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过敏性疾病不仅影响孩子的健康,也给诸多家庭带来困扰。抗组胺药作为治疗过敏性疾病的常用药物之一,其种类繁多,各具特点。本文将详细介绍儿童常见抗过敏药——抗组胺药的分类及特点,并深入探讨非索非那定作为第二代新型抗组胺药在治疗儿童过敏性疾病时的临床应用优势,为儿童合理用药提供多样化选择。
常用的抗组胺药物
抗组胺药(AHs)主要是指组胺 H1 受体拮抗剂,是临床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一线用药,被广泛用于治疗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过敏反应性疾病[1]。H1 抗组胺药主要通过阻断 H1 组胺受体,抑制组胺引起的过敏反应,从而缓解过敏症状。根据药物的发展历史和临床特点,抗组胺药可分为以下几类,详见表 1。
表 1 抗组胺药的分类[1,2]
无镇静作用的第二代抗组胺药成为儿童用药优选
那么,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治疗药物呢?对于儿童过敏性鼻炎的治疗,基于抗组胺药的安全性考量,优先考虑那些已证实无镇静作用的第二代抗组胺药物[3],如非索非那定等第二代新型抗组胺药物因其无法穿透血脑屏障的药理机制[4],从而避免了传统抗组胺药物常见的镇静作用,也不会损害认知功能、精神运动表现,国内外权威文献、专家共识和指南等都有报道[8,9]。
一项纳入 123 例患者的观察性研究表明,氯苯那敏和左西替利嗪对记忆力和注意力有负面影响,而非索非那定有积极影响(PGIMS 总评分较高),并且过程中发现氯苯那敏和左西替利嗪会显著增强受试者的日间嗜睡感,而非索非那定在改善患者日间嗜睡症状方面具有积极作用(Epworth 嗜睡量表评分显著下降)[5];另外一项纳入 11 名受试者的随机、双盲、交叉研究中,通过补偿性跟踪测试(CTT)和手腕活动记录的精神运动测试发现,右旋氯苯那敏在补偿性跟踪任务中损害了跟踪能力,并通过手腕活动记录仪连续测量发现其导致行为活动减少。奥洛他定与右旋氯苯那敏一样,减少了行为活动,而非索非那定则在任何测试中均无影响。表明右旋氯苯那敏和奥洛他定对精神运动表现产生镇静作用,而非索非那定不产生镇静作用[6]。
六个月以上的患儿可选用盐酸非索非那定干混悬剂
需要注意的是,儿童发生过敏性疾病要使用抗组胺药时,应该选择合适的剂型,并注意年龄限制。济川药业的盐酸非索非那定干混悬剂(敏菲乐),适用于缓解 6 个月以上儿童和成人的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相关症状,以及缓解 6 个月以上儿童和成人的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皮肤症状[7],通过剂型创新,为儿童合理用药提供了更多选择。干混悬剂型既具有固体制剂的特点,又具备液体制剂的优势,携带便捷、稳定性好、方便服用,可根据儿童年龄精确调整用药剂量,避免过量或不足,具体用法用量如表 2 所示。
表 2 盐酸非索非那定干混悬剂用法用量[7]
在面对儿童过敏性疾病时,首要任务不仅仅是帮助患儿迅速缓解症状,更要从多方面考虑儿童用药安全性,保障儿童学习质量与身心健康。医生、患儿家长应充分了解不同抗组胺药物的特点和优势,更加科学合理地选择和使用药物,共同守护儿童健康。
✩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等专业人士参考
内容审核:杨娜
项目审核:刘明丽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