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个税务稽查异常信号,帮你防范税务风险

文摘   2024-10-24 18:56   中国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增值税专用发票用量剧烈波动

1. 计算公式:

  • 指标值 = 本月一般纳税人专用发票使用量 - 上月一般纳税人专用发票使用量

此公式帮助我们监测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变化,识别潜在的异常情况。

2. 问题指向:

当增值税专用发票用量突然增加时,除了正常的业务增长外,还可能存在虚开增值税发票的风险。

3. 预警值:

  • 若纳税人本月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数量超过上月的30%(含)且超过上月的10份,则需引起警觉。

这种情况下,可能存在发票滥用的风险,需要进一步核查。
4. 检查重点:
为了确定发票使用的合理性,需要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 购销合同真实性:检查纳税人提供的购销合同是否真实有效,是否反映了实际业务需求。

  • 生产经营情况:核查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确保其与签订的合同相符。同时,进行实地检查,尤其关注以下项目:

    • 存货检查:重点关注“原材料”、“产成品”等项目,以确认存货是否与发票数量相符。

    • 货币资金核查:核对“银行存款”和“现金”等货币资金项目,确保资金流动正常。

    • 应收及预收款项:检查“应收帐款”和“预收帐款”,分析资金回收情况及账款的合理性。

  • 临时增量发票的使用:对于临时大量购买专用发票的情况,需详细审查合同履行情况,确保发票使用与业务实际相符。

二、期末存货相对于实收资本差异异常

1. 计算公式:
  • 存货比例 = 纳税人期末存货额 / 实收资本
此公式用于分析纳税人期末存货相对于实收资本的比例差异,帮助识别潜在的经营问题。
2. 问题指向:
当纳税人期末存货额明显大于实收资本时,可能意味着企业的生产经营存在不正常现象,具体问题可能包括:
  • 库存商品不真实:存货数量可能存在虚报或夸大的情况。
  • 销售货物后未结转收入:企业销售货物但未按时结转收入,导致财务报表不准确。
3. 检查重点:
为了判断存货与资本差异异常的合理性,以下几个方面需要重点关注:
  • 负债项目分析:检查期末的以下科目贷方余额是否出现大幅增长:
    对于这些科目中出现的异常变化,需深入询问变化原因,要求纳税人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以验证资金来源的合法性。
    • “应付账款”
    • “其他应付款”
    • “预收账款”
    • 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
  • 存货的真实性核查:进行实地检查,确认实际存货与账面记录是否一致,确保库存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税负波动异常

1.计算公式

2. 问题指向

当纳税人的税负变化幅度过大时,可能指向以下几种问题:

  • 账外经营:存在未纳入账目的经营活动。
  • 已实现纳税义务而未结转收入:企业已完成销售但未将其计入收入。
  • 取得进项税额不合规:获取的进项税额不符合相关规定。
  • 税收优惠期间的问题:在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期间购进货物却未获得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发票,或可能存在虚开发票的情况。

3. 预警值

  • 预警阈值:税负变动率超过±30%。

一旦税负变动率超出这一范围,需要进行更详细的分析和核查。

4. 检查重点

为确保纳税人的税负变动正常,应重点检查以下几个方面:

  • 销售业务核查: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涵盖销售、应收账款、货币资金、存货等,对比分析本期与其他各期的数据,查明异常变动原因,核实是否存在漏记、隐瞒或虚记收入的行为。

  • 固定资产抵扣:检查企业固定资产的抵扣是否合理,是否有将外购存货用于职工福利、个人消费、对外投资、捐赠等情况。

四、期末存货与当期收入差异异常

1. 计算公式

  • 指标值 =(期末存货-当期累计收入)/当期累计收入。
该公式用于计算期末存货与当期累计收入之间的差异幅度,以便分析可能存在的异常。

2. 问题指向

如果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在期末存货额与当期累计收入对比中出现异常,可能表明以下问题:
  • 库存商品不真实:存货记录可能存在夸大或不准确的情况。
  • 销售货物后未结转收入:企业已销售的货物未及时记录收入,导致财务报表不真实。
这种异常差异可能是财务管理中的严重问题,需要及时查明原因并纠正。

3. 预警值

  • 预警值:50%
当差异幅度超过50%时,需引起高度重视并进行深入分析,以确定异常的来源。

4. 检查重点

为识别和解决期末存货与当期累计收入差异异常,应重点进行以下检查:
  • 库存商品科目分析:重点关注“库存商品”科目,并结合以下科目进行详细分析:
    如果“库存商品”科目余额大于“预收账款”、“应收账款”贷方余额和“应付账款”借方余额,并且这些金额长期挂账,可能存在少计收入的问题,需要重点核查。
    • 预收账款
    • 应收账款
    • 其他应付款
    • 应付账款
  • 实地存货检查:对纳税人的实际存货进行核查,确保其与原始凭证和账载数据一致。通过实地核查,可以判断存货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确保财务记录不含虚假成分。

五、进项税额超出控制限额异常

1. 计算公式


2. 问题指向

当纳税人申报的进项税额大于进项税额控制额时,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 虚抵进项税额:可能存在虚报进项税额的行为。
  • 不符合抵扣条件的购进货物:如用于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集体福利、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及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是否按规定处理。
  • 虚开发票:可能存在虚开专用发票和其他抵扣凭证的问题。

