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朝阳群众”仅仅是被全国网友拿来当做茶余饭后的趣谈。我知道有很多朋友都下意识地对朝阳群众心怀“敬畏”——在北京朝阳区,最好老实一点,因为你不知道身边的哪个群众就是蓝底白字上面的“朝阳群众”!
你的蛛丝马迹尽在朝阳群众的掌控之中,若敢造次,分分钟有人“点”你,在“两千多万人凑合着过”的北京,唯独朝阳群众的眼里不掺沙子,不信你试试。
到如今,由媒体包装出来的“朝阳群众”发生了一些体系性的变化,朝阳群众不再只是一种“民间传说”而是逐渐成为官方认可的现实模式。
这个变化的过程,体现了难得的“公共治理”创新与公众参与基层事务的更多可能性。
一个有效的“社会工作”体系被搭建起来了。北京朝阳,配得上朝阳群众;朝阳群众,当得起美名。
一言蔽之,其实并不是朝阳群众本身有多么厉害,而是朝阳群众背后的公共安全与秩序诉求得到了来自官方的认可与支持。
在我们这个时代,在公共生活秩序严重失衡的城市,在基本的现代文明边界被混不吝的“戾气”吞没的北京——
真正的好公民,从来都不怕“管”,怕的是“没人管”。
第一、“警、网、群”模式好在哪里?
北京日报的一篇文章以朝阳区“两队一室”改革为例,明确提出了“警、网、群”模式,简单说一下这个模式到底是啥:
朝阳6个试点派出所将辖区分为4至7个“警格”,并进一步细化若干“网格”,以“一网一警”为最低标准,每个“警格”选派1名“网格”民警牵头负责,牵动其他“网格”民警做好群防群治力量的组织发动,构建“警、网、群”模式,全面推进社区警务工作。
不复杂,很好理解。比方说你住在朝阳区的某个小区,这个小区在过去可能是由“网格员”或者“居委会人员”负责配合派出所民警、或者由你这个住户直接与派出所民警配合处理身边的警情。
而在警网群模式之下,民警进一步下沉到小区,朝阳群众与民警的衔接更深入,从“非常态接触”进阶为“常态化衔接”。
好处在哪里?
社区里的“小事”有专门的民警来处理了。
一位网格民警表示,以前都是挤时间下社区,现在派出所明确规定警格负责人必须全面沉入社区开展工作,做群众工作的时间就更多了。——这个小小的变化背后是巨大的“职权”变革,你在小区里以及周边遇到的各种民生问题,以前是不是各种“踢皮球”?即便有人出面,一般是不是“和稀泥”?这不能全怪工作人员不作为,而是他们没有明确的“职权赋予”,师出无名,他也没有权利管太多……
现在不一样啦,作为警方明确赋予的职权,这个小区的大事小情,就由你来管,管不好还不行,必须好好管。
专职专责做一件事,在“管理技术”上也意味着进步更快,一位民警天天处理社区的情况,他就有了充足的动机与时间去研究相关的“法律条款”以及现实应用,而不是“抽时间来社区里和稀泥”,这就是理性乐观派里说的“专业分工让人类社会更繁荣”的基本原理。
第二、每个人都可以是“朝阳群众”。
这样一来,朝阳群众就更厉害了。
本质上是因为:
1.朝阳群众的内涵被进一步明确下来了——渴望美好生活秩序、有正义感、有较高公共道德水准、能够推己及人、希望大多数人都是有素质好公民的普通人,这就是“朝阳群众”——每个人都应当是朝阳群众,是官方认可且鼓励成为的好人。
2.在过去要做这样一个好人面临着很多困境,比如“你谁啊,要你管”“你又不是警察你管凿吗”“我就乱放垃圾你能把我咋地”“不服你报警啊”……我亲眼看到小区保安在劝阻一堆半大小子别在放满水的景观池塘里打闹谨防溺水时那些坏逼孩子是咋说的——你只是个臭保安,又不是警察……现在,这些生活里随处可见的人渣刺儿头,真的有警察来管了。
由衷地羡慕朝阳群众,他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当好人!
这就是好制度的导向——你大胆站出来当好人,我给你撑腰!
第三、这不是什么理想主义,而是现代社会的普通共识。
有很多社会化的问题其实答案都很简单,比如“戾气为啥越来越大”“人渣为啥越来越多”“坏消息怎么一天更比一天泛滥”……
答案就是——没人管!
北京就是一个典型,没错,就是北京,“两千多万人的凑合劲儿”,为啥凑合啊?没人管呗。你单打独斗改变不了环境只能让自己也随波逐流变成臭大粪!
北京有很多高素质的、希望公平理性相处的、秩序分明的、好人有好报的现代人;但不可否认,北京太大了,人太多了,也自然就有更多的浑水摸鱼、穷横乱来、我只要我自由自在别人的感受关我屁事、别人开车都乱开我规规矩矩反倒吃亏……统称为“低素质”——而本质上这些烂人的批量涌现,就是因为没人管,恶性循环、劣币驱逐良币。
再次为朝阳群众、朝阳民警点赞,他们在努力让每个人都有“当一个好人”的理论依据与现实路径。反正我想当一个好人,我希望遇见不平之事的时候有一位负责的民警及时帮我主持正义——或者告诉我是错的,哪里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