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级机关从下级机关借调工作人员的情况屡见不鲜。
这一现象对于被借调的干部来说,就像一把双刃剑,既像是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认可,又实实在在地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不少困扰,很多时候即便心里不乐意,却也不敢轻易拒绝。
那么,借调的“性价比”有多高?能不能拒绝呢?
01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借调的实际收益可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观
1.成长空间有限
借调的岗位往往是为了应对临时性的“特殊任务”而设立。上级部门很难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培养借调人员,自然也不会将核心重要的工作交付给他们。借调人员大多时候都在从事档案整理、资料收集、文稿打印、值班站岗这类基础工作,虽然忙碌但却很难提升个人的关键工作能力,成长的步伐也因此变得缓慢。
2.职业发展不利
在借调期间,错过原单位的晋升和评优机会是不少人心中的痛。原单位在选拔人才时,更倾向于那些对本单位有突出贡献的员工。而借调人员因为工作重心不在原单位,贡献相对较少,自然就容易与晋升和评优失之交臂。有些年轻干部幻想借调单位的领导能为自己在晋升方面说上几句好话,可现实往往是借调单位的部门负责人影响力有限,而且他们也不会轻易插手其他单位的人事问题。
3.生活条件艰苦
借调期间的生活条件通常不太理想。住宿方面,一般是安排在集体宿舍,虽然有基本的食宿保障,但周末和节假日可能就没有餐饮供应了。工作之余,孤独感常常会涌上心头。当夜幕降临,面对空荡荡的办公大楼,窗外的万家灯火只会让思乡之情愈发浓烈。要是家里亲人生病或者遇到紧急情况,那种心急如焚却又无能为力的感觉,真的让人十分煎熬。
02 哪些情况适合借调?
1.解决异地工作问题
有些公务员在参加公考时,由于专业限制等原因,只能选择在异地工作,而且短期内看不到调动的希望。在这种情况下,借调可以成为解决眼前生活难题的一种方式,让他们能够在等待更好机会的同时,改善生活状态。
2.快速拓展人脉资源
借调期间虽然很难结识到特别高层的领导,但却能结识到不少业务部门的领导和其他单位的同事。对于初入职场的新人来说,这是一个迅速融入工作环境、拓展人脉资源的好机会,有助于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
3.避开工作矛盾纠纷
如果在原单位不小心得罪了领导或者同事,工作中总是感觉被针对,借调就可以成为暂时拉开距离、缓和矛盾的手段。通过时间的推移,让紧张的关系慢慢得到缓解。
03 若不想借调,果断说“不”
上级部门出现人员短缺需要借调时,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上级单位用人部门的工作人员推荐,然后领导发函指定人选;另一种是上级单位直接发函到下级单位,由下级单位领导自行推荐。
第一种情况,上级部门工作人员会私下询问本人意愿;第二种情况则是下级单位领导直接找当事人沟通。
如果经过深思熟虑,决定不接受借调,就要及时找到合适的理由明确拒绝。最好从个人生活方面入手,比如父母身体不好需要照顾、正在准备生二胎、孩子太小离不开人等。千万不要以工作为由拒绝,因为工作总能找到其他人来做,用工作当借口很可能会被领导当场拒绝,没有商量的余地。
在这里要特别提醒年轻干部,不管愿不愿意借调,当上级部门联系自己后,都要尽快向单位领导汇报,表明自己“听从安排”或者“无法前往”的态度,避免让领导误解自己在背后有其他想法。在沟通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态度要诚恳,立场要坚定,以免被认为是“不服从组织安排”,影响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