,大船掉头,把逻辑和路径想明白,比博一个数字做短线强。
在我看起来,以下三个才是关键:
1.什么叫利好,如何超预期,都懂了
2.理想主义,已经和现实主义合体了
3.关键时刻,抓大城强省,也清晰了
上海年底这波土地出让,不声不响搞出来好几百亿的“土地销售额”。城市发展到今天,净地少了、毛地多了,但是又需要销售额,关键时刻区属国企、市属国企纷纷出手了。
我一直听到很多人担心:城市中央造了这么多的住宅,单价这么高,总价这么高,最后卖给谁啊。
此时此刻,看懂之人,还是不必担心上海城央住宅的出路,可以担心碧桂园开到五线城市的新房,也可以担心绿地集团开到全国二线城市的高层办公楼,但是就是没有必要担心苏州河黄浦江一箭之地的上海高级住宅。因为,做强县城,和做强大城是完全不同的打法。
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是碧桂园们的拿手好戏,但是,区域重大战略的主体功能区,就得是华润保利上海地产,叠加科创方向的巨子,才能联袂折腾了。
这意味着三五年、十年之后,一线城市、强二线城市,角色更加突出,权重会更大,而三四五线城市,也许奔另一条发展道路了。
我看到已经有敏锐的人注意到,日元的债券利率,正在和人民币的债券利率,发生历史性交叉。日元在走出30年之后,利率走在上升通道中;人民币在走过30年之后,利率却走在下行通道上。
当30年国债利率跌破2%之后,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场景,绝对是优质资产稀缺,而资金的成本极低。曾经,精准滴灌是很多人欣赏的方式,但是,市场经济总有自身规律。新动能还没有到来,老动能不能退场。我的理解,新动能是科创,老动能就是城市建设、房地产。
时间急、任务重,沿海发达的经济强省还要多挑担子,那就只能粗糙一点、澎湃一点、漫灌一点。
回到我们的标题:沪深城央优质住宅,在短短的优质资产清单中,肯定是好的方向。理由:有使用功能,有大于银行利率的稳定现金流。
如果把当下所有的优质资产,拉出来列一张清单,我们会发现情况是这样的:
1.长期国债
回报率低于2%
2.大银行存款
5年期1.55%
3.稳红利股票
即期2-4%,长期不敢保证
4.黄金
只有资本收益
5.上海城央房产
租金回报率1-2%
除此之外,基金理财,回报不确切;风险投资,回报更加不确切。
既然是大城战略,强省多挑担子,当然会多聚集一些企业家。
上海光本地上市公司就有400家,还有更多的企业总部。
很快,当利率水平更进一步降低以后,大家就会发现沪深城央肯定可以租掉的住宅,比什么资产都香。
除了上海,深圳是市场经济最活跃、企业家最扎堆的地方。如果再挑选更多企业家扎堆的城市,那就只有广州、杭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