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科,字进卿,号龙山,涉县井店村人。明正德十二年(1521)进士。先知陕西蓝田县,以能迁工科给事中。
山雨没正经,忽然发现,他的姓名有“问题”:本来,起名三分相,差不多就是一个“工科”的料儿,自己给自己横了一杠,就当不完“工科”了,只能叫“王科”了!
王科当工科给事中期,太认真了,惹人不少。“会权要右勋,遂落官职”。“王科居乡蔬食布衣,耕田治圃,每劝乡人为善,勿佞佛酗酒,涉俗渐化”。居乡期间,王科并没闲着,因善述文,在虏患危机的时候,河南分守备战,他写有涉县的《新作石城记》和武安的《砖城隘口记》。
民间传说,王科不得时了,要被贬谪。他乞请圣上不要将他弄到有“万丈高崖”的地方。山雨不懂政治,不明白皇帝是否另有深意,把他给贬到了他的老家我们涉县。涉县这地方,真有“万丈高崖”。先说井店东北方10里有玉皇垴,垴上有玉皇庙。应爱旅游的寒江邀请上去过,还拟有一篇庙宇《重修碑记》:……井邑东来十里,堆青叠翠,浸碧涵虚,俗名玉皇垴,一邑之胜概也!有青狮白象,有踞虎游龙;有柏浪松涛,有鹤唳风声;有祥光普照,有紫气蒸腾。云霄接,通衢引。磊落者巉岩,玲珑者玉峰。苍茫蓊郁,呼之来万里清风。忽而,湛寂;忽而,恢漠;忽而,无极无上;忽而,廓落光明……”山雨最想补充的是,四周,真正的“万丈高崖”!
如前,王科的号是“龙山”。龙山,是涉县老城北来孤脉也。虽有符山为祖,蛇行灰线,地气或沉或浮,隐隐约约。
等到立于老城正街王科的“黄门坊”(今牌坊路与城中街交叉点)处东看南看,何处不是“万丈高崖”?特别是东面的韩王山,从南垴崖边垂下绳来,45丈!肉眼看,比李白的“三千尺”和“三千丈”都要戚猛。
还不是正经话儿,涉县地方,“七山半水分半田”。不光是王科,就连山雨也是,旱地方出生的,山上下来的,要说不怪,假的,但就是“不乖”。当地有地理谚语:“十山九扭头,清官不到头”。山雨理解,涉县人本质上普遍耿直,有时圪料,易触怒权贵甚至顶头上司。
唉,太行山,铜墙铁壁般的“万丈高崖”,生来是要抵御外辱的,哪知,常常因此而作起了惹人生恨的独角怪兽?!!
(据《古韵新风》上考证,万丈崖的道路即响堂铺到黎城县东阳关的“黄花岭”山路)
于古沙安乐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