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尽头是艺术,艺术的尽头又现文字

文摘   2024-09-26 10:00   中国香港  

艺术(音乐和美术)需要文字去补充吗?不需要, 一个艺术作品本身是什么就是什么,不是什么就不是什么,文字不能代替艺术。正因为这个原因,我也不喜欢中国古画中过多的诗文和印章。

人们常说文字的尽头是音乐,我想对美术也可以这么说。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书去谈艺术呢?我觉得那完全是文字的艺术。在这种情况下,作者把音乐和艺术都作为文字艺术的组成部分了,也就是说,它们是文字艺术的音符和画彩。 

反过来,音乐和艺术也不能代替文字。爱因斯坦说对巴赫的音乐,不要问不要想,只要去用心听用心去演奏就好。但无奈人是语言的动物。在听了看了之后,心中的感觉最直接的手段一定要用语言、文字去表达出来,当然也可以用更多的音乐和画面去表达。音乐家常常在以往大师们的作品基础上做一些变化,叫变奏曲,就是这样的例子。不过对我来说,文字是我表达感情最方便的手段,我对文字情有独钟,当然也是因为我对音乐和绘画并不擅长。我曾经想去“擅长”一下,对那些艺术花点时间,但对文字的爱瞬间就把我拉了回来。前几天我看见数学物理大师威藤七十几岁开始学谈钢琴,可见他最擅长的数学物理也不足以表达他的感情,所以要寻找一个新的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去填补自己以往表达感情的不尽之处。

其实,音乐和美术的存在,也有同样的类比。我的意思是这样:有时人们说,大自然是完美的艺术品,它可以是一幅幅画,有着晨辉或落日,也可以是一件件宏伟的雕塑,有着高山大川,还可以是一首交响乐,有风声鸟鸣,如同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但是人们还是不满足,他们要自己去画、去谱曲。他们这样做,并不是大自然不“完美”,而是因为人们要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对这一点,中国明朝时大画家董其昌有明确的阐述:“以蹊径之怪奇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不如画。” 可见,在他看来,大自然这门艺术并不妨碍美术创作,因为后者有“笔墨之精”,而且,他这句话,也是他在作画之外要用文字表达的,是画不能清晰为他说出的。

因此,我们推而广之,艺术与写作也是并行不悖的。作为文字写者的我,也因此喜欢看那些艺术家的文字,想看看他们在其艺术之外还有什么话要说。我对有文字喜好的艺术家别有一番爱慕之心,比如,给弟弟写了好多信讲了好多作画心得的梵高,写了肖邦传的李斯特,写音乐评论的舒曼、甚至写过勃拉姆斯音乐的哲学家尼采。

写到这,我想起德国艺术家阿尔布雷赫特‧丢勒(Albrecht Dürer)。他生于1471年5月21日,逝于1528年4月6日,住在当时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纽伦堡。他有一双能注视人的眼睛,在他的自画像中让人印象深刻。 有一次在一个博物馆,馆员发现他那幅自画像中令人着迷的眼睛忽然好像丢了神。仔细看发现被人用大头钉刺“伤”了。我说起他,是因为他在艺术之外,也喜欢写东西。人们说他和歌德共同支起来德国古典艺术,但考虑到文字的时代性更强,歌德甚少被人谈起,但说到艺术,人们不得不谈到丢勒,而且,他的一些画很现代,比如那些小动物,和那只犀牛,也许丢勒会笑到最后。

他这个图案,我的一个同学告诉我,成了一个酒的品牌。

最近,我发现了一段他的文字,有些琐碎,但也像是一幅画,也许有时他不想做画,就用文字代替了。

“我看到了从那个新黄金国度带给国王的东西:一个全金的太阳,一个全银的月亮,同样大小,还有两间屋子,里面堆满了当地人的盔甲,还有他们各种奇妙的武器、马具和飞镖、神奇的盾牌、奇异的衣服、床罩,以及各种用途的奇妙物品,比奇观还要美丽。这些东西都非常珍贵,价值十万金弗罗林。我一生中从未见过比这些东西更让我心旷神怡的东西,因为我在其中看到了奇妙的艺术品,我惊叹于异国人民的精湛技艺。事实上,我无法表达我在那里想到的一切。”

这幅文字组成的画,和那时荷兰一代的世俗画相近,记载那时候的生活。

到了近代,画家有时用文字说出自己画不出来的东西,有时像哲学家。这似乎要把我之前引用的那句话倒过来,那就是艺术的尽头又是文字了。比如,美国画家、版画家、雕塑家弗兰克·菲利普·斯特拉(Frank Philip Stella,1936年5月12日—2024年5月4日)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see. 翻译成中文是,你看到的就是你看到的。这句简单如废话的话其实令人深思。他的创作强调“图片作为对象的作品,而不是图片作为某种事物的表现,无论是物质世界中的事物,还是艺术家情感世界中的事物”。这好像是“为艺术而艺术”。 他说一幅画是“一个平面,上面涂了颜料——仅此而已”。这与先画草图来创作绘画的技巧背道而驰。不论你喜欢不喜欢,但就是他的那句话:他看到的就是他看到的。也就是说,艺术的范围没有止境,又极其个人。

“你看到的就是你看到的”。印象派就是看到的印象,抽象画就是画家看到的抽象。

在抽象派立体派出现之前的那一个阶段,塞尚是个先驱,他的水果有棱角,他的远山由线条构成,有实的几何体感,是他看到的。我喜欢他的文字:

“线是不存在的,明暗也不存在,只存在色彩之间的对比。物象的体积是从色调准确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来”。

“画画并不意味着盲目地去复制现实,它意味着寻求各种关系的和谐。”

他看到的也在变化,这会看到的不是之前看到的。维基上这样写道:从他的小屋可以望见整座圣维克多山,因此他曾为此山画过几十幅《圣维克多山》的油画作品。他的每一幅圣维克多山都有变化,虽然这些作品的色彩种类并不丰富,但其色阶变化非常多,画面非常和谐。当塞尚面对一个风景主题,透过不同视觉角度的观察来重新分析形体与色彩两大要素间的结构关系,瓦解了400多年来一成不变的透视学法则,而赋予绘画更多元的思考和辩证,为立体主义和抽象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于是我想,我写的就是我感觉到的。

思想的远行
思想,哲学,科学,历史,文学,音乐,艺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