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涉县娲皇宫吕仙祠那儿有一碑文是吕仙撰写的,似乎也还有可能,毕竟,他作为一个人,还算有迹可寻,说是唐代河东蒲州河中府就是今天山西运城市芮城县永乐镇人,生于796年5月,的的刻刻的,还说,他与关公、朱衣夫子、魁星、文昌帝君张亚子合称“五文昌”,由此,写个文章写个诗,应当不在话下。涉县中皇山即唐王山娲皇宫吕仙祠有一吕仙写的碑文也没什么奇怪。奇怪的是,这碑文不是唐代的,而是明清时期的。过了多少朝代多少年了?吕仙想起高兴了就来一篇儿,真是神仙快活快活儿!
涉县辽城村这一碑文,据内容,不是吕仙撰写的,是他的徒弟柳仙即蛇仙儿写的,后边也缀着哩:“唐王山柳仙撰”,很明确的。这个柳仙儿是怎么写出来的呢?据他自叙,是“奉师命”而代笔的。本不想弄斧于班门,但,不得已于“众善人咸稽首焚香,再三禳祝”,就“醉写坛中,任吾意而序之曰:是阁也,前有白衣大士抱子怀麟,端然以向内者,无非赐境内之福也。后有玄天上帝仗剑披发,巍然以向外者,无非逐境外之邪也。余是以俯仰其间,瞻庙貌辉煌,睹泥金之灿烂,虽不能与紫府黄庭比其盛美,而树林阴翳,清流激湍,相与掩映于其中,是亦耳目中一佳景也!”
这文采,似乎比《兰亭集序》还胜一筹。仙气飘飘,字字珠玑,气韵酣畅淋漓,读之,如沐春风,如饮甘醴,浑身那个是舒爽,让人不忍移目,难得遽去。是“戊子春”,柳仙“正在蓬莱跨仙鹤服羽衣咏霓裳,与众仙把酒临风”,“忽闻锦屏山下?人来叩,曰辽城村新建丁字券,工已告端,尚未勒石,乞吕大仙作文以记寔”。吕仙儿哪顾上这鸡毛蒜皮的事?他派柳仙儿岀差到了西辽城。柳仙儿通过一定方式,“不揣固陋,妄以为文”。从“醉写坛中”看,应是扶乩降笔。“扶”,扶持、扶助,“乩”,指乩童或乩士,即被神灵附身以传达神意的人。在扶乩活动中,参与者除了乩人外,还需要有正鸾、副鸾各一人,以及唱生和记录生,合称为六部(三才)人员。在扶乩过程中,乩人执笔挥动成字,唱生根据字迹唱出内容,记录生则负责抄录成文章或诗词。
事实上,一定是有善于为文,性情旷达之士,借助于特定场景和相当的氧围,酝酿再三,文情勃勃,状态极佳,一时文思泉涌,下笔通神,妙文立就。此类仙文,如游仙诗,风气别致,格调率真,没有八股文病,可谓有话就说,有什么说什么,言之有物,言无不尽,下笔千言,収放自如,嘎然而止时,亦余响千回百折,绕梁三月。
山雨心疑:为什么是柳仙儿?柳仙儿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蛇仙儿,被视为智慧与文学的象征,常被供奉为保家仙,影响天气,祈求学业进步和家庭平安。蛇,灵蛇,曲曲而利索,披纹而畅达,毫不迟滞,如文思喷涌,借势而若悬河,是为“蛇文”也者。
山雨 甲辰腊月廿四
于古沙安乐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