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香港的大陆乡亲越来越多,带来了很多优良习惯,比如更能享受生活,活在当下,品尝慢悠悠的每一秒。最典型的是在电扶梯上站成两列,堵住后面想要快行的人,让不会享受生活乐趣快节奏的香港人气得直跺脚。另外也更有效率,上车抢座位像飞一样,空的座位也绝不能让它闲着。
关于抢座这个事,大陆乡亲给我出了一个伦理学难题:有一些小孩子一上车就飞奔空座,等爸妈上来,还有礼貌地让给爸妈。这让我陷入沉思:首先,抢座有啥不对的吗?第二,给父母抢座(虽然父母很年轻),不也是一种美德吗?为啥香港人不这样,欧美人也很少这样,这是为什么呢?
有天发现还有父母抢身上车,给孩子占座的,这让我充分了解到我们的亲情。
我把我的观察和不解说给一些朋友,得到不同的解释。
第一种解释是香港人在这里是本地人,不疲惫,所以就没必要抢座,大陆乡亲来这里旅游,身心疲惫,所以想坐下来的愿望就强一些。
第二种解释是我们过去资源长期匮乏对大家心理有影响,成为国民的集体无意识。但是不过这种现象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比四十多年前还是好很多了,在大城市很少有这种现象了。年轻人很少有抢座的,地铁上抢座的大多数是老人,很多年轻人有座都不坐,都玩手机。年轻一代素质提升了不少,所以有人猜想现在去香港有这种行为的可能大多是第一次去而且不是从大城市去的人吧。我觉得这有点歧视,但并没有数据证明对错。
第三种解释说在批林批孔后,人们失去了道德观念。但这个解释马上受到反驳:吾人的道德水准在批林批孔以前也高不到哪里去,甚至也很低。否则鲁迅不会说出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咱国人的。” 只是后来更坏,因此解放前相对没有那么坏。我觉得这样说也是有点过分吧。另外一个朋友接着说:鲁迅把国民性的某些特性放大了,作为批评型的文学家当然有他的道理。
第四种解释是没必要深究。我们小时候农村看露天电影,一直到大学的篮球场上放电影,似乎都是占座位,给家人来一起看。当年大学上大课也是一个宿舍派一个人占位置。欧美大学也有占座的。但我感觉这种抢座与上车抢座还是有些不同,但我又说不出有什么不同。
当然,我想知道的,倒不是单纯道德问题,我想了解这个伦理问题,他们这样做有悖伦理还是正相反。
有人说,<有便宜不占王八蛋>,这句俚语虽然买陋,但在很现实。
我困于这个事:有便宜不应该占吗?也许这是个超越伦理而是更高级的文明问题?
我的一位朋友这样回答:
这个伦理问题很容易说清楚。
人成长的过程中,伦理会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个是婴儿期,这个时期只顾自己的需求,完全没有他人的概念,当然也不会顾及他人。
第二个是成长期,这个时期只关心自己,以及与自己的利益有关联的人(如周边的亲人和朋友)。
第三个是成熟期,这个时候会关注社群,社会,致力于打造一个公正和谐的社群,社会,个人并身体力行。
有的人可能永远不会达到成熟期,而且不同时期的人不会相互理解,认同。
第二个朋友这样说:
有便宜应不应该占这个要分是什么领域的事,不好一概而论,比如:商店搞限时降价促销,商品在质量不变的前提下降价,这种便宜必须占,类似的还有合理避税等,这样做是没问题的。但公交上抢座则不同,因为公交车属于公共领域,它的资源是全车人共享的,一辆车上的座位有限,全体乘客票价一样,因此坐的机会应该一样,当乘客多于座位时,公序良俗默认机会按上车顺序供给,但老弱病残优先,年轻力壮者靠体力抢座就违背了这一公序良俗。小孩老人本属于优先者,不需要抢,抢是因为孩童不知这个公序良俗或者他在生活中发现这个公序良俗不被遵守),如果孩子为尚年轻的父母抢,从孩童的伦理中没错,但父母坐了就违背了公序良俗且加深了孩童的误区,使得孩童的社会化过程走入歧路。
一个人从婴儿到成年有二十年(以十八岁为成年标准)左右,这不仅是生理长成过程,同时也是社会化过程,他要学习在社会上与人相处的游戏规则,社会化过程的媒介首先是父母,然后是学校、社交圈、大众传媒,人在其中长成社会人。
人的天性是会寻找制度的漏洞并利用它的,这就是占便宜,但这种占便宜是被允许的
这个朋友的话和哲学,我有点没读懂。
另外一个朋友的话更高大上,我更迷惑了,他说:大学里面讲的人需要修行的八个维度: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现在的教育只关心前两项,后面的都虚无化了。
他们继续七七八八地说:
这个属于道德教育范畴了,比较高的标准。对社会人来说,遵守基本规则(即法律)就行。
君子和小人的区别。
他们的话还是没有解决我的困惑,我还是对那个伦理问题不太理解,如果有座不抢是不是也不对。
哲学家朋友说:
这首先要看父母如何理解亲情,这样的父母本身就是孩童心理。
如果座位充裕,不需要抢,座位紧张时,父母去给孩子抢是把违反公序良俗的行为意识传递给孩子,昨天说的,孩童对社会规则不了解,他的社会化过程是靠模仿,孩童看到父母这样的行为,他会在父母年老体衰时亲情冷漠,现实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当然有人可能会说父母自愿要这样,把一切他可以拿到的好处都给孩子而不顾一切、不求回报,孩童心理就是这样。但社会对人是有规训的,所谓现代文明就是对人的行为有各种规训以维持社会的和谐稳定,孩童心理的人是无法在现代社会立足的,所以一般成年人都会遵守基本的社会规则。
咖啡店老板朋友说:
我觉得,主要还是管理者服务问题,既然让人去山上住下,得安排好,限制数量。起码有个躺椅。
我没太理解他的意思。不过我下面的话他们说也听不懂。我说:我觉得,主要还是有管理问题,既然让人活在世上,就让人随便走,习惯了就没有啥离奇的事了。
然后我又想起一个日本明治维新时候的故事:
明知维新的时候日本要搞警署,打算派团去法国学习。但没几个人会法语。有个叫川路利良的人说,我会,于是就让他带团去法国,一行武士就出行了。
靠岸之后,转火车,川路利良想大便但不知厕所在哪里,也问不了,就拿出随身的日本报纸,叫旁边的人掩护,在角落方便了,然后就把纸包扔到窗外。正好砸在一个人身上,那人就把赃物拿着报了警。人家看报纸上的文字,以为是中国人,好在有人知道是日本字,而他们这个团是唯一在法国的日本人,于是很多报纸就报道了。当然,随团的人马上知道他不会法文,他说,我要是不这样说咱能来法国吗?后来这家伙成了日本警察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