3. 预警值

  • 预警值:10%
当指标值超过10%时,应引起注意并进行详细核查。

4. 检查重点

  • 固定资产与进项税额:检查“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等科目,判断是否将不符合抵扣标准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申报抵扣。
  • 存货损失:结合“营业外支出”、“待处理财产损溢”等科目,判断是否将存货损失转出进项税额。
  • 运费与农产品:分析增值税申报表附表二,检查运费、农产品等是否存在虚假抵扣进项税额的问题。
  • 实地检查:核查原材料等存货的收发记录,确认用于非应税项目的存货是否正确处理进项税转出。检查是否存在将外购存货用于职工福利、个人消费、无偿赠送等情况,未转出进项税额的问题。
  • 农产品发票:检查农产品发票的开具、出售人资料及款项支付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虚开问题。

六、预收账款占销售收入比例异常

1. 计算公式

2. 问题指向

预收账款比例偏高可能表明企业未及时确认销售收入的情况。

3. 预警值

  • 预警值:20%
当预收账款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超过20%时,需重点关注并核实情况。

4. 检查重点

  • 合同与款项:检查重点纳税人合同是否真实,款项是否真实入账。
  • 行业规律:了解企业的行业规律,判断其是否存在未及时确认销售收入的情况。

七、销售额与应纳税额变动弹性系数异常

1. 计算公式

2. 问题指向

  • 销售收入与税额:判断企业是否存在销售收入未计提销项税额或扩大抵扣范围而多抵进项税额的行为。正常情况下,两者应同步增长,弹性系数应接近1。
    • 弹性系数 > 1 且二者均为正数,可能存在少报收入或未做进项税额转出等问题。
    • 弹性系数 < 1 且二者均为负数,可能存在类似问题。
    • 弹性系数 > 1 且二者都为负数,可能存在问题。
    • 弹性系数 < 1 且二者都为正数,通常无问题。
    • 弹性系数为负数,若前者为正而后者为负,可能存在问题;若前者为负而后者为正,通常无问题。

3. 预警值

  • 预警值:1
当弹性系数大于1或小于0时,需详细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4. 检查重点

  • 经营范围与税率:检查企业的主要经营范围,查看营业执照、税务登记、经营方式及征管范围,是否兼营不同税率的应税货物。
  • 仓库记录:查阅仓库货物收发登记簿,了解材料购进、货物入库、发出数量及库存数量,并与申报情况进行比对。
  • 明细分类账:审核“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在建工程”等明细账,与主营业务收入、应纳税金明细核对,检查是否有收入长期挂账、少计销项税额或多抵进项税额等问题。
  • 进项税额凭证:检查进项税额抵扣凭证,核实是否存在将不符合抵扣标准的固定资产、非应税项目或免税项目的进项税额进行申报抵扣的情况。

八、纳税人主营业务收入成本率异常

1. 计算公式

2. 问题指向

主营业务收入成本率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可能表明异常,需查明是否存在以下问题:
  • 多列成本或虚增成本:检查企业是否多计成本或虚增成本。

3. 预警值

  • 预警值:工业企业 -20% 到 +20%;商业企业 -10% 到 +10%
当成本率异常超出预警值范围时,应特别关注。

4. 检查重点

  • 原材料与设备:检查原材料价格是否上涨,企业是否有新增设备或设备故障影响产量等。
  • 成本结转方法:检查原材料结转方法是否改变,产成品与在产品之间的成本分配是否合理,是否将在建工程成本挤入生产成本等。
  • 费用核查:核查企业营业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的增长情况,确认其增长是否合理。
  • 采购渠道:检查企业采购渠道及履约方式,是否存在返利未冲减税额的问题。
  • 借款利息:分析企业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的期初、期末数据,检查是否将基建贷款利息挤入当期财务费用。

九、进项税额变动率超过销项税额异常

1. 计算公式

2. 问题指向

进项税额变动率高于销项税额变动率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 少计收入或虚抵进项税额:可能存在少报收入或虚假申报抵扣进项税额的情况。

3. 预警值

  • 预警值:10%
当指标值超过10%时,应重点核查。

4. 检查重点

  • 购销业务:检查购销业务是否真实,确认销售已实现但收入长期挂账于“预收账款”、“应收账款”科目。
  • 虚假申报:检查是否存在虚假申报抵扣进项税额的问题。
  • 库存检查:结合进项税额控制额指标分析,实地查看库存情况。若库存已无,可能有销售未入账情况;若有库存,检查是否存在虚假申报抵扣进项税额的情况。

十、纳税人主营业务收入费用率异常

1. 计算公式

2. 问题指向

主营业务收入费用率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可能表明异常,需查明是否存在以下问题:
  • 多提、多摊费用:企业是否有多提或多摊相关费用,是否将资本性支出一次性列支。

3. 检查重点

  • 科目分析:检查“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和“其他应付账款”等科目的期初期末数据,判断是否存在少计收入等问题。
  • 费用确认:确认企业销售时间及开具发票的时间,并要求提供相应的举证资料。
  • 费用增长:分析营业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的增长情况,判断其是否合理。
  • 采购渠道:检查企业采购渠道及履约方式,是否存在未冲减税额的问题。
  • 借款利息:分析短期和长期借款的期初、期末数据,判断是否存在资本化财务费用的问题。

十一、存货周转率与销售收入变动弹性系数异常

1. 计算公式

2. 问题指向

  • 正常情况:存货周转率与销售收入变动率应基本同步增长,弹性系数应接近1。
    • 弹性系数 > 1 且两者均为正数,可能存在少报或瞒报收入问题。
    • 弹性系数 < 1 且两者均为负数,可能存在类似问题。
    • 弹性系数 < 1 且两者均为正数,通常无问题。
    • 弹性系数为负数,若前者为正而后者为负,可能存在问题;若前者为负而后者为正,通常无问题。

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

人文会计
宣传会计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