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咸同时期太平军转战贵州

文摘   2024-09-05 00:03   贵州  

一、石达开假黔征蜀与太平军第一次转战贵州
咸丰七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十余万太平军从天京出发,转战江西、浙江、福建、广东、湖南等省,想从湖南宝庆北上越湖北,远征四川,可是咸丰九年在宝庆遭到巡抚骆秉章的阻挡,无法北上,被迫退到广西。就在这时,他们制定了“假道黔境,以窥蜀疆”的新的进军路线。
咸丰九年至咸丰十年间,贵州各族人民起义已经进入高潮,在黔北有号军起义,在黔东南有苗族侗族起义,在黔西北有苗族彝族起义,在黔南有苗族水族起义,在黔西南有回族布依族苗族起义,为太平军假道黔境远征四川创造有利条件。
太平军从广西通往贵州的大道有两条:一条是经柳州、庆远、河池、南丹进入贵州的独山、都匀直达省城;一条是从百色越红水江(南盘江)进入贵州兴义府。
咸丰九年(1859年)九月,从湖南退到广西境的石达开经全州、兴安、灵川、永福、龙胜、永宁、罗城达到桂北重镇庆远府,活跃在都匀府独山荔波等地的起义军纷纷行动起来,迎接太平军入黔。但是当太平军进入广西后,在广大官兵中对假黔征蜀的部署却产生了严重的分歧,特别是来自三江两湖的官兵,因长期转战在外,“各有思归之念”,极力反对远征四川的计划,后旗宰制余忠扶因此而被杀。不久,其余部由丞相余诚义等率领由庆远西走思恩、河池、南丹土州,于三月下旬进入与贵州交界的泗城府西隆州,寻找时机进军贵州。与此同时,由石镇吉率领的太平军在撤围桂林后,经宾州、武缘,于咸丰十年二月到达桂西要冲百色。太平军开始包围百色时,战事进展顺利。不久,内部发生矛盾,敌人乘机反间,石镇吉在官军的进攻下败退安定,为土练捉获遇害,其部众由宰制曾广依等率领,退到敌人力量薄弱的滇黔桂三省交界地区的西隆州,与余明富、余诚义等部会合,共同开始了向贵州进军的战斗。
广西西隆州与贵州兴义府仅红水河一江之隔,当时黔桂两省官兵团练正集中力量对付回民军和庆远石达开部太平军,无暇顾及江防,两岸均无官军防守。太平军在西隆州日夜扎筏,于咸丰十年四月初四日(1860年5月24日)深夜抢渡南盘江,从兴义府的坝六地方进入贵州境,以后陆续有太平军从这里入黔,一直延续到六月上旬这是太平军第一次进入贵州。
太平军进入贵州后,立即走贞丰,在五里冈首战告捷,阵斩长坝营游击梁献廷,打死打伤兵练一千多人。贞丰为黔西南要地,所属北盘江与红水河交汇之百层为通往广西必经之渡口。其西南为兴义府城,东北为归化厅境,北为永宁、镇宁,是赴省大道。当时省内官兵大部分集中在镇远、铜仁、思州、黎平等下游地区,这为太平军驰骋上游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在占领贞丰后,太平军先后分为两支:
