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相互关联的两个问题。
在偏城,可作“城”的是哪里?就是“土寨子”刘家寨,额曰“永安寨”。
偏城村原是三片儿,东岗、西岗和中间的“土寨子”;“土寨子”所在何尝不是一个土岗?
实际上,从风水传说故事讲,先人选地方儿,是从山西跟脉跟过来的,见地脉如瓜秧子,到了偏城一带结穴如结瓜,三个。一个是寿圣寺,一个是阳宅今天的刘家寨,另一个是村西刘家祖坟。
山雨在地图上跟了一下脉,从与山西交界的界牌山发脉,迢递而来,在龙脉尽处结穴,恰为今天的偏城村地界范围;村前是旱河河沟,包括今天的偏城水库及其上游。“脉气”这东西,藏风为要,遇水则止。看偏城山水,西大岭及村后余脉,为一村之乐靠,面前,一水弯环,水外有岭横陈有情,此之谓古之坞堡天成也!
金元之季,刘氏自襄垣东来,当为跟脉之先贤也。卜地居处,经之营之,人烟渐盛,成“刘满寨”。合理想象,唐五代,偏城之境,涉邑所属,河东潞州之东偏也。迨至康末五代乱世,豪强蜂起,宋辽盟和,远为真定路辖。金元推荡,刘震寄理,涉城西偏,即成“偏城”也。
山雨尝谓:偏城,黎邑之飞地也。有寨类城,去黎偏远,名“偏城”。然,偏城13村入黎于至元二年(1336),己后于刘震治涉于偏城坞(1224)112岁矣。即,偏城偏涉之“正城”(今涉之旧城)之西北而谓之为“城”早,入黎甚迟,难成黎“城”之偏。又,偏城寨上西北仰而东南伏,或为“偏沉”之“城”?既已知,偏城,乃涉治之偏陪寄寓之所,以地貌附会,牵强甚矣!
涉城,或谓,李克用据之,即其始筑?初为土城。嘉靖年,北席南蹿,中州震动,方包石而砌为“石头城”。南北二门。人称偏城实为“寨”不为“城”,城皆四门。反观偏城寨仅东、南、北三门,不留西门。亦有五行方位刑克之论,山雨指其甚为妄谬不通!
山雨以为,背山面水,负阴抱阳,风水之要也。西、北两面有有高大山岭作乐靠,作支撑,东、南两面有水弯转有情,寨内几十个院落,或一进,或两进三进,在保证“宁可青龙高万丈”的前提下,面南或面东,少数开正门或,多开撞山门。寨门只开三个,东门文昌阁,下层拱券,进券有阴阳路,且有堰墙隔限,避免外气直冲。此门券为一般人进出。上层文昌在震算得位,东方属木,主生发;南门奶奶阁,下层方券,进券直上,有逼仄压抑感,却不受离曜之苦,为受雇佣的长工等下人进出之“地道”。北门是玉皇阁,缓上,阁高,主沉稳,是主人进出寨子通道。
为什么不留西门?
宜用阳宅风水四灵说解。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云武。若在西面开门,犯“白虎张口”,不仅伤人,而且导致财运泄露,不利于家庭家族财富积聚。
从民俗文化层面讲,东方代表生机与希望,因此开东门更为常见。而西门因其寓意可能与离别、悲伤等情感联系在一起,使得人们在心理上对西门产生一定的避忌。在一些地区就有“宁留青龙门,不结白虎门”的说法。
还有,从实际安全角度说,寨子所在岗子来于西边高处地势自然下倾延伸,若开西门,顺坡势来的雨季街路水和冬季西北风倒灌直钻的风险就有了。
寨子地气来向是西方,西方象征力量。随地形结出寨子这一只“瓜”。寨子里大多数院落是“侧身骑驴”,坐北朝南,避免受气直硬,而位于整个寨子最东南方的“六门圪廊”的院落却是“正骑龙”,也是这里有什么“进士府”、“将军第”等,最为兴盛。
寨子北门外偏上首低处和南门外更低处各有一圆池,应是整个寨子住户取水之源、排水之流。
还有一些风水细节,如北门券洞冲对的墙上镶着“太山石敢当”,这应是镇摄北来之风邪之气的。
“偏”“城”,实为“永安”“寨”,因在800年前当过涉县“县城”和“县政府”,位于涉县其前的“现城”“正城”之“偏”西北53里地,就叫成了“偏城”。这一座“城”“城门”比大家知道的涉县老城还多一个门,东门(老涉县城除了南、北二门,也有一个“东便门”,一般说只有南、北二门)。都没有留西门。
山雨 乙巳正月初六
于古沙安乐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