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DeepSeek写了一首关于春节的词,最让我震惊的,是它的思考过程

文摘   2025-02-01 22:12   河北  
最近AI软件DeepSeek火得一塌糊涂,很多软件商店中,它都高居榜首。
昨天让它仿照李白的《蜀道难》写一首古诗,很快就给了答案。开头,有这样一句:“共工触山龙战死,始有银峰贯斗星。”写得颇有气势。
作品整体上,还是完整的,用典也不少,风格也算飘逸大气,不苛求的话,甚至很有文学味道。
但我总觉得差点什么,思来想去,大概差“一口气”。好的作品往往读来有种一气呵成之感,这种微妙的感觉,很难用公式的语言表述清楚。我们称之“妙不可言”。
于是我觉得,AI想要比肩人类的艺术成就,短时间内似乎还不太可能。
今天,一时兴起,又让它仿照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写首词,如下:
我觉得作品中使用原词过多,就换了个问法:
然后新的答案:
本来没觉得怎样,直到我注意到它的思考过程里,有这样的对比:
它竟然在猜我的心思!而且,根据两次提问的差别,它基本还原了我的思考过程!
稍微了解些机器学习的朋友可能知道,我们与软件每一次对话的数据,都会作为学习样本,经过合理筛选后,成为算法进化的基础。这是一个循环递进的过程。
所以,我不免要想到,它以后,猜我的心思,会越来越准。
这与某些购物软件的“猜你喜欢”性质完全不同。AI算法猜中的,不仅是你要的结果,还有你思考问题的方式。假如有一天,它学会了人类的“谎言”形成过程,又会出现什么场景?
像是科幻片,对吧?
今年一开年,我们就看到了很多公司推出的人形机器人,这是躯干;AI软件背后的算法,就是大脑。两者一结合,曾经科幻电影中似乎触不可及的特效,或许就可以实现了。
未来总是要来的,这趋势挡不住。毕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只是我想,机器人目前是生产工具,但它的角色会一直如此吗?
由此出发,我想到了很多,但由于某些原因,就不说了。
只希望一切都往美好的方向发展,并且在这美好的愿景中,我们都有一席之地。

周牙日记
一个读书、读诗、写故事的普通人。最近的愿望是去趟西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