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11 月 6 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的助力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暨「童学会」儿科交流平台启动会上,一个聚焦于儿科领域全面发展的新篇章正式开启。此次盛会围绕「儿科诊疗规范化」、「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等核心议题,旨在通过集合儿科专家智慧与广泛合作伙伴资源,共同推动中国儿科医疗水平的全面提升,加速儿童医疗卫生服务的创新与智慧化转型。
我们特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华医院儿急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朱晓东教授,就我国儿童流感诊疗现状、抗病毒药物在儿童流感防控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广大儿科医生提供参考,为儿童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儿童流感流行现状严峻:高感染率与重症风险并存
流感是冬春季节常见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大约有 30 万至 60 万人因流感失去生命[1]。朱晓东教授表示流感并非普通感冒,它有可能对人体的关键脏器造成损害,从而引发肺炎、急性心肌炎、急性坏死性脑炎以及急性肾损伤等高致死风险性疾病[2]。
儿童群体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对流感病毒的抵抗力相对较弱,因此感染率相对较高,每年的罹患率约为 20%~30%[1]。在幼儿园、中小学等儿童密集区域,流感病毒的交叉感染现象尤为严重,感染比例有时甚至超过 50%[1]。学龄儿童,尤其是 5 至 9 岁年龄段的儿童,流感的发病率极高[1]。朱晓东教授强调,儿童感染流感后较容易出现重症,若未能及时诊断与治疗,甚至可能成为导致儿童死亡和严重后遗症的重要因素[3-4]。
儿童流感面临双重挑战:疫苗低接种率与药物限制
疫苗接种是流感防治疗过程中关键措施之一,面临的首要挑战是流感疫苗接种率低。朱晓东教授介绍,由于流感疫苗在我国属于第二类疫苗,加之部分家长对流感的危害性和流感疫苗接种的重要性等认识不足,导致儿童接种流感疫苗的比例较低[1]。不仅增加儿童感染流感的风险,也给儿科医生的诊疗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朱晓东教授表示在儿童流感治疗方面,一方面现有的抗病毒药物种类有限,且部分药物存在耐药性或对流感病毒感染效果不佳的问题,这使得儿科医生在选择药物时需要更加谨慎,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儿童的安全;另一方面,儿童用药在临床上缺乏具体的剂量指导,常常会看到「小儿酌减」这样的模糊说法,且儿童用药的安全性数据相对匮乏,增加用药的风险。此外,针对儿童的流感治疗药物研发相对滞后,市场上可供选择的儿童专用药物种类有限,这也限制了儿科医生的治疗选择。
儿童流感药物玛巴洛沙韦:全新作用机制、全程一次口服
朱晓东教授表示玛巴洛沙韦在儿童流感治疗中展现出显著的优势。首先,该药物具有精准的剂量指导,能够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重给出合适的用药剂量,在确保临床疗效的同时,也提高了用药的安全性。其次,玛巴洛沙韦提供了儿童友好剂型,如干混悬剂[5],可以冲配成糖浆,极大地提高了儿童服药的依从性和安全性——相比传统的片剂,干混悬剂更易于儿童吞咽,避免因吞咽不协调或误吸而导致的潜在风险。
玛巴洛沙韦具有全新作用机制,可以特异性抑制流感病毒 RNA 聚合酶 PA 亚基,直接阻断流感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与增殖过程,从根本上阻断了病毒的传播链[6]。朱晓东教授介绍道这种作用机制使得玛巴洛沙韦在治疗流感时,能够迅速控制病情,减轻临床症状,如发热、流鼻涕、咳嗽等,从而迅速缓解家长的担忧和焦虑[7]。
朱晓东教授强调,玛巴洛沙韦全程只需服用一次,大大提高了儿童用药的便捷性[8]。相比其他需要连续服用多天的抗病毒药物,玛巴洛沙韦的短疗程治疗不仅减少了儿童的服药次数,也降低了因长期用药而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风险。玛巴洛沙韦还能有效缩短病毒的排毒时间[8],从而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这对于防止流感在儿童群体中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控制流感的流行。
玛巴洛沙韦在儿童患者中应用:安全性良好,呕吐发生率低
朱晓东教授表示玛巴洛沙韦在儿童流感患者中展现出良好的安全性。与某些其他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相比,玛巴洛沙韦在服用后引起的消化道反应较轻,儿童不易出现呕吐等症状[9]。这使得儿童在接受治疗时的舒适度提高,同时也减轻了家长的担忧和困扰。
