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单位里,“股长”这个词常常被大家挂在嘴边。很多人都听说过,但具体股长是干啥的,属于什么职务,又是怎么选出来的,很多人却不知道。
01 股长的概念
股长这个职位,主要活跃在基层机关。像县直机关、乡镇街道这些地方,他们的中层负责人就是股长。比如说,县税务局下面有征收服务股、纳税服务股,这些部门的头儿就是股长;乡镇街道的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这些办公室的负责人也是股长;还有县市场监管局下面的各个市场监管所,所长同样是股长(也就是股级干部)。
要知道,根据《公务员法》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我国领导职务的起点是副科级。也就是说,只有副科级及以上的干部,才能算得上是领导干部。股长虽然有职务,但还算不上公务员领导,本质上还是普通干部。
为什么会有股长这个层级呢?这是因为我国各级机关一般采用三级管理模式,把公务员分成领导干部、中层干部和普通干部。县直机关、乡镇街道本身是正科级单位,领导是科级干部;中层机构级别比科级低,又不能跟普通干部一样,所以就有了“股级”这个概念。在基层,股级职务都是由编办来确定的,职务名称、数量都在“三定方案”里写得清清楚楚,很严肃、很权威。
02 股长归谁管
因为股长够不上副科级干部的标准,所以不属于县管干部,而是由他们所在的机关单位自己管。
比如,市场监管所的所长,就由县市场监管局自己管理;街道党建办公室主任,就由街道自己负责管理。只有当股长晋升为副科级干部后,人事管理权限才会交到县委,由县委组织部来管。
03 股长怎么任命
按照干部管理的规定,股长由所在机关的党组(党委)来任免和调整。就像市场监管所所长,是由县市场监管局党委任命的。虽说股长不算领导干部,但任免的流程也得照着领导干部的步骤来,一般有“动议、民主推荐、考察、党组(党委)会议讨论决定、任前公示、发文任命”这些环节。
不过,股长的任免没那么严格,要是没有大规模换干部,“动议、民主推荐、考察”这三步会简化一些。而且,股长可是基层副科级干部的重要来源,任命的时候要报给县委组织部备案,同时,作为有公权力的中层干部,还要抄送一份给县纪委监委备案。
04 当股长的优势
在基层,股长这个职位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和普通干部比起来,还是有不少优势的:
第一,股长是一个部门的负责人,要对整个股室(科室、所)的工作负责,有一定的决策权、拍板权,说话也更有分量。
第二,股室里的其他正式干部都得听股长指挥,在普通干部评优评先这些事儿上,股长的建议很关键。
第三,股长作为中层干部,能参加局务会等重要会议,经常跟局领导打交道,有时候就有更多机会。
第四,在基层,副科级干部大多是从股长(正股级干部)里选出来的,很少直接从普通干部里提拔。
想做公众号赚钱的朋友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找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