一支由红播枝涉浅过河,走归化之播东地方,直取归化厅城(今紫云)。五月初二日,分军包围广顺州城,广顺大地主翰林院检讨但钟良协助官军登城御守。但钟良父但明伦曾任两淮盐运使,积财数百万,为黔南首富,曾“以巨金筑园广顺,引河水入城,擅池馆林园之胜,居处优崇,冠冕一时”。城破后,太平军抄了但氏一家,得大量浮财。五月初五日,太平军占归化厅城,打死率兵来拒的安顺知府周夔、提标参将全兴。太平军原想修筑归化城垣,为久踞之计,由于乏粮,士兵又多染瘟疫,不久弃城走驼鲁枝。五月下旬,又回师再占广顺及长寨,并分兵到定番活动,其前锋到达贵阳以南五十里的青岩汛城。定番北屏省会,南接粤西,控扼黔南,为北上南下之要地。六月下旬,太平军余诚义等在定番城外挖地道,伏地雷轰城。二十二日,城破,署知州常恩、定广协副将善宝、在籍学政何廷杰等文武官员十多人被打死,定番州为太平军踞有。
从贞丰出发的另一支太平军,于五月初四日经者相北上,渡北盘江,在沙湾斩来拒的知州胡继学,五月初五日进占永宁州城。不久弃永宁,由募役逼镇宁,以后又转战安顺、安平、龙里等地。五月下旬,从龙里“昼夜狂奔,由都匀一带下窜”,包围独山州城。太平军分兵据龙场,故意“金鼓喧闹以乱他听,遂由民房穴地至小东门实火药木箱纳之城根……七月二日黎明火发”,独山州城为太平军攻占。
太平军占领定番、独山,其意图显系牵制黔境官军控制入省大道,迎接广西庆远太平军入黔。但太平军进入广西后,部分太平军极力反对远征四川的计划。咸丰十年二月,后旗部队坚决要求返还江南,该旗宰制余忠扶“持官阻挠”,为部下所杀。清廷对石达开假黔征蜀的活动十分忧虑,认为四川“踞两湖上游,设或糜烂,楚省亦有后顾之忧”,原想令左宗棠率兵入川防堵,但曾国藩以无兵可派拒绝。入黔太平军占有广顺后,清廷急忙谕令在黔东北镇压起义群众的楚军总兵田兴恕派兵到川南防堵。
当时,在广西的石达开本想利用这一时机进入贵州,但由于部众对入黔计划抵制未能实现,就在后旗制宰余忠扶被杀事件发生不久,又出现了武卫军宰辅蔡次贤率众出江,事泄,为元宰张遂谋所杀的悲剧。五月,总统先锋朱衣点等三十多名将领也率众脱离石达开,单独行动。经过这几次分裂,石达开意志消沉,被迫放弃远征四川的计划,决定返还老家贵县,隐居山林。由于石达开改变了征川计划,使得已经进入贵州的太平军成为孤军
咸丰十年(1860年)九月底,田兴恕到达省城。从当时双方的军事力量和所处的地位看,官军并不占优势。太平军以定番为中心,西有长寨、广顺,南有独山,随时可互为声援。此外,又有起义军配合,行动十分主动。但令人惋惜的是,石达开部内部的纷歧和矛盾,在入黔太平军中也产生了连锁反应。咸丰十年十月,据守独山的太平军率先撤出独山经下司南下广西南丹。
咸丰十一年正月,田兴恕部副将周学桂向定番发动猛攻,屡为太平军击退。为此,田兴恕亲赴青岩,“尽摘诸将翎顶,限半月克定番,诸将督攻益急”。就在战事最紧张的时刻,太平军内部又出现了不团结的现象,余诚义孤立无援,无意死守定番。正月初九日,官军用地雷轰城,定番为周学桂占领。
定番失守,太平军分裂为两支:
一支由主将余明富、丞相余诚义、张顺政等率领,从定番南下,经独山于二月到达广西南丹,在南丹因受广西官军的阻挡,又经董界里走小路折回荔波境,其马队数百人走大路入独山麻尾、荔波方村。不久,两路队伍在板央沟会合,乘虚包围荔波县城。六月廿四日(8月3日),余诚义等乘大雾大败游击范定邦,在九阡起义群众的协助下,太平军用云梯火炬攻城,胜利占领县城。
