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杂志
微信版第20250128期
中草药的药名缘由~
作者/《张仲景本草学》编委会
1、以药材来源而命名:例如蛇蜕、蛇油、蛇胆、龙齿、燕窝、鱼胶、蝉蜕、蟾酥、蜈蚣、全蝎、蠔猪刺、穿山甲、水牛角、鸡内金、猪胆汁、人中白、人中黄、牛黄、马宝、麝香、熊胆、獾油、虎骨、鹿茸、犀角、龟板、竹茹、荊沥、干漆等等。
2、以药用部位而得名:例如紫苏的紫苏叶、紫苏梗、紫苏子、柏实、酸枣仁、木瓜、无花果、野菊花、蝎尾、鳝血、鳖甲、天仙藤、南藤、藕节、梨汁、芦根、白茅根、菊花脑、枫香脂、松花粉等。
3、以形态特征而得名:例如蛇六谷、蛇菰、钩藤、乌头、云芝、树舌、木蹄、半边莲、一枝黄花、二胡花、三叶青、四叶对、五指毛桃、六角莲、七叶一枝花、八角枫、千层塔、木蝴蝶、玉凤花、奶汁草、羊奶参、牛膝、虎耳草、猫眼草、白马骨、马齿苋、马兜铃、羊角藤、大血藤、鸡血藤、鸡眼藤、鸡冠花、鸡骨常山、金毛狗脊、鹅掌金星、猴头菌、鬼笔、鬼箭羽、槐叶苹、金钱松、侧柏叶、石燕等。
4、依生存环境特点得名:如竹荪、桑寄生、石菖蒲、水菖蒲、山栀子、水栀子、水浮莲、岩黄连、岩白菜、石上柏、石橄榄、石斛、石吊兰、雪莲、沼生水马齿、泽珍珠菜、海马、海龙、海星、海澡、水蛭、牛虻等等。
5、以生活生态特征而得名:附子、半夏、夏枯草、夏天无、构棘、刺蓼、虎刺、皂角刺、三白草、含羞草、合欢花/皮、金银花、白花蛇舌草、童子益母草、白毛夏枯草、无爹藤、鹅不食草、浮萍、昆布、海浮石、冬虫夏草、雷震子、蛤蚧(叫声)等。
6、以药物颜色明显而得名:如朱砂、朱砂莲、赤石脂、红花、红升麻、红景天、红柴胡、丹参、赤芝、紫芝、紫参、紫草、紫石英、黄连、黄柏、黄芩、白芷、白术、大青、青黛、黑胡椒、白胡椒、白菊花、黄菊花、黄花远志等。
7、因功效突出而得名:如杀蛇剑、开喉剑、防风、白蔹、续断、骨碎补、牛大力、淫羊藿、大腹子(槟榔)、隔山消、见血清、血见愁、益母草、千里光、伸筋草、伸筋藤、接骨木、接骨金粟兰、金创小草等。
8、以药材的气味而得名:如鱼腥草、败酱草、豨莶草、鸡屎藤、香椿、臭椿、石胡椒以及多种香气药材名称等等。
9、以药材的味道而得名:如甘草、苦参、龙胆草、细辛、辣蓼、酸模、五味子、盐麸木等。
10、以产地而得名:如绵麦冬、浙麦冬、杭白芷、祁白芷、温郁金、江枳壳、建泽泻、建莲、湘莲、川木通、关木通、川黄柏、关黄柏、关白附、禹白附、苏薄荷、茅苍术、凤丹皮、潞党参、西洋参、交趾桂、江油附子、新疆紫草、兰州百合、东亚魔芋、海拉尔柴胡、华东覆盆子等,尤其是传统道地产区药材的命名,例如济银花、岷当归、辽细辛、北五味子、怀牛膝、怀菊花、怀山药、怀地黄、川芎、川乌、川连、雅连、新会陈皮、天台乌药、阳春砂仁;再比如贝母,产于四川省的川贝形小性平味淡,有润肺化痰、肃降虚火之功,多用于内伤咳嗽,肺痨虚劳,化无形之痰,偏于痰少之久咳;产于浙江省的浙贝个大味甘性凉,清肺化痰、开郁散结,多用于外感咳嗽,壅结瘰疬,消有形之痰,偏于痰多之新咳,又因原产地为象山县,故又名象贝。