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不折叠

文摘   社会   2024-12-19 09:36   北京  

北京作家郝景芳的成名作《北京折叠》,是一个经典的“反乌托邦题材”,设定了三个天壤之别的不同阶层,充满浓浓的反讽意味。

很多人说这个两万字的中篇小说打败《三体2》拿到雨果奖有点名不副实。作为科幻题材,它在科幻元素上确实差点儿意思,充其量它更像是一个copy了很多早已有之的反乌托邦题材电影的北京版小故事。

但它好就好在透过科幻主题映射了现实生活,给世界展示了一个层次分明的北京,就像一把中国传统文人手里的折扇,一折儿一折儿的,边界分明。扇面儿上恨不能写上“等级森严”四个大字,且是启功体,倍儿北京。

不过从我们在北京常年生活观察看到的现实来看,北京其实并不折叠,尤其是北京的道路交通,并不那么边界分明,反而是有点儿“浆糊”,以至于很多时候都叫人大跌眼镜:

啊?这种混乱的交通状况居然是发生在想象中一清二楚的北京吗?首善之都的老百姓这么没规矩吗?

比如昨天刷到了一个博主发的照片,北京主路上到处跑着各种“豪车”,定睛一看,是没有牌照也没有路权的老年代步车,在北京又俗称“电蹦子”“残摩”“老头儿乐”……

对于显而易见的不守规矩、存有巨大安全隐患的老头儿乐在北京主路上畅通无阻的现实情况,同样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那位博主也说了:

北京过于宽容。

北京宽容,这是事实吗?从照片来看,确实是事实。

这种所谓的“宽容”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种“宽容”的城市气质又是如何在首善之都形成的呢?我觉得这是值得深度思考的话题。

先说影响。

这种“宽容”,也就是我提到的“北京道路不折叠”,开车在路上边界感很差,说白了就是你想咋开都行,只要不出事儿,很少有人管你。

老头儿乐越来越猖狂,不就是因为没人管吗?某种程度上,北京交警确实是很人性化的,大家对于路权的使用,有规矩,但这个规矩你也可以在某些时刻、某些路段(大部分路段)不那么严防死守,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老百姓对于“道路自由”的体验是比较好的。

但是对于那些想要守规矩的人来说,体验就很糟糕了。你明明是一个守法者,一个信奉现代城市文明的好人,但你的这种“恪守”似乎并不能得到明确的鼓励与支持,反而是暗戳戳地总被那些不守规矩的人挑战、侵占以及嘲笑。

最搞笑的是你想要伸张正义也没什么太好的途径,有人肯定要说了“有随手拍”呀,哈哈哈哈哈哈哈让我先笑这么一会儿,随手拍不支持录像上传,只支持“实时拍摄”,也就是说如果有一个不规矩的家伙在你的视野之内狼奔豕突,你只能干瞪眼,或者你就拿出手机一边保持着至少560的时速一边对准那家伙拍15秒钟,点击上传,以及相关的文字描述……这一套伸张正义下来,你的小命还在不在另说,很有可能被摄像头拍下来说你开车时玩手机……

你瞧,做好事的时候,丫就折叠起来啦。逼着你当个坏蛋。所以那些动不动就说“哎呀不要路怒嘛”的劝告本质上就是对那些守规矩而又总被欺负的好人的PUA,世上哪有什么路怒症啊?只是不守规矩的坏人得不到惩罚反倒被变相奖励罢了。

再说说这种宽容的气质是如何产生的。其实一点儿都不复杂,一共三点。第一,懒得管。管多了有人说咱不近人情,不出事儿你们丫随便,出了事儿我再出来教育你,体现了一种非常古老的处世哲学,就像这座古老的城市一样。第二,分情况。我就没听说长安街上有人敢开老头儿乐,老头儿在那儿乐不起来。这体现了北京折叠的等级性,等级越高的道路越文明,这个等级说的可不是地段,君不见二环三环主路都有老头儿乐嘛。第三,看收益。越古老的地方,越不追求大多数人的效率,而是追求某种跨越时间与空间的综合收益,也就是“顾全大局”,你想不到北京的老百姓在道路上这么悠闲吧?嘿,这就是大局,北京能让你猜着吗?你说我们小县城都特别规矩了,北京咋这样?嚯,这正是咱们大北京能容人之所不能容的局气呀……

如果只是道路不折叠,也就罢了。怕就怕这种气质很有可能不只是道路交通上的,毕竟一座城市的气质,是一定会人传人的。一个本来守规矩的人来北京待十天半月的,丫很可能就路怒啦。

说了这么多,到底咋办啊?我甚至都想去反向碰瓷了,每天没事开着车去路上转转,记录一些不守规矩的坏现象,我敢保证能做出一条极有共鸣的短视频垂直赛道呐。也不用随手拍了,就拿行车记录仪记下来,肯定倍儿有话题性。说到底呀,大家终归还是想要规矩的,但有些事情你不去倒逼,它就永远都规矩不起来。

阿亮评论
社会学+特稿+非虚构写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