与荔波相邻的黎平、都匀由罗光明、余正纪等人发动的苗民起义,以后由于黔楚兵勇的围剿,渐呈不振之势。咸丰九年后,兆琛率楚勇应援镇远,官军力量顿减,余正纪等乘机再起,广西的天俸王刘定国也带数千人到黎平活动。余诚义等决定转往黎平,咸丰十一年三月初四日,主动放弃荔波,经周覃、三洞出九阡,越古州包围黎平府城。在这里太平军曾联合路团、青龙岭等地苗民起义军,先后几次进攻府城都没有成功,不久由于湘桂黔三省派出的官军来到黎平,在地主团练的配合下追剿太平军,太平军及苗民起义军受到很大的压力。四月下旬,余诚义决定同天俸王刘定国,取道吝溪,转入湖南靖州等地,并沿湘桂边界西走。五月下旬,余诚义、张顺政杀同伙余明富,在广西灌阳降于官军。
定番失守后的另一支太平军由丞相张遇恩、傅潜德、周百元等率领北走安顺、平远、黔西、大定、毕节,在安顺旧州与来追的副将周学桂、杨岩保、毛克宽等相遇。杨岩保等连营十二座,企图击溃太平军,太平军不等周、杨军大营扎定,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敌军包围在大河桥,阵斩副将毛克宽,敌军所有营垒全被踏毁,辎重尽弃,杨岩保退守安平。张遇恩等乘胜包围安平县城,后因周学桂来援,主动撤围,渡六圭河经平远北上毕节。
毕节面向黔中,背负川滇,为黔西北通往四川、云南的要道。太平军想踞有毕节,作为日后石达开主力部队远征四川的据点,在太平军到来前,这一地区便爆发了由陶新春、陶三春等人领导的苗、彝各族群众起义,起义军以猪拱箐为根据地,势力遍及大定、毕节、威宁。咸丰十一年初,在田兴恕部副将李有恒的围剿下,起义军退到峰顶山。太平军进军毕节时,李有恒急忙率军退守毕节城,苗、彝起义军势力又振,从此两军合作,共同对付田兴恕等。
咸丰十一年三月,太平军进入毕节境时,周学桂、杨岩保等尾追。三月十四日,太平军在归化驿佯与敌军周旋即退。三月十六日,周学桂挥军进攻,太平军在头铺的伏军突发,周学桂军被歼六百余人,“路旁水塘,浮尸几满,军心遂馁,久不能进”。三月下旬,提督田兴恕檄令停兵不战的周学桂克期进剿太平军。在毕节城内拒守的李有恒也不满周学桂停兵不前,致书周学桂说:“若不能来,请即转回,勿徒乱我军心”。周学桂原无出战之心,在田、李的催逼下,只好同太平军一战。三月二十六日,周学桂向太平军进攻,太平军将其引至牛场桥,苗民起义军忽从间道出击,横截周军,太平军立即回军,同起义军一起将周学桂包围。在阵战中,周学桂身中数创,狼狈而逃,第二天死于大定,其兵勇大部分溃散。四月中,太平军精锐集牛场桥,准备挖地道轰城,云南援军都司高应选登城拒守。高应选凶残异常,所部“标以‘不要命’三字,绿衣彩裤,朱墨涂面,雉尾插冠,俨如夭魔”,十分猖狂。在攻城时,太平军战士一炮就将高击毙。
毕节之战是太平军入黔后的一次重大战役,这次战役的胜利是太平军同苗民起义军互相配合取得的。咸丰十一年五月十日太平军“围毕节七十余日,不下,浸懈”。前此,张遇恩在城外观战,不幸中炮牺牲。“贼失渠魁,有降者四百人,李有恒乃令薙发编伍,军南门外当前敌,贼疑虑内溃”。同时又探知石达开已入湘川边界,乃于五月十二日,撤围毕节,经大定、黔西、桐梓入四川江津,太平军结束了在贵州的第一次战斗。
