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城里总是“狗”咬人

文摘   社会   2024-12-24 14:54   北京  

从两件小事说起吧。

一件是江苏盐城,一位女子带着女儿在路边店门口看到一只憨态可掬的松狮犬,就蹲下来抚摸,不料狗子兽性大发将女子扑倒在地,一口咬在了她的面门上。狗主人闻声迅速跑出来,也没啥好办法,松狮这种狗子,智商与其样貌成正比,都比较憨,属于狗界的老实人,发起狠谁也劝不开。好不容易咬完了,女子坐在地上一边擦拭脸上的血,一边双腿已经抖得不成样子,看得人心惊胆战。

另一件是吉林松原,摄像头拍下一名女子几乎每天都要跑到楼上邻居门口砸门咒骂,原因是“嫌楼上有动静”。楼上的住户表示:俺们家两口子白天上班根本就不在家,孩子上大学也不在家,家里也铺了厚地毯,根本就没动静。感谢派出所,这些天出警四五十次啦,但也没办法,警察说女子疑似精神有问题。

两件事有啥共同点呢?

都发生在城市里。都属于“狗咬人”——新闻传播学有句经典名言,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说的是新闻事件的“反常性”,正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这样的事情才有新闻价值。

这两件发生在城市里的事情,乍一看并没啥反常性,一件是真狗咬人,一件是疯狗咬人,却成为了新闻,这又是为啥?

第一,农村狗咬人不是新闻,但城里狗咬人就是新闻。

我们想一想,在田园乡村,狗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很悠闲地在村里游荡,或者是拴在院子里很凶地捍卫家园。

不管是游荡还是捍卫,本质上都是将某一片土地当做它和主人的地盘,这就是狗这种动物之所以被人类驯化的最初动机。所以狗是人类的好朋友,大家有共同的利益。

在农村,狗咬了人,大家都会下意识地想:“那个人一定是闯入了领地”。

但是在城市里,这种情况大相径庭:狗捍卫领地的功能不复存在,它只有一种功能——陪伴。

这也造成了江苏盐城的那位女士的错觉——这个狗子好可爱,我去摸一摸它。

但我们有没有想过——狗是怎么想的?

它当然不管什么城市化不城市化,它骨子里是有兽性的、是有领地意识的,尤其是那些身强体壮的中大型犬(小型犬也有领地意识,只不过战斗力可以忽略不计),比如松狮、德牧、马犬、二哈等等,这些狗子在居民社区里也不罕见吧?我甚至在小区里见过有人牵着卡斯罗遛弯……还是在北京哦。

你能想象万一这些狗子界的泰森想要活动活动筋骨,而满大街望去都是一个个的沙袋,它牙痒痒的不行……“我家狗狗不咬人”可不是手枪,它管你那个呢……

于是,被幻想着“只有陪伴功能”的狗子,咬了人,就上了新闻,因为城市化希望狗子只是个花瓶,很多养狗的都觉得自家狗是花瓶,人家狗子不咬人只是狗子的素质高,但它骨子里并不是花瓶。这不是狗子的错,是人的错。

第二,城市服务与生活习惯跟不上,那么城市化就是万恶之源。

好狗不轻易咬人,疯狗可就另说了。

吉林松原的那位发疯的女子,天天跑楼上闹事,我记得不是有一个罪名叫“寻衅滋事罪”吗?好像罪名还挺重,比故意伤人罪判的还重,怎么这种明目张胆的寻衅滋事,警察就拿她一点办法都没有呢?

农村里会不会发生这种事呢?不会啊,农村都独门独院,邻居闹矛盾大都是因为占地而起,肯定不会因为谁住在我脑袋上我嫌他吵……

只有城市里的鸽子笼,房地产,有这种扑棱蛾子。

住在城市里,不管是人,还是狗,都受不了——这是生理层面的原因。

城市服务跟不上,人民的生活习惯跟不上——这是社会层面的原因。

我们假设一下,松原的女士如果能在第一时间就被警方以明确的方式给拿下——第一次警告、第二次警告、第三次警告,拿下!(而不是出警四五十次却无可奈何。)

是不是就爽多啦?这样的痛快执法也不罕见吧?对待不讲武德的家伙,唯一的道理就是武力制服嘛,你跟她做思想工作……那也得先绑起来再给她讲道理嘛,这不是很简单的道理嘛。

狗子咬人,也是同样的道理——很多地方都有明文规定,不许家养烈性犬吧?照样有人偷偷养,也不知道那么大的狗子天天关在鸽子笼里有啥乐趣……变态嘛。被人发现了也没人管——直到大狗咬了人,上了新闻。

所以说到底还是城市服务与生活习惯都跟不上。这种矛盾短期来看很难改变,为人民服务跟不上,人民在城市里的生活习惯也跟不上,大家都很拧巴。

结果就是,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没办法,只能忍着——等着上新闻。

阿亮评论
社会学+特稿+非虚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