川贝因具体产区而商品名称各异,主产于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的潘松地区的称松贝,主产于四川青海云南交界处的称青贝,主产于西藏云南四川等地为德贝,产于新疆内蒙古的伊犁贝、新疆贝则称生贝,产于甘肃岷山一带的称岷贝,亦称甘肃贝,往昔集散于打康定县箭炉的称炉贝,产于东北地区个粒扁平故而称为平贝。等等。
11、以采收季节而得名:如春花(辛夷花)、春柴胡、霜桑叶等。
12、以炮制加工而得名:如鲜地黄、干地黄、生地黄、熟地黄、地黄炭,生大黄、酒炒大黄、熟大黄、制军、酒蒸大黄,生附子、炮附子、蒸附片,炙甘草、炙黄芪、醋香附、醋柴胡、鳖血柴胡,姜半夏、胆南星、煅牡蛎,风化硝、西瓜霜,血余炭、荷叶炭,方儿茶、六神曲等。
13、舶来品因翻译得名:例如诃黎勒、胡麻仁、胡桃仁、胡荽、番红花、羌活、曼陀罗、安息香等等。
14、因简化俗称而得名:例如把三个字以上的药名减至二个字的(金)银花、(天)花粉、木鳖(子)、巴戟(天)、辛荑(花)、天(门)冬、麦(门)冬、牛(蒡)子、土(茯)苓,以及十大功劳简化为功劳木等等。
15、以读音近似而得名:如牛夕(牛膝)、大吉(大蓟)、连召(连翘)、宅下(泽泻)、双皮(桑皮)、伏毛(腹毛,即大腹皮)、毕大(萆薢)、尔香(乳香)、茯0(茯苓)等等。
16、因隐喻而替代药名:如月石(硼砂)、当门子(麝香)、人言(信石)、丑黄(牛黄)、丑牛(牵牛子)、申姜(猴姜,槲蕨即骨碎补基原之一)、五谷虫(蛆虫)、金汁(粪清)等等。有的类似于密码处方,有的是为了避免病家误会,有些土产药材的“土”改写为“杜”,如杜红花、杜牛膝,等等。
17、因历代传说的故事而得名:例如蛇床子、使君子、刘寄奴、牵牛子、何首乌、徐长卿等等。
18、因避讳而改名字:封建时代须避帝王的名讳,药物也要改换名字。山药原名薯蓣,至唐朝因避代宗(李豫)讳改为“薯药”,至宋代又为了避英宗(赵曙)讳而改为山药。玄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清初李中梓在其撰写的《本草通玄》中将玄参称作元参,清代为了避康熙玄烨之讳,《本草通玄》曾一度更名为《本草通元》,玄参易名为元参。再如延胡索,始载宋初《开宝本草》,原名玄胡索,简称玄胡,后因避宋真宗(赵元休)讳,改玄为延,称延胡索、延胡,至清代避康熙(玄烨)讳,又改玄为元,故又称元胡索、元胡。
19、中草药的名称大致有以上几种情形,需要注意的是实际上常采用了上述多种情形的结合进行命名,再比如马尾伸筋、青钱柳、大腹皮、广姜黄、色姜黄、山海螺、竹黄、庄黄、川军、乳香、僵蚕、石韦、紫油桂、紫油朴、童子尿、柳叶红牛膝、红牛膝、红毒茴、八角茴香、天山雪莲等等。
20、您还知道哪些命名的缘由,欢迎评论区“写留言”补充~
往期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