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想调动单位有哪些路径?
文摘
2025-01-01 17:44
山东
![]()
现在,好多人都想进体制内工作,可大城市、热门单位报考的人特别多,竞争太激烈了,没办法,不少人就选择考乡镇这些竞争小点儿的地方,先把工作搞定,这样考上的几率能大一些。但等真考上了,过段时间,好多人又不满足了,心里想着怎么能调到更好的单位去。那已经在体制内的人,想换单位要怎么做呢?这几年,遴选考试越来越火,好多人通过这个考试回到家乡,跟家人团聚,还能升职。对咱们普通老百姓来说,遴选考试真的是靠自己努力改变现状的好办法,比别的法子都强。体制里的人都知道,换单位不容易,从基层往上级单位调更难,要是不算那些有关系的人,遴选考试就是又实惠又光彩的换单位的办法。这办法有点绕。为啥呢?因为借调的时候,编制问题解决不了,一般都是只借不调。但这也是个机会,要是你在借调单位干得好,领导认可,到最后把关系转过去,正式调动也是能行的。这当然是最好的情况,不但能调到好单位,还能当领导,升职。不过这适合能力强、适合当官,或者家里有背景的人。现在领导干部年轻化挺明显的,好多年轻人走上领导岗位,得到组织重用。所以进了体制的人别灰心,踏踏实实干,提高能力,干出成绩,让组织看到,争取用最风光的方式换单位。这种方式跟遴选差不多,就是党政机关在有空编的时候,按照自己的需求,在一定范围内,通过公开竞争、择优录取的方式,从外单位选公务员。实际上,公务员选调本质上就是公务员转任,属于公务员交流的一种,这和公务员遴选是一样的。虽然上级没有专门针对公务员选调出台规定,但地方上有,像广东的中山、梅州这两个城市,以前都出台过关于选调公务员的规定。现在规定,已经是公务员的不能再考公务员,所以就有了这种不太常规的做法。比如,小A考到乡镇公务员后,还能通过事业单位考试,考进市直事业单位,这么一来也实现调动了,不过公务员身份就没了,以后就是事业编制人员,这种做法适合那些有实际困难、急着调动的人;还有一种情况,某个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通过参加公务员考试,考进公务员单位,身份也就转换过来了。《公务员法》规定,挂职和调任、转任一样,是一种内部交流方式,可以“上挂”,也可以“下挂”。过去,组织部门常常把重点培养的对象派到挂职岗位,从这能看出组织用人的一些导向。需要注意的是,挂职的时候,人事行政关系和工资关系都还在原来的单位,只是工作岗位变了。但一般来说,如果挂职人员愿意,挂职单位和原单位沟通好了,上级组织部门同意,挂职人员就能留在挂职单位,并且担任实际职务。
![](/static/gotop.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