咸丰十年至咸丰十一年(1860-1861年),太平军在贵州的第一次战斗,虽然没有达到假黔征蜀的目的,但对贵州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却起了极大的鼓舞和声援作用。当太平军进入黔南时,贵州各族人民起义立即出现了新的高涨。
太平军入黔吸引了官方的主力部队,使正在受到官军围剿的贵州各族人民起义军减轻了压力,并得以继续发展。太平军入黔时,提督田兴恕正集中力量围剿瓮安玉华山的黄号军,形势十分危急。可是就在这时,太平军占领了定番城威胁贵阳,迫使田兴恕不得不撤兵玉华山,率军救援省城,黄号根据地玉华山安然脱险。更可贵的是太平军还主动将多年行之有效的战阵之法,无私地传给贵州各族起义军。张遇恩等人在毕节的两个多月中,同起义军真诚合作,使起义军成为更加强悍善战的队伍。
入黔太平军也得到贵州各族人民的有力支持,使之顺利完成在贵州的第一次战斗。咸丰十年,太平军进军都匀、独山时,黔南布依族、苗族起义军,“四处出击”,牵制官军。起义军领袖罗光明、柳天成、陈小介等又引导太平军从僻径顺利地攻占了独山州城。咸丰十一年,张遇恩到毕节时,又有当地少数民族中善挖煤的帮助太平军挖地道轰城。太平军大败周学桂,实际上也是同黔西北起义军共同取得的。
贵州各族人民还在人力上支持太平军,使太平军队伍不断得到补充。咸丰十一年二月,张遇恩北上毕节时,由布依族叶桂林领导的一支起义队伍“以众附粤贼”,全部参加了太平军。转战荔波、古州、黎平的余诚义部士兵中,“隶江西、湖南者三千余人,隶广西、贵州者四千余人”。这些都说明贵州人民参加太平军的为数不少,贵州各族人民同太平军的友好合作,反映了各族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二、石达开主力部队假黔征蜀
咸丰十年七月,石达开从宾州回贵县时,部众日益减少。另外,广西经十余年战乱,田土荒芜,太平军不能得到充足的粮饷,再加上官军不断地围剿,使石达开无法在贵县立足。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石达开决定抛弃“归林”幻想,重振旗鼓,再入湖南,远征四川。咸丰十一年九月,石达开指挥部众避开敌人的追剿,从庆远、罗城、融县进入湖南。同治元年正月,沿湘西到达湖北来凤,在来凤同从贵州撤回的丞相傅潜德等部众会师。稍后,分路向四川进军。在石达开入川后,曾想在石砫一带抢渡长江,为川军所阻,于是西趋涪州(今涪陵),涪州地处长江南岸,是川东重镇。同治元年三月初,太平军猛攻涪州城,不下,又转攻綦江。为牵制黔军援川石达开又分兵三千进入贵州桐梓、正安境。由于四川总督骆秉章抽调川省大量官军团练顽强抵御,太平军久攻綦江不下,四月上旬决定沿川黔边界山径潜行,进入四川兴文、长宁、珙县,试图在江安附近抢渡长江,但这次行动又以川军阻挡而失败。在接连几次失败后,石达开又制定了返还綦江,取道黔北、黔西北,再入川滇交界地区的东川府、昭通府,抢渡敌人兵力薄弱的金沙江的计划。同治元年六月,太平军退出叙南,以急行军返回綦江,开始再次向贵州进军。
同治元年闰八月,太平军从綦江东溪、石壕及温水汛进入贵州桐梓。这时被官绅视为干城之寄的主持贵州军务的田兴恕因青岩教案、开州教案被清廷收缴钦差大臣关防,在贵阳听候查办,石达开部在黔边活动时,田兴恕拒不出兵。田兴恕部将总兵沈宏富与之一唱一和,不仅屯兵乌江不进,反而拔营进省,大闹粮饷总局,要索银五十万两,“并扬言如不筹给,定行搜抢官署富户”。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为石达开进入贵州减少了阻力。
