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汤好白

文摘   社会   2024-12-18 09:28   北京  

群众的各个阶层全面参与到政治生活中,也就是说,他们在实质上已强势地转型为统治阶级,成为我们这个过渡时期最引人注目的特征之一——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

1.独立打假者的陷阱

打假网红B太在山东遭大罪了。

被当地老大爷带着去了三家羊汤馆,一家比一家的羊汤白。最白的那家实在是白得发光发稠,他把羊汤舀了一勺放在不锈钢盘子上,一会儿就起胶发黏,从镜头里看着就像乳胶漆。B太反复问店家这羊汤咋这么白,里面是不是加牛奶了还是加啥别的了,店家也反复否认,没加没加,就是用羊骨熬出来的。

然后,B太就被网暴了。

很多当地IP的网友表示,这孙子就是来砸场子的吧,我们从小喝到大的菏泽羊汤,就是这么白,你胡咧咧个甚嘞。

独立打假者的陷阱正在于此——永远不要去挑战乡风乡俗,而是应当入乡随俗。

否则,就会被群起而攻之。

2.本地人维护的是啥

所以本地人维护的是一碗羊汤吗?

不,是大家从小到大的记忆。

这种记忆,是文化,是习俗,是约定俗成的规矩,容不得外人说三道四。

这也是当前网络上普遍存在的“地域矛盾”的根源,所谓地域矛盾倒不如说是另一种信息差——俗话说十里不同音,更遑论百里千里万里了,外地人来到一个地方,看到的是不一样的风景,包括一碗发白到粘稠的羊汤,外地人是理解不了的,本地人却(自以为)非常了解,这就是信息差。

(插个题外话,我盲猜评论区一定会有人说菏泽那个不叫羊汤,而叫羊肉汤……提前声明,我知道那叫羊肉汤,我方便表达所以全文用了“羊汤”在我看来叫啥不重要,安不安全才重要)

得益于短视频平台在极力消除信息差,看到这个白白的羊汤的网友会产生向往,觉得很好喝。但也有一些网友会从好奇变的疑窦丛生——羊汤能熬白,但白到挂在筷子上,不免让人有点不安。这样的现象又是怎么产生的呢?还是短视频平台,在算法加持下不断强化“羊汤很白”,有的商家就拿这个来做文章了,当作唯一的卖点了,别的先不管,先把羊汤变得全世界最白,仿佛这样就“正宗”了,其实不是正宗,而是符合不了解真相的人被算法灌输的刻板印象——“谁白谁正宗”。

3.一碗羊汤里的“门道”

那么真相到底是啥呢?B太怀疑的有没有道理呢?

当然是有道理的。

有很多当地人,并且家里也是开羊汤馆的,首先给大家普及了一下长时间对于羊骨和羊肉的炖煮就能让汤变白,并且不是一般的白,而是雪白雪白,在不加科技狠活儿的情况下也可以轻易做到,秘诀就是把羊骨敲断、长时间熬煮。

但这些网友也明确说——视频里又白又粘稠以至于挂在筷子上一看就糊嘴的这种“羊汤”他做不到。

这里面还有另外的“门道”。

这个门道不一定是科技狠活儿,但一定是某种添加剂,有可能是添加了羊脑、羊皮、牛奶之类的天然添加剂(当地调查后说是加了羊油),也有可能是添加了三花淡奶等工业添加剂,否则羊骨本身熬煮再久也不会变得浓稠。

除了添加剂,还有工业门道,比如各种舒化机,就是把羊骨打碎、震荡,羊汤也会变得又白又浓,总之就是乳化悬浊液体,舒化机的作用主要是缩短时间。(让人想起了骨泥火腿肠)

不管是哪种门道,归根结底要建立在一个基础之上——成本。假如添加了这么多东西之后成本很高,那就没人会这么干;假如添加之后成本降低并且口感还提升了,那一定有人会这么干。

一个完美的悖论于是就出现了——如果当地网友坚称又白又浓的羊汤口感比一般羊汤好,并且价格便宜,那它大概率就是添加了(当地网友肯定是不承认的);如果当地网友并不认为这种白羊汤口感更好,只是看上去“好看”,那它大概率没有添加(当地网友肯定也不能承认)……

令人感慨啊,中国美食确实门道太多了,一碗白白的羊汤就能引发如此巨大的争论,有人说西式浓汤就是要添加奶油和牛奶,麻辣烫的汤里面也会加奶粉或者牛奶,目的就是增稠、增加奶香味、让汤变得浓郁粘稠,并不避讳“加奶”,为啥到了中国白羊汤这里就要极力否认呢?

其实大家都知道为啥,因为这些密不外传的“门道”有可能是祖传秘方,但更大概率是科技狠活儿,所以被质疑的商家通常都坚称:纯天然、纯靠时间,而普通人在家里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复刻出店家的味道的——饭店里做的菜就是比自己做的更好吃。

那是生意,是产业,是很多人的饭碗,当然不容质疑,更容不得随便复刻,不然卖给谁去。要“美味”就得时刻提防“食品安全”,这是当代所有中国人最大的悲剧,也是这张“好吃的嘴”加诸我身的宿命。

阿亮评论
社会学+特稿+非虚构写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