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 ICS)广泛应用于哮喘的治疗,不同药物剂型如压力定量气雾剂、干粉剂和雾化吸入混悬液均有良好疗效。
但是由于患儿家属对于口服激素与吸入激素的认识不足,一提到哮喘需要长期使用 ICS 治疗,部分家属会因为担心激素的全身副作用而拒绝遵医嘱治疗。哮喘患儿长期吸入激素药,究竟安全吗?
1
了解吸入糖皮质激素的体内过程
ICS 可通过经典途径和非经典途径发挥抗炎作用。经吸入装置输出后,大部分药物停留于口咽部,小部分沉积于肺内。
沉积在口咽部的药物经吞咽进入胃肠道从而被吸收,经肝脏首过代谢后进入血循环。
吸入肺部的药物沉积在各级支气管而发挥其局部抗炎作用,其中直径 < 2 μm 的药物颗粒可进入终末肺组织,透过气血屏障直接吸收进入血循环 [1,2]。
药物经雾化吸入后可产生局部及全身作用,理想的雾化吸入药物主要在肺部和气道产生作用,而全身副作用少 [3],全身不良反应取决于由消化道及肺组织吸收入血的药物总量 [2]。
2
吸入糖皮质激素的优势
ICS 相比口服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好。
ICS 可直接作用于气道黏膜,局部作用强,大大降低了全身用药带来的不良反应。
一般雾化吸入治疗的药量仅为全身用药量的几十分之一,ICS 的剂量因病情需要可以增加,但即使增加数倍,相对于全身糖皮质激素而言也是更小量。
待病情缓解后, 推荐继续以中、小剂量维持治疗 [2]。
ICS 还可与其他协同药物联用,如 ICS 联合 β2 受体激动剂起到抗炎、解痉双重功效,有效控制哮喘急性发作 [4]。
3
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局部不良反应
由于给药方式的特殊性,部分药物局部沉积于口咽部、喉部,造成局部不良反应,包括口咽部真菌感染、声音嘶哑、咽痛等,这些不良反应与具体药物、剂量、给药频率、吸入技术有关。
长期使用 ICS 可导致口腔局部菌群失调而出现真菌感染,有研究证实,吸入性类固醇治疗的哮喘患者口腔念珠菌种的分离率、耐药率、毒力基因存在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机制可能与长期使用药物导致的免疫抑制有关 [5]。
ICS 相关声音嘶哑可能与喉部肌肉肌病、黏膜刺激、喉假丝酵母菌病等有关,停止治疗后,肌病或黏膜刺激所致声音嘶哑是可逆的 [6]。
5
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全身不良反应
长时间吸药会不会影响身高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严重/控制不佳的哮喘患儿本身可能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速度。目前普遍认为 ICS 有短暂的生长抑制,而长期影响仍存在争议。
既往涉及 1041 例样本的 RCT 研究发现,吸入布地奈德 4~6 年的儿童成年后身高降低约 1.2 cm;一项 meta 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半年后对身高抑制较明显,随时间增长抑制作用减少;另一项 meta 分析结果显示 ICS 并不会明显影响成年最终身高 [7]。
2020 GINA 提及,应当至少每年监测孩子的身高,在 ICS 治疗的最初 1-2 年中,青春期前的儿童可能有生长减速,但最终成年身高与不使用 ICS 的孩子并无显著差异。
尽管长期用药对终身高的影响意见不一,但考虑到 ICS 在控制哮喘方面的益处超过了对生长的潜在不利影响,仍然需要合理使用 ICS,减少病情反复 [8]。
6
不良反应的应对
对于局部/全身不良反应,可通过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不良反应,包括:
吸药后立即充分漱口,减少药物在口咽部沉积;
降阶梯治疗,调整药物至最小有效维持剂量;
如果使用面罩吸入治疗,吸药前不能涂抹油性面膏,以免药物吸附在皮肤上,刺激口鼻皮肤引起皮肤过敏或受损,特别是婴幼儿面部皮肤薄,血管丰富,残留药液更易被吸收,需及时洗漱;
年幼儿童可用棉球蘸水擦拭口腔后,再适量喂水,减少药物沉积导致真菌感染等的发生;
儿童哭吵时吸气短促, 药雾微粒主要留存在口咽部,因此应在安静状态下吸入 [1-2]。
总结
总之,ICS 在临床中已应用数十年,安全性得到证实,应加强患儿吸入技术训练以及对家长进行 ICS 安全性的健康宣教,减少对吸入激素药的恐惧,提高治疗依从性。
本文审核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