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帝师”--子夏

文摘   2024-09-03 09:23   北京  

    子夏、西河学派与李悝变法

    看《中国史图》,非常直观。

    战国时期各国都在变法,

    最著名的是商鞅变法。

    楚国吴起变法早于商鞅变法  

    魏国李悝变法早于吴起变法。

    (魏文侯任用吴起时,有点担心吴起江湖口碑不太好,还征求李悝的意见,李力挺。“文侯问诸李克(李悝又名李克),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弗能过也。”)

    吴起是李悝的同门师兄弟,他们都是子夏(前507年-?)的学生。

    甚至魏文侯也是子夏的学生,李悝、吴起的同门,这就多了层信任关系,难怪魏文侯和李悝、吴起,搭班子配合和得那么好。

    子夏是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4岁。出生在温邑,现在河南焦作温县。

    孔子周游列国,想要“内圣外王”,孔子的理想,被弟子实现了。子夏成为妥妥的一代帝师。

    (称帝师其实不严谨,魏文侯不是皇帝、甚至不是王,只是一个诸侯国的一把手。而且钱穆考证,魏文侯是在做公子时跟随子夏学习。)

    子夏为孔子服丧三年期满之后(公元前476年,时年31岁),回到家乡温邑,在北流黄河之西的广阔地域设教授徒。

    “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式,四方贤士多归之”。《资治通鉴》,魏文侯四十四年,公元前403年),此时子夏如果活着已经104岁。很多学者并不相信,有人考证公元前420年,88岁去世。

    几十年来,子夏后来在西河地区收了众多弟子。形成了著名的“西河学派。”包括魏文侯、李悝、吴起?、公羊高、谷梁赤、段干木和田子方等(吴起年少时跟随曾子的儿子曾申学习,吴起前412年到魏,此时子夏已经95岁,田子方是子贡弟子)。

    这些人多是平民子弟。子夏培养了这批精英,魏文侯纳为自己的班底。才有了战国初第一强国的崛起。

子夏的思想

    子夏位列“孔门十哲”。传六经,创章句。

    子夏是论语的重要编纂人。

    《论语》中留下子夏的很多言论: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百工居其肆以成其言,君子学以致其道”;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

    “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 远矣。”等等。

    子夏“重礼制、倡功利、明君术、授李吴”,其思想中,有经世实用、与时俱进的导向。难怪他的弟子中,出了那么多建功立业的人物。

    子夏按才能选人才、重信、重制度、学而优则仕等思想,直接启发了法家学派的创立。他的弟子李悝被尊为法家鼻祖。

    子夏为什么能有如此成就?

  • 一生只做一件事,就是读书教学。有钻研精神、举一反三,功夫上身。

  • 活的时间长,弟子足够多。

  • 边缘处创新。河西之地、文化荒蛮,学问要靠实践检验。儒学的经世致用在其弟子们身上有了践行。弟子李愧著有《法经》被后世尊为法家始祖,魏文侯率先任用平民精英、发起战国第一个政治变革。


    一种学问,大概要三代人的努力。孔子是创始第一代,子夏小孔子44岁,是2.5代,孔子门派第三代,出任王者师的不在少数,如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厘等。这也是很有意思的话题。


    


    

    

    

    

    




岳三峰的组织管理与教练
和大家研讨新时代下组织管理 人才发展的规律。组织与人性、组织创新、组织效率、组织变革、组织中的角色等。 探讨教练技术在组织发展、人才培养、领导力发展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