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她自由的旅途中,我看到一个中国女人的典型悲剧:人生一定要从56岁开始吗?

文摘   2024-09-19 20:44   上海  

大家是怎么定义女人的?女儿、妻子、母亲、外婆?或许很少人想到,她们首先,是她们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拥有所有权利的自然人,是这世间无可复制的单品。在任何情况下,她们都可以首先为自己考虑。

但现实并非如此。

前几天上映了新电影,《出走的决心》。主人公李红,好像经历了很多女人们的典型人生:作为姐姐,把上学的机会让给弟弟;作为妻子,承担家务还要忍受丈夫的刻薄;作为母亲,要分担女儿们家庭的重担。

她承担了每一种“身份”赋予的责任,而自己,反而像是人生的过客。

电影让很多人共鸣、刺痛,因为实在有太多人,生活在一模一样的轨迹中,而唯独缺乏,李红那冲破枷锁的勇气。

电影主人公的原型,是已经60岁的自驾游阿姨苏敏。

小时候,母亲身体不好,苏敏要照顾三个弟弟。上学课间,在同学们娱乐时,她要跑回家中给弟弟们煮饭。辍学后,她更像是家中的免费长工,白天工厂上班,晚上回家做饭,工资全部上交补贴家用。

结婚后,丈夫对她百般防范,生怕她拿钱给娘家用。笔笔开支对账,没有一丝家庭温馨。为了照顾女儿,她做各种零散职业。而丈夫却在此时提出生活AA制,除了他的刻薄依旧,除了她的家务不变,财务方面,各过各的。苏敏说,她就是这个家的免费保姆。

丈夫的打压不止于此,在苏敏生活的方方面面,他都要干涉,动辄指骂、侮辱。

压抑窒息的婚姻生活,让苏敏一度抑郁。甚至在一次争吵中,她拿刀自残。丈夫目睹这一切后并没有心疼或愧疚,而是觉得苏敏反应过激,“脑子有病”。

为了女儿,苏敏忍了。等女儿长大嫁人,为了帮女儿带孩子,她还在忍。这时她和丈夫都已退休,她的日常,是无尽的家务、做饭、喂奶、换尿布……而丈夫每天就是打球和钓鱼。即便如此,丈夫仍旧对她百般挑剔。

2019年,她决定不再忍了,在女儿的支持下,她开始筹备向往已久的自驾游。她买了帐篷、冰箱,带着仅有的2000多元,在2020年9月,一脚油门,冲出了家门。

那年,她56岁。

四年过去了,她走了400多座城市,看到了不同的风景,认识了天南海北的朋友。她开始觉得天地广阔,自己也有过好生活的权力。

电影公映前,她作为人物原型,提前看到了成片。面对荧幕,片名《出走的决心》一出来,她就忍不住哭了。

苏敏的人生,除了最后踏上旅途的决定外,就是千千万万中国女人的写照。

她们勇于承担生活的所有重担,却在“为自己而活”面前,犹豫了起来。

我看到过这样一段话:

“生命的本质是一场游戏。很多事情本来就没有意义。吃喝玩乐不是浪费时间,吃苦耐劳不一定值得歌颂。活到一定岁数才明白。凡事没有对错,做自己想做的事,让自己开心最重要。”

我想把它送给每一个女儿、妻子、母亲和外婆。更想把它送给每个独一无二的女性——那一个个鲜活的个体。

周牙日记
一个读书、读诗、写故事的普通人。最近的愿望是去趟西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