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县西戍村儿的“淀沫水”与“殿沐桥”

旅行   2025-01-28 06:30   广东  

早些年,在某一资料中看到,涉县西戍村的母亲河叫“淀沫水”。“淀”还好说,“白洋淀”、“荷花淀”什么的,就是湖荡之类的水面儿,一加这个“沫”儿,山雨愣怔了,什幺意思?


好象故意给添乱,爱旅游的寒江发布的西戍采风小视频,西戍村街桥桥栏板上分隔开来写着“殿”“沐桥”三个字。“殿”?难道是“九棱八搭朝王殿”?西戍王李霸名列“云台二十八将”,与朝廷对抗的大殿(传说今昭福寺以此为址),使整个村镇包括过村沟水都受到了恩泽沭浴,也叫“殿”了,还衍为“淀水”?

山雨专门思考,查阅资料,决定,摒弃胡思乱想,更不敢胡诌八扯,努力挖掘和还原其本来意思,给大家个交代,给自已个心安。


先说“淀水”和“淀沫水”。“淀沫水”,应是从当地文史地情资料上看到的,几十年山雨没有深究,但早就成一个心结,“为什么叫这个名?”有人简称之为“淀水”,对吗?又写为“殿沐”,指的是一回事吗?


“淀”,本义作“浅水”解,也作“浅水湖泊”解。《左思•魏都赋》中有释注:“淀者,如渊而浅也”。这个“淀”,从“水”,从“定”,定,有“静止”的舍义。湖泊之水较之江河之水流动要少,所以又以“定”作声旁。西戌村村沟上游有园子沟,听说曾经有水。水溢河方向,村里光桥就13座,因有水溢岀而叫“水溢河”。水流前来,当然,也可能不足以流前来,停在沟道中,浅浅的如小型湖泊,就叫“淀”,就是“水流定止”而形成的水面儿。要是旱季,恐怕,就干涸只剩污泥草沫树叶淤积了。俗语中就有用“渣滓浊沫”来形容一些无用之物。尽管涉县是旱地方,有点儿水气就叫山民珍爱,但旺泉少有,圪浸点儿困山水,鸟雀喝都不够,谈不上浇地灌田,即便人饮用,也是四里五里,十里八里地去“等”水。木头梢子接水,或用葫芦瓢往起撇水。山雨亲耳昕过去“等”水的人讲,有时等,在地上等睡一觉醒来半夜了,还轮不上。西戍一带,沟底水,没听过能哗哗哗地流的,有也是“淀水”,“浦澶”,一片儿一片儿的,小水汶,天旱得历害了,就是干绷绷的了,那些渣滓浊沫让人看着心里难受。“淀沫水”,估计是古人的俗称,也是俚语,是切近实际的土名儿;叫其它也不太合适。


接下来,咱说说这个“殿沐桥”。桥因水名。水就是前边说的“淀沫水”。为什么是“殿”和“沐”?原来,“淀”,也是“澱”的简化用字,“沐”为“沫”字近。音近互借,甚至老百姓切音儿,才不管怎么写呢!这个“澱”,在意义上,与“淀”本来有很大的不同,但也不能否认的是,把“澱简化为“淀”也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一是古人也曾有人认定“澱”与“淀”是同义的,如《郭璞·江赋》中就有“如渊而浅者曰澱”的说法,二是两字不仅读音同,“澱”为形声字,简化为“淀”后,构字方式也没有变,仍然是形声字。三是从“淀”字的本身来看,它从“水”,从“定”,“定”亦声。把“水”与“定”组成一字,表示大洪水过后因泥沙沉澱淤积而形成浅水湖泊,未为不可。


那“澱”,到底与“淀”到底有多大区别呢?


“澱”,本义作“滓滋”解,即压榨果蔬等物滤出汁水后所剩余下来的渣滓。“澱”的声旁“殿”有“在后”这一意思,如旧小说中常有“一军突前,大军殿后”这样的说法。“澱”既为果蔬滤出汁水后的余物,所以它以“殿”作为声旁应该说也是颇有讲究的,那就是,水被挤干了,剩下干渣儿了。你懂得,水少,甚至水没了,谁写桥名时还敢拖泥又带“水”。这个“沐”是洗头发的意思。洗头发,水过头皮湿,一会儿就干了。要是好头发的美女沐浴,那如黑色波浪般的青丝可不是水,它是“滓儿”,手攥一攥,头发就基本干了。


坐在殿沐桥头,桥下至今不是水波荡漾,也不是清且涟漪,原本的“澱”,是“水过之后”,原本的“沐”,就是水洗头发,留下的都不是“水”,而是“水之后”的“淀”“沫”,渣滓浊沫儿,没什么好东西。涉县太行山的褶皱儿里多有这种情形:旺月,山洪如猛兽,横冲直撞,咆哮够了,留几个水浦澶儿,再过些日子,只剩草叶淤堵和泥水之后的“太极晕”了。


“淀沫水”、“淀水”,与“殿沐桥”,名字不一样,留名儿的根据倒是差不多,都是山沟里的水浦澶和淤渣草沫儿。



山雨     甲辰腊月廿八


            于古沙安乐窝

文化太行
爱旅游的寒江为您分享太行山•古村落•古建筑•旅游•文化•历史•文学•红色记忆方面的文章和视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