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涉县村名地名看邯长古道上的“店铺林立”

旅行   2025-01-31 06:35   广东  

涉县,一河(清漳河)中贯,上下河郊,一路(邯长古道,邯长大道)横陈,南路北路。中间,老城,从小海路到七一路,南北二门,即所谓“燕赵之名邑,秦晋之咽喉”。说小,城仅南北500米。说大,雉堞四面,天成城廓,上有大小茅岭口、翠微关、小门关,下有匡门口、古交漳口(合漳)、关防,南去小口、东阳关,北路高阳关、西戍、南北郭口(过口),此一城之大势也。


然,总体而言,上下即东西山河险固多城邑,茅城、辽城、桃、索堡、王堡、岳岗城、涉城、寨上土城(小城上)、沆汤城、故县(固新)(城)、城湾(地)、达城、黍窖邑(合漳),南北路,亦多关城,如东阳关、响堂铺土城、如高阳关、戍城、岩城。就村地言,南北路则多古道风情,首先,下东阳关来,出小口村,大阳湾、小阳湾,两省桥,这边儿就板门两行,旃旗飞扬,驼队悠长,响堂“铺”。神头,大村,曾凿井百眼,称“西柏泉”。河南店,古镇漳南,与涉城一河之隔,自古繁盛之地,车马店,庭院深深,一街两行;贷栈、斗行、衣铺、柴担,直到民国时期,都日进斗金,而且,门店直对,互不干碍,被咸丰赞曰“天下义店第一”。至今,麻港圪廊仍有“卧龙院”旧址。

井店,村名可追溯至宋代,古称“青店”,因地处交通要道,路旁开设店铺较多而得名。至宋末元初,由于村中有上百眼水井,故更名为井店,为涉县古镇之一,店铺多、水井多,故名“井店”。至今,井店村靠近公路的四街一带仍称“店街”。


偏店,可追溯到金代,古名“高阳关”。因地处交通要道,路旁店铺多且街道方位不正,得名“偏店”。村四周有七个寨子环绕,地势平坦广阔,村中曾古建众多,至今仍能在街道两侧看到一些古朴的门面,历史的痕迹得以部分保留。


鸡鸣铺,原村址在村南一里,地名“铺街”街。相传,在王莽篡权后,刘秀为了收复汉室江山,四处寻找将领。有一天,刘秀赶夜路经过鸡鸣铺村时,听到鸡鸣声,随口将此地命名为“鸡鸣铺”,相沿至今,成为帝王赐名的村庄和店铺。


西戍,原称西南店,因路旁设有店铺而得名。后来因历史变迁和地名演化,最终定为“西戌”村。


还有,马布,曾叫“马铺”,是不是驿马急驰歇脚的店铺,急递铺?


响堂铺、河南店、对,过来河上招岗,招岗在元未是姓潘的开店,叫“小店”,南岗村后有地名“饭店”,北岗有“古道街”,井店、偏店、鸡鸣铺、西戍西南店,右拐马布(铺),该郭(过)口出涉县了。一路,店旗昭昭,铺板响动,驼队长长,贩卒匆匆……


好一个店铺林立的邯长古道!



山雨      乙巳大年初二


             于古伯泉东村

文化太行
爱旅游的寒江为您分享太行山•古村落•古建筑•旅游•文化•历史•文学•红色记忆方面的文章和视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