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采这么好,人却那么渣

文摘   2025-01-08 20:30   上海  
读到郁达夫给郭沫若的信中说:“总之,是我的女人不好。”
已感到有些别扭。
事情本来简单,郁达夫在北京生活不顺利,返回家来。到家头两天,亲戚朋友,相逢道故,觉得其乐融融。等到第三天,因为一件小事,心情全坏了。
一夜晚饭过后,他与母亲厅前闲聊,妻子抱着三岁儿子,也凑了过来。看到一张侄子穿洋服的照片,妻子顺口对儿子说了句笑话:
“龙!你要不要这样的好洋服穿。”
三岁的龙儿连说要!要!郁达夫也开玩笑地回了声“没有!”然后小孩放声大哭。
郁达夫、他的母亲、他的妻子,三人哄了半天,孩子仍大哭不止,于是郁达夫母亲生了气,开始说些尖酸的埋怨话。
郁达夫也失去耐心,狠命给了孩子两个大耳光,粉白的小脸上立即出现几个红手印。于是哭声更甚,妻子心疼兼害怕,也开始流泪。
晚上睡前,郁达夫余怒未消,对妻儿又吼一通。
我这里的描述,用的都是“郁达夫妻子”,在给郭沫若的信中,他却从未称过一个“妻”,而是像开头那样,始终称之“我的女人”。
感觉不到他对妻子有一点尊重。
我不想结合时代背景、个人性格等等因素,去探究他行为的成因,我觉得,这只能是道德上的缺陷。
文学上,他有成就;革命工作中,他也奋勇;对朋友,也诚恳真挚。
但感情、家庭、个人生活,却无法辩解什么。像他儿子说的:
“我的父亲是一位有明显优点,也有明显缺点的人,他很爱国家,对朋友也很热心,但做人处世过于冲动,以至家庭与生活都搞得很不愉快。他不是什么圣人,只是一名文人,不要刻意美化他,也不要把他丑化。”
但其人其文,有时候给人的感受是有整体性的。
读完他的这封信,再读他的《故都的秋》,总有种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感。但美文本身实在一字未变。
这就不得不提另一个,徐志摩,也是文采斐然得紧。
他的一篇悼子的文章《我的彼得》,把一个父亲,失去幼子的痛苦和愧疚,表现得细腻极致。
可考虑到他为了追求林徽因,竟毅然决然抛弃已有身孕的发妻,也就是彼得的生母,便无法为文章里的好词句动容。
虽然发妻张幼仪,在彻底摆脱徐志摩后,有着不错的后半生。但这只能反衬徐的行为,何其令人不齿:摆脱徐,如同摆脱厄运一般。
民国著名的渣男文人,还有两个,就不说了。
不知为何,读完以上两人的文章后,在不快之余,总想到李大钊和他那个没啥文化的乡下夫人。
他称她为“大姐”,他们是如此的不同,却又如此的要好、幸福。
都说好的婚姻是在对的时刻遇到对的人,其实也是对的人,需要按耐性子,维持道德与责任。
否则为啥要讲“经营婚姻”呢,所谓“经营”,就是要花心思,始终保持端正的态度。
也是要自我反省,要在不愉快时,想到曾经愉快的,要在愉快时,怀抱感恩的心。

周牙日记
一个读书、读诗、写故事的普通人。最近的愿望是去趟西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