太平军进入贵州后即将队伍分为前中后三队。前队越仁怀县经鸭溪向黔西、大定进军;中队从桐梓绕走遵义府城,直趋黔西、大定、毕节;后队从桐梓到绥阳,任务是牵制敌军。奉命抵挡的官军李有恒、邹开贵等只是尾追,不敢迎击。在遵义,太平军屡败官兵团练。知县于钟岳退守城内,形势危急。由于石达开这次进军的目的是争取时间,趁川滇两省兵力没有集结前,抢渡金沙江,因而昼夜兼行,沿途所至,“无意攻城,数日释围而西走。所过乡寨,有施放枪炮者,辄摇手止之,或仅索酒食”。太平军经过的州县,营兵团练都没敢堵击,更没有发生激烈的战斗。
九月,太平军各队先后到达大定府。在这里石达开又将队伍分为南北两路,分别向四川、云南进军。北路由石达开亲自指挥,经毕节越云南镇雄州,分五股由焦村直扑四川筠连。南路由赖裕新等率领从大定南下郎岱,猛攻郎岱厅城。及至北路军全部进入滇川后,南路军随即撤郎岱之围,复分两股,“一股窜永宁州之关岭;一股前队窜至安南、郎岱交界之毛口河”,经安南(今晴隆)、普安进入云南沾益、东川、巧家厅。太平军胜利完成了在贵州的第二次战斗。
太平军这次进入贵州,时间短暂仅两个多月,也没有攻占城池,纯属过境性质。但是它仍然与所过之地的起义军有过一定的联系,并且受到贵州各族人民的欢迎。传说当石达开行抵黔西州之川黔交界地大屋基时,“土人献美酒一瓮,翼王大加称赏,立成诗一绝云:万颗明珠一瓮收,君王到此也低头;玉龙托着擎天柱,饮尽黄河水倒流。诗意雄伟,至今尚为邦人所传也”。这个传说反映了黔西人民对太平天国的友好和敬重。
石达开对贵州各族起义军在政治上采取团结态度,路经毕节时,曾同当地起义军有过密切的政治联系,并授予苗民领导人以太平军各种官职。同治六年,黔西北起义军根据地猪拱箐被攻破时,起义领导人被俘,有被称为“宰辅”“巨帅”的。据奏,“宰辅”“巨帅”是石达开离开天京后新设立的官职名称,已知宰辅有“翼殿天台右宰辅”“翼殿地台右宰辅”“翼殿人台左宰辅”等,都是太平军中高级统兵武官。如赖裕新、李福猷、李文彩等都曾任过宰辅之职。“巨帅”是太平军中师一级组织的统兵官的称号,如“翼殿前士师巨帅”“太平天国翼殿前策应仁师巨帅”等。至于“礼师”则不是太平军的官职名称,而是石达开加给太平军师一级编制的称号,如“太平天国翼殿右雄征军礼师副参戎”,以及上面提到的“士师”“仁师”等都是师一级编制的称号。
以上事实说明,石达开与贵州各族起义军在政治上是团结的,也说明陶新春等人愿意接受太平军的领导,只是由于石达开急于抢渡金沙江,双方没有结为一体,没能建立起永久而固定的合作关系。
三、李文彩同贵州各族人民并肩战斗
同治元年十一月,石达开抢渡金沙江时,曾派宰辅李福猷、李文彩“窜踞滇黔之交,时窥叙、綦一带”,希图分敌兵力。石达开大渡河失败后,李福猷等救援不及,决定撤出滇黔,前往湖南、广西,继续坚持斗争
