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不知不觉,在「微信读书」读了13本
文摘
2024-11-27 23:17
上海
很多年前喜欢买书,这两年买得少了。因为搬家频繁,整箱整箱的书,实在是个累赘。
有人劝我,不能读完一本买一本,控制数量吗?答案是,很难。
我大概是读研时染上了买书的毛病,从旧书店淘来的一本薄薄的小册子,一看,印刷时间1991年,比我还大。暗暗有种与历史会面的滋味,很新鲜。
或者平日里发现的一些好书,积攒起来,攒到十几本,然后赶着某平台活动,打折买全。收书、拆书的一瞬间,真有种说不出的幸福。
我印象深刻的有两次,一次是2018年5月,拿了两本旧书回学校,左看右看喜欢得不行。一本是鲁迅的
《伪自由书》
,还有一本讲历史的,名字忘记了。旧书已经泛黄,但书页完整,字迹清晰,虽是繁体,却丝毫无碍于阅读。
还有一次,2020年4月,下班很早,从快递站搬了十几本书回家,整整齐齐摞在桌子上。夕阳从阳台的窗户透射进来,橘黄色的,一片片盖上书脊,这一幕,有说不出的开心。情绪到了,端了杯红酒,一边喝,一边慢慢看它们的封页。
说实话,时至今日,2020年的十几本书,还有三本没看呢。
看不完,还要买,买了就开心。因为总有新的发现,有时是在书中看到的、有时是在书店瞥见的、有时是被人推荐的,这些发现怂恿我,好像“买吧!买吧!”地说个不停。
后来终于被搬书的疲累驯服了。上海市内几个小区之间搬一搬,尚且能忍受(其实也快忍不了了)。后来上海到河北老家之间往复搬了两次,终于觉得又烦又累。何况花的快递费,可能比书的价格贵得多。
所以从河北返回上海时,我在未读的里边,只选了小部分带回。不过也有几十本了。
同时,我决定转战电子书试试。反思一下,之前一味排斥电子版,或许有点莽撞。
这不,今年在微信读书上,已经读了13本。
《动物农场》
和
《我与地坛》
,是重读。前者,奥威尔把一个社会秩序建立的过程,及过程中的黑暗和残忍,描绘得十份刻骨,让人久不能忘;后者,伴随着余华和莫言在网络上的反复提起,终于又把史铁生的散文读了一遍,其中有些是小学课文的选读篇目,如今读来,心境早已完全不同了。
《曾国藩传》
,是在多年前读完
《曾国藩家书》
就想读的,不知什么原因拖到了现在。
《悉达多》
,读起来很有些自我写照的意味,总是无目的、无方向,在苦苦求索中,一生就过去了。
《南京大屠杀》
,是不知哪天,突然想到了张纯如这个名字,于是提上日程。
《长安的荔枝》
、
《太白金星有点烦》
,这两本是马伯庸忙里偷闲的两部,据说前者写了11天,后者写了1个月,真厉害。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
,大概是去年在万象城看到了《毫无意义的工作》这本书,随手拿起来看看,记住了“齐格蒙特·鲍曼”这个名字,好奇这个社会工作者,是怎么反对大部分社会工作的。
《我的阿勒泰》
,是5月份从阿勒泰回来后,趁着这部电视剧大火,追着读了读。但电视剧没看。
《要把读书当回事》
,季羡林先生的散文,很多读书方法、意义、目的方面的思考,其实非常好。我想起来朱光潜的那本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其实青年时用心读读,真的终生受用。可惜很多人一辈子都没读过。
最近读完的,是芥川龙之介的
《罗生门》
,我很喜欢这个版本的选编思路,能够体现作者在不同时期的思想和状态。
还有一本,傅莹的
《大使衣橱:外交礼仪之旅》
,作为中国驻外大使,她结合自己工作经验,介绍了出席各种场合时,在着装、礼仪等方面的注意事项,进而引申出文化、传统等一系列相关知识。
刚开始读时,我也非常困惑,即使是国际场合,真有必要纠结到甚至一粒纽扣的样式,这样的细枝末节吗?
答案就在书的开篇:
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礼记·曲礼上》)
国与国间的交往,与个体间交往,其实没什么不同,繁琐的礼仪并不是为了刻意折磨人,而是给你一个机会,展示自己的态度。
说来夸张,如果你的衣服没穿对、或者举止不恰当,他人就觉得你没有那么可靠,你的国家也没那么可靠,于是想要商量的“大事”,也就无从谈起了。国家大事,总归要落地到具体的人之间的沟通中,为达目的,再讲究都不过分。
比如正在读的三毛的书中,她很不情愿的描述了些,国人在外旅游,不愿入乡随俗,而招致整体中国人形象受损的事。这些不快的事,有时很难用对与错去评判。或许只有拉出《礼记》来,好好讲一讲传统,有些人才情愿反思一下自己的举止。
想来,我曾如此固执地钟情于纸质书,甚至外出游玩,或者坐地铁,都要放一本在包里。
当然,现在偶尔也这样,只是同时把电子书也纳入阅读范围内了。于是我发现,电子书好贵,像我这种还有纸质书要读的,续费会员没什么性价比,然后去各处搜刮资源。
怎么说呢,请人吃饭几百块,眼睛不眨一下。19块的会员,觉得好似勒索。我也确实境界不高。
说了这么多,如流水账一般,本来没什么意思。只是突然想到,之前理由充备坚持的一些原则,逐渐的,也松动了。有些感慨。
如果非说点意义,那就是上边提到的那些书,我都很推荐,书荒的朋友可以挑着读读。
晚安。
周牙日记
一个读书、读诗、写故事的普通人。最近的愿望是去趟西藏。
最新文章
好像网络环境好一点了,500多条评论里,开口就骂的不多了
返工路上,我想到了《小王子》的这两句...
让DeepSeek写了一首关于春节的词,最让我震惊的,是它的思考过程
春晚上的这个人,你们注意到了吗?
喜欢国宝的有福啦!限量400个,速领!
在江西庐山,我没看到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
名家笔下的好老师
“如果不是日本兵来,如果爸爸活着,爸爸会让我一直读书”
鄙视孔乙己,理解孔乙己,成为孔乙己:我快闭环了
文采这么好,人却那么渣
梁实秋/史铁生/鲁迅/林海音:读多了生死,真的可以减轻焦虑
《小王子》,给你2025最好的祝愿
韩国空难中的一则短讯,让我破防了
所谓“一命二运”,好像有些事,真的与努力无关
读了一位中国高官的两本书
如果用一个词概括三毛的文字...
像琼瑶阿姨一样,变「等待」为「奔赴」
不知不觉,在「微信读书」读了13本
这个草木皆兵的世界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一则被毛主席五次谈到的当代短篇:关于「官僚主义」的那些事
芥川龙之介的生死局
推荐一首我参与作词的,关于「海」的歌
一口气读了马伯庸的两本书
能不能选择做个穷人?
【读书笔记】一个北魏宫女700字的人生
在她自由的旅途中,我看到一个中国女人的典型悲剧:人生一定要从56岁开始吗?
金钱流向了不缺钱的人,苦难也流向了能吃苦的人
你好,我是新来的县令
一个向现实低头的现实主义诗人
有时候,谣言制造者也无法终止谣言
聊一聊「动物庄园」里的“拳击手”,和汪曾祺笔下的“店掌柜”
婚姻需要爱情吗
“地球蓝得像一颗橙子”
周牙推荐的书|第3辑
“勇敢是最稀缺的品格”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