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县娲皇宫奶奶顶上的“女儿墙”,为什么又叫“拦马墙”?

旅行   2025-02-12 06:48   上海  

涉县娲皇宫的“标准像”是三阁楼为主体的建筑群,建在一狭长平台上,平台石砌,有如厚重城墙,上沿儿有一道垛子墙,一如雉堞,又比普通城墙上的更为坚实稳固。有时,看着这张“标准像”,山雨产生幻觉,“天下第一雄关”——嘉玉关内迁河北涉县上古中皇山了?

山雨注意了三阁楼前横拦平台边沿的垛子墙,内外呈两层台阶式,下层,山雨记忆中是石砌,上层靠外边,城砖筑砌,凸凹起伏,与狗牙一样,应叫“女儿墙”。关于这种墙为什么叫“女儿墙”,有多种解释:


一、古时候,大户人家在自家屋顶上砌一堵矮墙,方便女儿看外面的世界,这墙被称为“女儿墙”。“大户人家”?娲皇,是华夏和人类的祖奶奶,这个“户”,这个“人家儿”,大不大?“女儿”,连娲皇算,多少辈儿了?有多少人,来这里进香祈福,顺便春游秋览,开眼界,展心胸?这里“名隆三岛,势压十洲”,对一切,睥睨,用毛主席的话说,叫“冷眼放洋看世界”,用老话儿说,叫“唐王峧老奶奶——看远不看近”。


二、是传说。古代,有一个泥瓦匠,工作时把年幼的女儿带在身边,有一天,女孩不慎坠屋身亡。匠人伤心欲绝,为了防止悲剧再次发生,之后就在屋顶砌筑一圈矮墙,后人起名“女儿墙”。多次重建娲皇宫,涉县及林县的能工巧匠,应是都有这一考虑,娲皇奶奶一再点化他们,“外边有边沿儿,压住,起高,别太高……”。里边在过会的时候,多有远近妇女——娲皇奶奶的“女儿”,登高上顶而来,墙为“女儿们”砌,就叫“女儿墙”。男人当自强,女儿也一样。下边厚如城的大石堰是爷儿们砌筑的,上边的矮墙呢?娘儿们也许也参与了!


三、很多典籍中把城墙上马道和雉堞中间的那道短墙就叫“女儿墙”。依国家建筑规范规定,“女儿墙”高度一般不得低于1.1m,最高不得大于1.5m。“女儿墙”不仅能保护人员的安全,还对建筑立面起装饰作用。毕竟,娲皇宫奶奶顶好比是少见的城墙及城楼,虽无车水马龙,但香客游人自古就不在少数儿,安全得保障,美观也是普遍要求。


如前,娲皇宫之上奶奶顶是圣地,马匹应在山下“停骖宫”歇马殿就歇下马了。但,如马失前蹄,人也易登高堕足。既有“城墙城楼”,就有人马行走“失张”可能,有必要没矮墙“拦马”。涉县城东招岗后山有“紫霞宫”,紫霞宫之上,“紫霞洞在焉”。这洞前也有平台,形式与娲皇宫奶奶顶上相仿,也是起大堰。大堰之上,没砖石砌筑矮墙,而是摆放一绺儿大石头,相当于“拦马石墙”。由于没什么高度,谁来这里也不碍观瞻,左见跑马岭、寨垴,右见晋山漳水及县城楼林四起。小时候,自家平房上后墙一面,不足三尺的土墙,压石板顺水,先父说叫“拦马墙。家里房上也没马,拦什么“马”?有几次,山雨差点儿摔到院子里,大人说小孩子“少忌失冒”,山雨有时听着,象是说“少急失马”,就觉得自己就是“马”了。上了平房,稍稍忌讳一些,免得马失前蹄,从房跌下,这个“跌”就是失足,就是堕落!


从资料上看,也亲临现场看过,娲皇宫顶上,三阁楼后,有8个“拴马鼻子”,也叫“驴桥子”。有8根铁链将阁楼拴在刀削般的峭壁上。平时,铁链自然松驰垂沉,若香客游人上楼人数过多,阁楼重心前,铁链自行直绷紧,因此,娲皇宫三阁楼又有“悬楼”、“活楼”、“吊庙”之称。“悬崖勒马”,“拴马鼻子”,原来,三阁楼就是一匹龙马或说天马,其凌虚杰构,依山就势,后边拴拉,前面呢,对,“女儿墙”拦,不能失张扑到山下去,应该矜持,雍容华贵,毕竟驮载的是华夏和人类的祖奶奶。


娲皇宫奶奶顶,长长的“女儿墙”,原来,也是并非可有可无的“拦马”神墙!



山雨      甲辰冬月中浣


             于古沙安乐窝

文化太行
爱旅游的寒江为您分享太行山•古村落•古建筑•旅游•文化•历史•文学•红色记忆方面的文章和视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