同治二年四五月间,李福猷、李文彩经毕节、大定、黔西、仁怀、桐梓、绥阳、务川进入四川彭水、黔江、秀山,然后沿湘黔边界南下,九月到达湖南靖州、通道。通道位于湘西的最南部,与贵州黎平、广西龙胜相邻,官府统治力量较薄弱。为了坚持斗争,太平军在这里又将队伍分为两支:一支由李福猷率领前往江西,寻找江南太平军;一支由李文彩率领继续留在靖州,同当地官军周旋。十月,李福猷在道州被阻,只好南下广西,不幸在连州为官军诱捕牺牲,所部瓦解。
留在靖州的李文彩,于湘桂黔三省交界的播阳地方开辟根据地,积蓄力量。李福猷走后,李文彩在播阳经常受到楚军的围剿,深感人单势孤,决定同贵州黎平的起义军联合,互为声援。贵州黎平府是苗族聚集地区,这里东可入湖南,南可下广西。咸丰十一年,入黔太平军余诚义部从定番撤出后,曾在古州、黎平转战,同当地苗民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余诚义等退出黎平后,余老科在官军的围剿下,降于总兵成应洪。李文彩进驻播阳时,黎平起义军主动邀请李文彩来黎平共同战斗,李文彩慨然允。同治二年十月上旬,太平军从播阳向黎平洪州转移,古州总兵成应洪、游击雷三佳、在籍贞丰州学正姜吉瑞等率军到下温防堵。十月十一日,李文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乘大雾,予以突然袭击,当场打死姜吉瑞,成应洪等率残卒逃到四寨。五天后,李文彩约起义军首领梁维干联合出兵进攻四寨,太平军攻前,苗民军袭后,成应洪、雷三佳及所部兵练全部被消灭。四寨之战是李文彩入黎平后取得的第一次大捷,从此声威大振,太平军随即在四寨、坑洞、乜洞建立据点。同治二年十二月,苗民军乘势再占古州厅城,此后李文彩所部太平军再也没有退出贵州,成为贵州各族大起义的组成部分
清廷对李文彩进入贵州深感不安,谕令湖南、广西迅速派兵入黔“会剿”。同治三年二月,湖南率先派副将周洪印、参将李金榜、同知罗建章、知府戈鉴等三路进击古州。不久,湖南巡抚增派的永州总兵王永章、赵福元等也到达古州。在贵州军队的配合下,楚军于二月底攻占古州厅城。一个月后,广西巡抚派来的参将杨廷桂率兵七营也进入荔波。在楚、桂两省的围剿下,李文彩处在两面受敌的不利地位,决定率军走三脚屯,会合罗光明屯兵八寨,但官军的围剿并没有持续下去。不久,周洪印以悬军深入,且粮饷供应困难,撤军回楚,接着杨廷桂也将队伍撤回广西,因此太平军仍然得以不时出没于三脚屯、荔波、古州、黎平间。
同治三年六月,太平天国首都天京被湘军攻破,天京失陷标志着太平天国的失败,全国农民起义开始进入低潮。清廷为尽快扑灭各地的群众起义,除将主要兵力用于镇压捻军外,逐渐加强了在滇黔两省的军事力量,此后贵州各族人民起义所受的压力愈来愈大了。国内形势的变化,给太平军在贵州的战斗带来了困难,李文彩为了在不利的形势下坚持下去,同治三年七月亲自来到都匀等地会见苗、号军领导人柳天成、何得胜等,商谈两军合作问题。柳天成同太平军早已有过并肩战斗的历史,何得胜同太平军也发生过间接的联系。在这次会见后,李文彩便留在都匀、平越等地,同柳天成、何得胜等共同负起领导太平军、苗族起义军、黄号军反抗清廷斗争的重任。李文彩在不利形势下主动与苗、号起义军统一步伐,并肩作战,是太平军能在贵州坚持战斗长达九年之久的主要原因。
