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日本兵来,如果爸爸活着,爸爸会让我一直读书”

文摘   2025-01-10 21:19   上海  
1937年12月,日军侵犯南京城。艾义英时年9岁,家住南京江宁许巷村。家里有最疼爱她的爸爸艾仁银、妈妈艾曹氏,还有弟弟、妹妹。妈妈正值产期。
一天之间,她的爸爸、两个叔叔、一个堂哥,还有姑爹父子共计6人被日军杀害。艾义英说,艾家只剩下女眷,女人们带着孩子艰难度日。
不幸中的万幸,她们挨到了抗战胜利。1958年,艾义英进入化工厂工作。她还生了4个儿子。“我吃了不识字的苦,如果不是日本兵来,如果爸爸活着,爸爸会让我一直读书。”艾义英无时无刻不在怀念父亲。
2025年1月9日,艾义英去世,享年97岁。
亲历那段历史的受害者,越来越少了。
导演郭柯有部以“慰安妇”为题材的纪录片,《三十二》,2014年上映。2017年,他的同题材纪录片,《二十二》,也上映了。我想这两个数字间的简单计算,大家都明白代表了什么。
2023年11月9日,纪录片《二十二》中的最后一名幸存老人,李美金,也去世了。享年98岁。
他们同艾义英老人一样,努力地活着,活到了一般意义上的高寿,仍旧没等来一句应有的道歉。
在《南京大屠杀》这本书里,张纯如写道:

“这批战犯及他们的后裔成为当今日本政治的核心人物。”

张纯如《南京大屠杀》
是啊,我们能期待些什么呢?
书中还有这样一个具体案例:

1937年12月13日,30名日本士兵来到位于南京东南部新路口5号的一户中国人家中。当房东出来开门时,日本士兵立即杀死了他,接着房客夏先生跪下来哀求他们不要再杀任何人时也被杀害。当房东太太质问日本士兵为什么要杀死她丈夫时,日本士兵开枪将她打死。

张纯如《南京大屠杀》
“人性”这种东西,真的很难揣摩。假如仅凭个人想象,我绝不至于把人想得如此的坏。但事实远超我的想象。
历史代表的是过去,于是有些人,假托“那都是历史了”,便拒绝正与邪的判断。他们不道歉。
但这不代表就真的可以随着时间流逝,让一些残忍的行为蒙混过关。
我想大家不该忘,也不能忘,像张纯如说的,“忘记历史就是二次屠杀”。有时候,负面情绪,也是民族传承的动力之一。
2024年12月18日,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湘奶奶(化名)在湖南平江县去世,享年95岁。
由此,经研究中心调查确认的中国大陆地区登记在册的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还剩8人。
我从来不鼓舞“仇恨”,同时反对无差别的“仇恨”,并且抵制行为过激。
我只是觉得,这些历史,这些事实,不应仅限于历史课本,不应仅限于在学生时期粗浅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也该有人,也该偶尔,来提一提。

周牙日记
一个读书、读诗、写故事的普通人。最近的愿望是去趟西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