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专题】5何炎燊老中医治登革热的经验

文摘   2024-09-11 14:08   江西  

微信版20240911期

【登革热专题】5何炎燊老中医治登革热的经验

作者/东莞何炎燊 马凤彬



《经方》精品2024苏州国庆班报名上周已经结束。


1.外寒束热

莫某,女,42岁,护士。1985年10月上旬患登革热初用西药,口服、肌注、静滴并进,两日未效。第三H高热至41℃,寒战重裘不温,无汗,头痛如劈,项强痛,腰背如被杖,面赤,烦躁,口渴不欲饮,舌苔薄白微黄,脉浮弦洪数。此寒邪外束,内热方炽,先进人参败毒散加石膏方用:太子参、柴胡、羌活、独活、茯苓各15克,川芎桔梗、枳壳、甘草各10克,石膏45克,煎成一碗半,分两次服,每2小时1次,在上午服完。药后不久,即恶寒罢

溱溱汗出而热降,全身轻快,惟头项仍强痛,面赤,心烦,口渴,下午接服白虎加葛根汤合清心凉膈散,方用:葛根30克,石膏60克,知母、连翘、子、黄芩各15克,甘草、薄荷各5克,桔梗10克,崩大碗30克。煎成两碗,分两次服,至暮服完。次日热尽退,头项舒,四肢遍出红疹(此疹与斑疹、麻疹不同,可不治自愈),再进清解,第三天即上班工作。

2.阳明热炽

李某,女,14岁,学生。1985年9月下旬患登革热先西医治之两日,未效;第三日除用西药外,加用中药(方用蒿芩清胆汤加减)两天,第五日,热升至40.5℃,四肢骨节酸烦痛楚,父母抱持来就何氏诊,意欲住院。扪之,灼热烙手,头部热汗自出,面色苍赤,目绕红丝,烦渴引饮,呻吟呼叫,诉说四肢甚痛。诊其脉洪数,舌红苔黄。时适病床已满。何氏慰之曰:“病势虽凶,但病情不重,不需住院两三天可愈也。”方用桂枝白虎汤加味:石膏60克,桂枝知母各 15 克,苡仁、茅根、桑枝各30克,地骨皮、丝瓜络各20克,甘草10克,水4碗煎成1大碗,上下午分两次服,下午渣再煎一次,黄昏时服。

次展,其母携儿来,已自能行走。据云,上午服药后,下午得战汗,热降,身痛减。黄昏时,服第三次药后,即困倦酣睡一宵,今晨热降身和,诸恙悉蠲矣。改用清络饮加苡仁、豆卷、茅根、芦根等轻清之品,又两日而安。

3.邪留三焦

黄某,女,31岁,工人。10月初患登革热,中西医治疗1周未效,16日来门诊,患者面色晦滞,寒热往来(37.5℃~39℃),头痛身重,肢酸,胸胁苦满,口苦干呕,

心烦懊,大便艰涩,脉滞数,苔黄白腻,已用西药5天,兼服三石汤。其夫谓发热持续,恐出白疹(即肠伤寒之俗称),何氏曰:“此外邪挟湿,滞留三焦,见症虽似肠伤寒,然治之得宜,未必缠绵也”。予柴胡温胆汤合栀鼓汤复方:柴胡半夏、黄芩各15克,茯苓、竹茹各20克,焦、香豉、实各10克,陈皮、甘草各5克,上午煎服,下午药渣再煎服1次。

药后汗出热降症减,而腹隐痛,下溏便3次,伴里急后重,此里湿假大肠为出路也。前方去香豉加黄连10克,葛根20克,即合葛根芩连汤意。第三天腹痛止,大便转好热亦退净,惟舌苔仍腻,肢体仍倦,胃纳仍钝,改用王氏驾轻致和诸方出入,又3日而安。