然而不幸的是,就在李文彩去都匀不久,留在黎平地区的太平军发生了叛降事件。当时驻在黎平的太平军由性聪、陈辉良等率领,胡性聪因打仗受伤,到起义军领袖罗洪处调治,部众由吴华、袁用绿二人管带,陈辉良驻军小黄,早在同治三年春就有投敌念头,只是由于李文彩和胡性聪的坚决反对而未能实现。李、胡走后,陈辉良自主一方,无所顾忌。同治四年三月,广西副将杨廷桂奉命再入黎平,追剿小黄的太平军。陈辉良派其弟陈瑞良亲赴敌营乞降,杨廷桂要陈辉良杀死坚决反对投降的吴华“以昭诚信”。陈辉良丧心病狂,派人将吴华刺死,拱手降于杨廷桂,不久所部五千人全部被遣散,入黔太平军损失大半。以后李文彩只好将亲自统辖的三千多人转移到都匀。
同治五年起,清廷进一步加强了对贵州各族起义军的镇压。这年下半年,陆续派出了云南巡抚刘岳昭、布政使岑毓英进攻黔西、毕节、威宁等地的苗族、彝族起义军;派按察使衔席宝田及李元度追剿铜仁、石阡、思州、镇远等地的红、白号军和苗侗起义军。第二年底,又派知府唐炯率川军镇压遵义、绥阳、湄潭、瓮安、平越等地的白号、黄号起义军。同治六年六月,岑毓英首先攻破了黔西北起义军的根据地猪拱箐。
同治七年春,席宝田的楚军和唐炯的川军共四万人联合攻陷白号根据地偏刀水、荆竹园。同年夏,唐炯的川军又包围了号军最后一个据点平越上大坪。上大坪由黄号首领何得胜据有,同治六年九月何得胜病死,其妻何黎氏继统其众,在官军的不断进攻下,何黎氏邀请李文彩等协助指挥攻取事宜。在唐炯进攻偏刀水时,王超凡、李文彩曾亲自率数千人救援,使川军久攻不下。不久唐炯攻破王超凡的根据地水源沟、桤木园,王超凡、李文彩救援偏刀水之路才被切断。
同治七年,唐炯进攻黄号根据地上大坪。上大坪是黄号首领何得胜经营多年的据点,形势险要,李文彩又教以攻守阵战之法,川军难以在短时间攻破,于是唐炯改用诱降伎俩,派人上山劝说,许以不死。何黎氏等集议,决定放下武器,停止战斗。七月,开寨门降于唐炯。从湄潭逃来上大坪的灯花教主刘仪顺及秦崽崽乘间从小路逃走,不幸中途“被官军擒获”,号军从此失败。有李文彩参与的上大坪投降,表明起义领导人对斗争的前途已经失去信心,而轻信敌人的威胁和利诱,然而更重要的还是拱手交出上大坪,对贵州各族人民起义所产生的极为不利的后果。上大坪是号军的最后一个根据地,它的瓦解不仅标志着坚持斗争十多年的号军的最后失败,并且直接导致黔东南苗民起义军开始处于孤立之势,进而陷于川、楚、黔三省官军的包围之中,因此上大坪的瓦解,加速了贵州各族人民大起义的失败。
唐炯是一个专靠招收降兵降将扩大队伍的官僚,上大坪失陷后,他还想利用李文彩到都匀、八寨招降驻在该地的三千多名太平军和苗民起义军。九月,唐炯札委李文彩为守备,前往都匀。在这关键时刻,李文彩没有为五品顶戴所打动,没有死心踏地地投靠敌人。当他回到都匀后,便又重新回到起义队伍,率所部三千人以平浪为据点,同柳天成等人继续进行反抗清朝统治的斗争。
同治八年春,贵州提督张文德从湖南募勇三千人向八寨、都匀进剿,李文彩部太平军同黔南起义军一起联合迎击。六月,在羊安附近全歼张文德军,“将士死以千计”。接着太平军和苗民起义军又乘胜包围都匀府城,驻城官军望风而逃,都匀城再次为起义军占领。这次大捷使张文德指挥的三十余营队伍全被击溃,军辎委弃皆尽,省城门户顿时吃紧,这就是震动全省的羊安大捷。羊安大捷后,李文彩、金干干、王义甫、柳天成、马登科分据各地。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李文彩和所部太平军都在都匀附近的平浪同官军对抗。