朱晓东教授补充,在其他安全性方面,玛巴洛沙韦表现也同样出色,临床研究显示,几乎未发现因使用该药物而导致儿童出现皮疹或不适的情况。此外,对于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肝脏和肾脏,玛巴洛沙韦也显示出较低的毒性。到目前为止,临床上未发现该药物对儿童的肝肾造成明显或严重的损害[10]。
「童学会」平台:助力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儿童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而「童学会」平台的建立正是对这一目标的积极响应[11]。朱晓东教授介绍,通过「童学会」平台,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的儿科医生可以进行深入交流和互动,分享患者案例、用药心得以及临床上遇到的难点。这种经验分享和讨论有助于提升儿科医生的诊疗水平,推动儿科医疗服务的同质化。平台提供的培训材料和最新指南,如流感病毒指南、儿童流感药物选用专家共识等,为儿科医生提供了权威的前沿资源,有助于及时更新知识,规范诊疗方法行为。
儿科医生的培养是当前儿科医疗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朱晓东教授表示「童学会」平台可以为儿科医生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帮助他们掌握更全面的儿科知识和技能。通过平台的交流和培训,儿科医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儿科常见疾病的诊疗规范,提高诊疗水平,同时也能够学习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童学会」平台不仅关注医疗服务的提升,还致力于健康宣讲,帮助家长了解儿童健康知识和育儿方法。朱晓东教授认为这有助于增强家长的健康意识,提高他们对儿童疾病的应对能力,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负担。通过平台提供的科普教育和健康公益活动,可以普及儿童健康知识,提高公众对儿童常见疾病的认知和理解,进而促进儿童医疗卫生服务的整体质量提升。
多层次策略加强儿童流感防控:疫苗接种、日常预防与及时诊治并进
朱晓东教授认为未来应采取多层次的策略来进一步加强儿童流感的防控工作。这些策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可显著降低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朱晓东教授建议家长每年在 9 月底到 11 月初带孩子到社区卫生中心接种流感疫苗,以提高人群的疫苗接种率,从而避免流感感染、减轻罹患流感时的不适症状、预防重症流感的发生。优先推荐所有 ≥ 6 月龄且无接种禁忌的儿童都应接种流感疫苗,特别是高风险人群,如 6 月龄至 5 岁的儿童,以及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的儿童[12]。
朱晓东教授补充道在流感季节,应继续推广一般预防,包括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平衡膳食、加强锻炼、保证睡眠、增强体质和机体免疫力;流行季节尽量减少接触流感病例或做好防护(戴口罩等)。
在儿童流感的防控中,朱晓东教授强调及时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一旦儿童出现疑似流感症状,应迅速进行检测,并在确诊后立即采用针对性的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同时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在选择治疗药物时,应优先考虑适合儿童的药物,如玛巴洛沙韦只需一次用药,儿童依从性好,且能够有效缩短病毒排毒时间,减少家庭内交叉感染[8-9,13-14],以上这些措施可进一步助力保障家庭和社区的健康水平,同时也有助减轻流感对医疗系统的负担。
专家简介
朱晓东 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急危重症医学科主任
●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急救学组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儿童重症医师分会常委
● 呼吸危重症与机械通气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分会急救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儿科救援分会常委
● 公共卫生事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上海医学科儿科分会急救学组副组长
● 上海市医学会临床药学专科分会妇儿专业学组委员
●《中国小儿急救杂志》《临床儿科杂志》编委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 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阅读
内容策划:杨家瑜
内容审核:申婷婷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