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古蜀道之前,听先父讲,四川有个地方,路边儿,那古柏树,碾盘那么粗!是张飞守“巴(先父念去声)中”的时候栽的。
后来知道,这个“路”,就是“蜀道”。再后来,一首李白的《蜀道难》让山雨对四川重庆的“路道儿”充满了想象。不讳言,山雨40岁了还去巴蜀重庆读西政研究生,与想见“蜀道”有那儿一点儿点儿关系。
路过广元多次,下不了火车,当时也并不知道典型的“蜀道”古迹就在这里。
从资料看,蜀道中的剑阁金牛古道,青石铺地,翠云夹道,一棵棵古柏,列阵一般耸立于道路两旁,有的老态龙钟,却皮若铠甲;有的枝繁叶茂,却苍劲挺拔;有的枯枝横剑,却冠刺蓝天.…...遒劲而有力,沧桑而威严。
找到了!这就是先父讲的“路边儿”的古柏树。秦代,始皇帝大兴土木建阿房宫,“蜀山兀,阿房出”,秦令蜀道旁补植柏树,这批古树又称“皇柏”。后来陆续有三国时的“张飞柏”,东晋时的“晋柏”,以及后来的“李公柏”(史载,从剑阁,南至阆州,西至梓潼,三百余里官道,古柏数十万株,为明代剑州知州李璧所植)。自李璧大规模植树后,已成制度,并沿袭至清。哦,其中,有“张飞柏”……
这些古柏,栽种在蜀道旁,是“行道树”。为什么要栽柏树?原来,秦始开“国道”,沿山脊走,两旁植树,有拐弯处,砌“拦马墙”——古代高速路旁的“护栏”。是石板铺路,石上刻道道儿,就是防滑线。路旁有拴马桩子,有右槽,有可动的,有不可动的,这应是当时的服务区加油站?免不了左拐右拐,之字行。
有幸去了太行山东岀的涉县磁县之间的御路岭古道。“御路”,就是“国道”。这里也是石头铺砌,6米多宽。长石条有达三、四米长,有的上面也是刻划道道儿,雨雪天防滑。路的外边,有顺摆的大石条,功能之一,也是“拦马”,别岀事故,与古蜀道上的“拦马墙”作用相似。上7里下8里,七拐八拐,半路内侧有旅店、碑廊、小庙、石槽等,也是如今高速公路服务区加油站的雏形吧?
明显,而今,包括上述御路岭古道,没有碾盘粗的古柏树,有的是外侧从石堰根儿长起的木橑树也不多。山雨觉得,如果成排地栽种或让树木、荆棘成排地长,至少从心理上可增加行旅人员的安全感。
蜀道名气大。太行山上呢,应叫“晋道”,象御路岭古道,也是“艰哉何巍巍”,堪比古“蜀道”。“艰哉”是曹操说的。他与张飞一样,也是三国人物?对,李白还写过《行路难》,其中有“将登太行雪满山”句。
山雨 甲辰冬月中浣
于古沙安乐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