按:登革热乃现代医学病名,虽高热持续,但非凶险之病。因其传染力强,流行范围广,影响群众健康,妨碍生产,又不可等闲视之。1985年9月至10月间,我市及邻近地区登革热流行,已由防疫部门分离病毒确诊。由于病发于秋,乃有伏暑、兼寒、挟湿之各种不同类型。经何氏治疗200例,按伤寒温疫之法治之,皆获速效。故选记上述3例,以示医者临证当精思明辨,不可固执板法。《类证活人书》首用人参败毒散治伤寒时疫,宋代所称伤寒,乃包括一切温热暑湿在内之广义伤寒。故喻氏《医门法律》论败毒散云:“热湿暑三气门中推此方为第一,以其功之著也。人感三气而病,其气互传,乃至十百千万,传为疫矣。倘病者日服此药二三剂,所受之邪不复留于胸中,讵不快哉!”余师治暑疫,善用大剂寒凉,然亦说“首用败毒散去其爪牙”,并不摒除辛温解表。而后世某些医者,徒知见热投凉,畏羌、独、芎、柴如虎,却说法宗叶氏。叶明言

“在卫汗之可也”,而所用汗剂并不限于辛凉。《幼科要略)治春温之由于外邪者,先用辛温解表之葱豉汤,可为明证,近20年来,每遇流感盛行,患者出现外寒束内热,类似大青龙证者,何氏每用人参败毒散加石膏辄效。今用治登革热初期卫气同病,外寒极盛而里热方炽者,确能顿挫病势,大大缩短病程。例一患者,高热至41℃,药后数小时即溱汗出,周身轻快,与用西药退热剂汗出病不减,俄而复热者迴然不同,可知本方确具甚强之“败毒”力也。

古人论伤寒发病,每云“一日太阳受之”,温病学家亦有“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之说。然观察今年此病初起,仅微恶风寒,发热,头痛,倦怠,类似一般感冒。至二三日始出现憎寒壮热、头痛骨楚无汗之太阳(卫分)表证。倘泥执逐日传经之说,则无法解释;若指为伏气由里出表,亦属牵强。其实中医治病之特色重在辨证,辨证精确则病因、病位及疾病之性质皆可了如指掌,并可预测其转归。如病例一,揣度其表寒解后,阳明气分之热必盛,故令其下午即接服白虎加葛根汤合清心凉膈散,使邪敌无喘息之机会,故愈病迅速。

登革热特征之一乃身痛。若背脊疼痛如折者,治在太阳,非羌、独不能解,如病例一是也。若四肢疼烦者,治在阳明,非白虎不为功。《金匮》治温疟,但热不寒,骨节疼痛,时呕者,用白虎加桂枝汤。病例二虽病因不同,但理无二致,故亦用大剂白虎加桂枝汤取效,苡仁是阳明专药,仲景用麻杏苡甘汤治一身尽痛,故此例用之以代粳米。桑枝地骨皮、瓜络、茅根等清凉透解,皆能疏阳明之络,清阳明之火。

登革热邪不即解,除化热入阳明气分外,又多出现半表

半里之证。叶天士云:“气病不传血分,而邪留三焦,亦如伤寒中少阳病也。彼则和解表里之半,此则分消上下之势如温胆汤之走泄。”此论颇具卓识,惜其畏忌柴胡,后人因之,治半表半里之证,多改用青蒿,如蒿芩清胆汤是也。其实青茜长于芳化及除阴分之热,和解少阳之力远不及柴胡,且柴胡“能于顽土中疏理滞气”(语见徐灵胎《百种录》)则又非青蒿之所能。病例三外邪挟湿,流连三焦,胶着不解,又屡进三石汤寒凉冰伏,湿更难堪。故用柴胡温胆,旋转枢机,合栀、豉宣其陈腐郁结,使半表之邪从外解而汗出热降,半里之邪下泄。再合葛根芩连汤升散余邪,撤热燥湿,表里之邪便得清矣。

自仲景创六经辨证之说,至今1700余年,中医治疗外感热性病之理、法、方、药,不断发展补充,故何氏一向认为寒温学说,既应融汇,且应有所创新。


随缘扫码进入,满座截止。


END

往期精彩链接~~~


【经方故事】《经方》精品班为中医“争鸣”
【精品班交流】王道颖《柴胡桂枝汤治登革热案》
【杨黎黎用经方】布鲁氏菌病的经方临床治验
【黄仕沛经方】小柴胡汤治登革热后记
【经方精品】2024苏州国庆类方班与妇科类病&专修班报名通知~

《经方》声明:本刊定位为临床医师交流,请勿仿方抓药(后果自负),中医需要望闻问切,请查阅“各地经方门诊导航2024版”就近面诊。

经方
《经方》为公益性原创型杂志。高品质学习、交流仲景经方医学,欢迎原创投稿,后续福利多多。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