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一线天”?
一般指,洞窟中或两崖之间仅可见一缕天光者。如浙江金华北山、雁荡山合掌峰,杭州西湖飞来峰等处皆有,且甚著名。随着文旅开发,太行山区或大或小的景区也多有发现和命名为“一线天”的。说实在的,山雨总觉得,今人不如古人有想象力,词汇也贫乏,动不动就借外地的景致命名,什么“小漓江”、“小三峡”、“??九寨”,也不顾客观事实差距有多大,硬蹭,叫山雨感到腻,一听名字就不想去了。
古人是先有认知,有描述,自然而然地叫人信服,“确是——一线天!”如,宋方凤《金华游录》:“有天池深广,四畔峻壁不可下;池之里有崖如两扉,而启其一;极黑暗中远望,石扉启处,天光下烛。盖洞天漏明,而人莫知其处,名‘一线天’”。
清 梁章钜《游雁荡日记》:“灵峰洞以中有应真像,故称为罗汉洞。洞口两石相依,为‘一线天’”。清 沈复《浮生六记·浪游记快》:“余两人从石罅中入,名‘一线天’,循级盘旋,直造其巅”。
山雨游洞窟、狭谷,仰头所见,也有好此“一线天”者,最妙的是,在祠庙之中游览,竟也会有此奇遇!
小时候,在本村,涉县招岗社街,南面,戏楼,有台有“楼”,“楼”前后两部分,好似殿卷一体,中间有隔板界隔,活的,能取下。由隔板界分为前台和后台。戏楼背后是个“锅底麻池”,池底有和尚头石柱,挑池挑见这个“和尚头”,就是不挑了。单脚立于这个和尚头上,过去,可见村后小旦坡顶。在没有现代扩音设备的清未民国时期,招岗的老戏楼回音效果好,据说与戏楼背后这个“锅底麻池”有关。戏楼对面是“社街台儿”,一层近一米,三层,前献殿,后大殿,中间东西向夹道,低凹下去,收纳房坡水,应是东向流去。前边献殿前后门与大殿门直冲,也许算是“三门相照”。大殿内进深较大,殿内有立柱,但殿内黑谷隆冬。从大殿内出来,头顶一带蓝天,叫“一线天”也无妨。老辈儿人讲,对面唱戏,就把村里村外的各路神仙请到这里来。这里平时就是个“社房”,外边/层台右首怕/油更铺,打更人的值巡节点。山雨琢磨,这种平时作“社房”的大殿许是“空祈殿”。
跟着爱旅游的寒江去了山西潞城李庄关帝庙,该庙坐东朝西,二进院落,现存中轴线建筑为山门、鼓楼(舞楼)、香亭、大殿,南北两侧有妆楼、廊房、耳房等。庙中金元风格的“舞楼”为研究宋金元神庙演出场所提供了重要实证。山门外面,额题“山西夫子庙”。山门实为两层,下层为山门,上层为倒座戏楼。山雨惊异有倒座戏台,为什么院中“鼓楼”又叫“舞楼”。当想到其为金元产物时,又释然,且有“鼓舞”一词,击鼓起舞,不正是古人祭祀的常见仪式吗?舞楼北边,有一门,山雨等正是从这里进庙的。这一门也很正规,应是平日进出关帝庙的通道。舞楼再向东,缓阶梯式渐高,又是“香亭”,山雨叫它“献殿”。“献殿”与“大殿”之间离得很近。仰头,两殿相接处,有由北向南的空中水槽,木头的,色调与大殿檐头协调一致,但却可能是后人加的。对,与山雨老家招岗社街台儿上原有的殿与殿之间一样,抬头,也是横向“一线天”。
去过河南林州任村镇古城村大庙即龙王庙。这里以“古崇台县”和“京城隍殿”及“赵王行宫”驰名。看看主殿,应首先是龙王庙。这座龙王庙与山西潞城李庄武庙有所不同。这里不仅有龙王,还有药王、二郎神、娲皇、城隆、赵王,是个“行政办公中心”!同时,它只开一个东门。南北中轴线上,最南端靠山,是一座古戏台。往北,左右,连墙而起是“望楼”。从东边一座的刻字“凤鸣珠山”、“式是文昌”及“金声玉振”看,象是钟楼和鼓楼。又好象是文昌阁。中轴线,与山西潞城李庄武庙的“舞楼”几乎一模一样的,也有一座十字歇山亭,石头柱子粗壮到骇人的地步,震撼人心。真不愧是林县出匠人的地方。与山西潞城李庄武庙的“舞楼”略有不同。潞城李庄武庙,金元时期的,柱础,天然石墩,木柱砍制箭单,但也粗得不象话。林州任村镇古城村的,也是四根柱子,石头的,不知什么年代的,一定是林县本地石匠的手艺,粗加工。“舞楼”紧换着是“献殿”,“献殿”紧挨着“大殿”。“献殿”与“大殿”之间也是头顶“一线天”。
好象有这个规律,不管河北、山西、河南,太行山区,天然的“一线天”,洞窟中,两石两崖间,都可能有。人造的“一线天”,在一些大的祠庙中,“献殿”与“大殿”之间,往往也有!
山雨 乙巳正月初十
于古沙安乐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