同治九年闰十月,在四川的周达武回黔正式就任贵州提督,接管原唐炯的援黔川军防地。周达武采取先定黔南再与楚军合剿清水江流域起义军的方针,派副将何雄辉等20余营进攻都匀。何雄辉担心平浪的太平军“蹑其后”,密遣游击蒲广懋前往劝降。李文彩正想“阴欲假雄辉道入都匀,而因以困之”,同意不出战,何雄辉得于十一月底获首入都匀府城之功,周达武即令何雄辉驻守都匀城。但何雄辉很快发觉李文彩并非真降,又派蒲广懋监视李文彩,并立即将自己的队伍撤往麦冲,以防不测。
同治十年正月,起义军见消灭何雄辉时机已至,由李高脚联合独山、平舟起义军正面进击,李文彩则率太平军“伏于道”。何雄辉闻讯仓皇逃遁,为李文彩伏兵截击,当场打死营官陈德昌、都司韦日昌以下官兵数百人,监视李文彩的蒲广懋也被杀死,起义军又占都匀城都匀再失,对周达武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同治十年二月,他亲自往贵定督师,派提督何世华等进攻平浪。在战斗中李文彩开始获胜,后因何世华“分军蹑其后”,腹背受敌,只得被迫放弃平浪,转移至都匀东南的桃花五寨。不久,何世华击败了李高脚,又派人刺杀了柳天成。柳天成是长期与李文彩共同战斗的起义军领袖,他的牺牲使黔南起义军失去了一个有号召力的领导人,“于是都匀四面皆平”。在黔南的各起义据点先后为官军镇压的情况下,李文彩知道无法再留黔南,决定同李高脚绕道潜行至凯里往投张秀眉。
这时黔东南起义军处境也十分不利,从同治十年下半年起,东线的席宝田部楚军已深入到雷公山黄茅岭,该地区各重要城镇寨堡均被占领,北、西线的周达武也开始从黄平、麻哈进窥“苗疆”,起义军处于三面被围之势七月,李文彩从三脚屯到凯里,立即受到张秀眉的欢迎,李文彩“为画策,张酋重倚之”。十月,敌军从北东西三面逐渐缩小包围圈。
同治十一年春,周达武军扫荡香炉山,“贼悉奔平茶五寨,诸渠麇集,粮愈少,贼中斗米银三两,糠核斗钱千六百。香炉山上有水无薪,贼势颇蹙”,起义军面临着严重的饥荒。在敌人残酷的围剿下,李文彩“知难复振”,建议张秀眉“广集苗船乘春水涨发,引众浮清水江,东走洪江,趋常德,以扰湖南腹地”。李文彩这一建议是可以暂时保存起义力量的,因为这时湘西官军力量比较薄弱,并且转战湘西又可将围困雷公山的楚军引回湖南,但因张秀眉“恋室家,又虑失险,不果行”。在敌人的不断进逼下,张秀眉出开怀,图走雷公山,九大白分道走挂丁河。李高脚、李文彩自凯里渡河奔平茶,经岩鹰屯入施秉玛瑙哨走镇远。周达武派宇文秀、李得贵追击文彩等。同治十一年三月底,李高脚、李文彩等部众日益减少,士气锐减。一些地主武装见起义军势力日衰,也都协助官军围剿起义军。同治十一年四月初六日,李高脚、李文彩在施秉、镇远间的牛塘被围,几次突围都没有成功,最后全军覆没。据周达武的奏报说:“因李宰辅伤重,即就军前处以极刑”。太平军余部李文彩结束了在贵州长达九年的战斗。

(作者:倪英才、顾隆刚、吴慧媛、杜文铎

地域历史文化
地域历史文化资料刊录摘选和学习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