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杂志
微信版 第20241031期
苏南 龚雪梅
风引汤合麻附辛汤治慢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一例
Z某, 女 ,55岁,江阴人,2024年7月4日初诊,肤白,唇红而干,两颊潮红,眼角汗泡疹。
主诉:双下肢僵硬、乏力一年。
现病史:双下肢僵硬?乏力一年,行走不灵活,大腿肌肉无力或不自主抽搐,持久不活动后有麻木感或蚁行感,脸部、手臂时发麻木或抽搐感,眼皮沉重,半年前于上海某三甲医院检查诊断为慢性脱髓鞘病变、低钾血证、高血压病,暂拒激素治疗。自绝经后睡眠不佳已有6年。
刻下:烦躁、易汗,多饮,口苦,睡眠差多梦,醒后难入睡,睡眠4-5小时,大便正常或偏干。少许咳嗽。
既往有腰突史,高血压病史。其父亲有肌肉萎缩史。
检查:(所检周围神经及肌肉)四肢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累及运动及感觉神经,以脱髓鞘改变为主伴轴索损害,下肢重于上肢,双下肢部分运动及感觉神经损害改变显著(2024.01.23) 。
查体:舌胖,苔腻,脉弦紧。双手掌潮红、干燥,四肢肌肉偏松弛。
西医诊断:慢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中医诊断:痿证
先后给予防己地黄汤加半夏、防己地黄汤合风引汤、风引汤原方、续命汤加黄芪后睡眠较前有明显改善,但双下肢僵硬乏力改善不理想,大腿肌肉依旧无力,脸部及大腿不自主抽搐,四肢及脸部发麻,眼皮沉重,汗多,夜间大腿抽搐影响睡眠。舌淡红苔薄。脉沉细。参照王晓云医师的续命汤法,于2024年8月5日给予风引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党参、羌独活。
拟方:桂枝20g 甘草6g 龙骨30g 煅牡蛎30g 滑石20g 石膏30 g 寒水石15g 紫石英15g 制军10g 党参30g 羌活12g 独活12 g 细辛6g麻黄12g 附片9g 干姜10g ,6剂,代煎日一剂。
8月12 日第六诊:四肢及脸部麻木范围似有减小,下肢只有脚趾有麻木感,脸部及大腿抽搐程度减轻,大腿僵硬、乏力同前,眼皮沉重,口干,饮不多,入睡困难,多梦,夜间睡眠4~5小时。舌红胖大湿润,苔薄,脉弦紧。血压109/80mmHg,心率85次/分。结合黄仕沛前辈经验,麻黄剂振奋颓阳法。
处方:麻黄加至15克,加黄芪20克
桂枝20g 甘草6g 龙骨30g 煅牡蛎30g 滑石20g 石膏30 g 寒水石15g 紫石英15g 制军10g 党参30g 羌活12g 独活12 g 细辛6g麻黄15g 附片12g 干姜10g 黄芪20 ,6剂代煎,日一剂。
8月22 日第七诊:脚趾、脸部及手臂麻木感时间减少,脸部及大腿肌肉不自主抽搐减少,大腿僵硬、乏力同前,睡眠一般,舌淡红苔薄腻。
处方:守方,麻黄加至18克,附片加至15克,黄芪加至30克。
桂枝20g 甘草6g 龙骨30g 煅牡蛎30g 滑石20g 石膏30 g 寒水石15g 紫石英15g 制军10g 党参30g 羌活12g 独活12 g 细辛6g麻黄18g 附片15g 干姜10g 黄芪30 g, 6剂代煎,日一剂。
8月29 日第八诊:脚趾、脸部及手部麻木偶发,脸部、大腿抽搐减少,大腿僵硬乏力减轻,眼皮沉重减轻,白天有眼皮跳动,睡眠一般,舌淡红苔薄腻。
处方:守方加人参10克,肉桂10克
桂枝20g 甘草6g 龙骨30g 煅牡蛎30g 滑石20g 石膏30 g 寒水石15g 紫石英15g 制军10g 党参30g 羌活12g 独活12 g 细辛6g麻黄20g 附片18g 干姜10g 黄芪30 肉桂10g 人参10g , 8剂代煎,日一剂。
2024年9月9 日第九诊:症状进一步减轻,守方,石膏加至40克,8剂。
(2024-9-19)
9月19第十诊:双下肢僵硬、乏力进一步减轻,大腿及面部安静时有抽搐感,眼皮仍觉重,睡眠5小时,手心烫。
处方:守方,9剂代煎,日一剂。
2024年9月30日第十一诊整体症状减轻1/3以上,怕热、易汗,无明显口干,饮水正常,夜寐少,只能睡5小时,血压110/82mmHg, 心率88次/分,舌淡红苔薄。
守方调整剂量,去羌独活加五味子、山萸肉:
麻黄12g 桂枝20 g甘草6 g 龙骨30g 煅牡蛎30 g 滑石20g 石膏40g 寒水石15g 紫石英15g 制军10g 党参15g 细辛6 g附片15g 干姜10 g黄芪30 g人参10g 肉桂10g 五味子10g 山萸肉15g , 8剂水煎日一剂。
10月10日第十二诊:双下肢僵硬乏力已减轻大半,大腿肌肉较前变松弛,偶发不自主抽搐,昨天脚趾只有一点麻,脸部及上肢无麻木,眼皮重减轻,人轻松很多,心率87次/分,睡眠较前加深, 舌淡红苔薄。
处方:守上方10剂巩固,5~2服法。
按:
风引汤出自《金匮要略•中风历节》:“风引汤:除热瘫痫。”组成:大黄 干姜 龙骨各四两 桂枝三两 甘草 牡蛎各二两 寒水石 滑石 赤石脂 白石脂 紫石英 石膏各六两上为粗末,以韦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花水三升,煮三沸,温服一升。患者易汗、多饮,烦躁失眠,大便偏干,舌质红,对应“热”,患者下肢僵硬乏力、眼皮沉重症状对应“瘫”。王晓云医师在《经方》发文,得出经验指出:临床证实单纯风引汤只能降低肌张力,这类痉性“偏瘫”,风引汤合方麻附辛汤目的是在缓解肌张力、解除痉挛的同时,又提高肌力,改善患者的下肢功能,王医师称此法借鉴张仲景的“续命汤”法。本案患者有肌肉僵硬无力同时又有不自主抽动症状,因此参照王医师的治法以风引汤降低肌张力,缓解肢体挛缩,同时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参芪、羌活、独活等,使用“续命汤”法提高肌力,改善肢体功能。学习黄仕沛前辈经验在治疗中逐步加大麻黄、附子剂量,并加入参芪补气养血,加入羌独活加强散寒除湿,通经络。患者不仅肌肉僵硬无力的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不自主抽动的症状也有所缓解,整体肢体功能得到了明显提升。
感谢诸位老师的宝贵经验,感谢《经方》杂志,感谢《经方》精品班!
《经方》声明:本刊的读者定位为临床医师,请勿仿方抓药(后果自负),中医需要望闻问切,请查阅“各地经方门诊导航2024版”就近面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