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好东拉西扯,说东指西。看见“风月关”三个字,特别是其周边地理环境,就浮想翩翩,把远处的“山海关”都拉扯过来了。
山海关,“天下第一关”。据说,在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为了加强京城防务,抵御后金和北元的侵略,派中山王徐达和军师刘伯温到山海卫建城设防。刘伯温在选址时,发现了一块宝地,离山不远,离海亦近,如果在此修起长城一道,往南伸入海里,往北直上角山,中间留下一个关口,就是东往西来的咽喉。一年后,这座城池完 工,东门箭楼上高悬“天下第一关”巨匾。 朱元璋降旨称为“山海关”,从此原称的“山海卫”改称为“山海关”。
“风月关”,在太行八陉第四陉滏口陉隘道上,是一个重要节点和起点,河北邯郸峰峰矿区滏阳河河岸上的西纸坊、黑龙洞村在附近,过了这一“风月”之关,西经磁县、响堂山、黎城、潞城,进入长治,自古以来是山西高原通向华北平原的一条重要通道,同样,也是从这一带的华北平原西上山西高原的“第一关”。山雨对“风月”二字敏感,其实,端正思想,想起了泰山上那“虫二”典故,就是“无边风月”,“风月无边”。流连在峰峰矿区的滏阳河源黑龙洞风景区,见这一境域美丽的自然风光,体泳浪漫的文化氛围,也就好理解建于公元550年的北齐政权之皇帝高洋父子在滏口陉上设立行宫,打凿石刻,留下了被誉为“中国第五大石窟”的响堂山石窟的动因和冲动了。玉皇阁、风月关,是滏口陉陉口上两个标志性建筑,其中玉皇阁建于明代,以无梁建筑驰名,其下有滏口陉重要关道。关台、关门,作为建筑本身,风月关为唐代建筑,历代重修,留有碑刻4通,关下黑龙洞有泉眼若十数,为滏阳河之源,如今,早己被开发为湿地湖荡,山明水秀,风光旖旎。
要说滏口陉之“关口”,有南北对峙的神麋、南鼓二山,叫“山口”或“山关”,确实可以。只是,山雨一见大片水面,就冲动起来,就高洋,一边是“高山”一边是“海洋”;就象高欢,兴致一高,大兴土木,凿山镌像,就作起欢喜佛家弟子来了。应是2009到2010年之间,峰峰地方政府邀涉县政府办相关人员会于滏口山水之间,山雨作为其中一员,第一次见到了滏水之源——黑龙洞及其偏上的玉皇阁、明月阁、风月关。那个时候,山雨就曾抚今追昔,想象着由此而西去的45万赵国军队在长平之战中的惨烈,想象着东汉末年曹操利用这一天险击溃袁尚大军 、隋末农民军窦建德在这一带歼灭隋刺史窦宗的官兵的壮阔场景。尤其是曹操,看着这一边山一边水(海子?)的天险,他会不会大笑狂笑?或许,笑罢还抑郁顿挫地来一两段四言古风?类似于“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也可能类似于“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山雨没有在夜间好好游览峰峰矿区黑龙洞那边的“风月关”,感觉,曹操在这个地方,夜间巡察营房,应会如上心中有“风”也有“月”,有“山”也有“海”,当然,也会有“周公”有“天下”。
是山雨凑扯,山关海那里有“老龙头”伸入海里,峰峰这儿呢,是黑龙洞,洞内不是也是“曲折幽暗,蜿蜒如龙”吗?面向河中,俯瞰釜底,断壁之间不也有吐水石龙之头(老龙头)吗?
河北邯郸峰峰矿区的“风月关”,太行山前,当地的又一座不错的,唐代的“山海关”!!!
山雨 甲辰腊月下浣
于古沙安乐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