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特朗普在演讲中,对汽车工业——尤其是中国汽车制造商——发表的议论引发关注。他说,对中国汽车制造商持开放态度,但必须在美国本土建厂;对于“在墨西哥边境建造大型工厂”、生产汽车销往美国的中国汽车制造商,会征收200%的重税。
特朗普的这些说法,究竟反映了他对中国车企怎样的态度?共和党和民主党,到底谁赢了对中国车企有利?
我想说,在对相关政策作出评估和预测、思考“应对之道”时,要抓住一个关键问题:“本土化”。
特朗普说美国对中国汽车制造商持开放态度,“醉翁之意”在后半句话:允许他们在美国生产汽车,以促进(美国)经济发展。而如果“这些工厂”建立在“非美国”的地方——比如,墨西哥——那么,就要以奇高的关税作为“惩罚”。
所以说,“去中国化”不是目的,“美国制造”才是共和党的着眼点。从寻求打开美国市场的中企——甚至不仅仅局限于汽车行业——的角度来说,“本土化生产”是非常核心的一点。只要实现在美国的本土化运营,让美国也能在利润、就业、消费品价格等方面“分一杯羹”,就容易受到欢迎。也许共和党对中国的政策主张更加强硬,但与此同时也更容易从商业利益出发,更愿意与具体的中国品牌、中国企业以灵活的方式达成“交易”。
比较而言,拜登政府不久前已经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高关税,试图阻止不少于25%国资成分的中国汽车制造商获得美国税收抵免,对装有中国制造软件的智能汽车展开国家安全调查,等等,对中国的针对性似乎更强,意识形态倾向更严重,但近年来总体政策强调的依然是“买美国货”。而且,依照民主党一贯的主张和政策,对于女性、少数族裔主导企业的“政策倾斜”。所以,或许民主党治下“出海美国”更难,但如果相关中国品牌能切实实现“本土化运营”,也有受到更多“照顾”的可能,有助于“出海”后扎根、壮大。
可以看出,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不论哪个党派执政,美国政府对“美国”和“海外”都分得越来越清楚。他们所关心的,是“来美”企业够不够本土化,是来所谓“掠夺资源”还是来“贡献经济”。所以我要提醒希望“出海美国”的中国企业,美国大选波诡云谲,不需要为“到底谁获胜”“我该分别如何应对”伤透脑筋,而是要依据两党共有的对于“能给美国带来什么好处”的关注点,改变自己的形象、定位,适度乐观、早做准备;当下就开始交朋友、咨询相关部门,寻求小的突破,为之后“大铺开”作准备。
给大家一个同属汽车行业的历史例子: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车企也曾受到美国极力打压——处境和今日中企十分相似;他们所采取的主要应对方式就是来美建厂、本土化运营。时至今日,在美日本车企俨然成为主流,市场占有率奇高,经营成就斐然。
所以我想告诉中国企业:“中国”不是原罪;“去中国化”往往只是存在一时的、有特定目的的口号;世界——当然包括美国——需要先进的中国效率、中国速度。出海,一定要抓住“本土化运营”这个关键点,既考虑自身战略,也考虑“对方”利益;如是,才能受到欢迎。
---------
Chris Pereira(彭家荣),美讯创始人兼CEO,中国企业国际化领域的知名企业战略及品牌公关专家,致力于在中国企业和海外市场本地资源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帮助企业将美好的讯息传播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香港科技大学MBA,曾任华为加拿大核心智囊团成员。在中国生活20年,中英文流利。
2023福布斯中国出海全球化TOP30榜单先锋人物;
财富、福布斯、南华早报、钛媒体、36氪、中国日报等媒体专栏作家;
长期作为“中国通”,接受华尔街日报、彭博社、路透社、日经新闻、央视、新华社等媒体的采访,也曾在包括哈佛、耶鲁、哥大、宾大在内的30余所高校发表演讲,分享有关中国和商业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