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春雨漫评隋唐(八十九)一心忠于太子建成的官员

文摘   历史   2024-11-29 07:22   山西  
魏徵、王珪都是太子李建成的铁杆亲信,而且都曾积极鼓动太子李建成火并秦王李世民。
魏徵怂恿太子李建成火并李世民,早已是路人皆知的事了,所以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就斥责魏徵说,你为什么一直挑拨我们兄弟之间的关系?
面对李世民的斥责,人们都为魏徵捏了一把汗,但是魏徵并没有直接回答李世民,而是告诉李世民,如果太子李建成愿意听我的话,就不会发生今天这种事了。
魏徵绝对是大哥气质的人,所以在任何时候,他也不会输掉气场的。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背景下,魏徵的回答依然不亢不卑。
魏徵的回答,往温和了理解,就等于说,我可从未挑拨过你们兄弟之争,如果太子真心听我的话,你们兄弟,就不会发生火并了。
但是魏徵的话,往强硬了理解,就等于说,太子如果真听我的话,现在死的人,恐怕就是你了!
看到魏徵这种气势,李世民自然不敢再责问魏徵了,更不敢试图让魏徵低头了。因为这样一问一答下去,李世民有可能会下不了台的。因为魏徵这种大哥气质的人,肯定是死,也不会输掉自己气场的。
所以,李世民马上换了一种面孔,对魏徵极尽吹捧之词:仰慕先生以久,今日一见,果然是闻名不如见面,见面更胜闻名啊。
既然李世民不再对自己居高临下了,魏徵自然也开始愿意对李世民低头了。
对于魏徵那种大哥气质极强的人,他并不介意投降,但是他必须得非常有尊严的投降;更得非常有尊严的活着。
王珪怂恿太子与秦王争斗,更一度因为太过露骨,所以被唐高祖李渊点名批评,并因此被流放到了边远的地方(巂州,今四川西昌),因为在唐高祖李渊看来,李建成、李世民关系越来越紧张,就是因为王珪等人从中挑拨。
李世民杀死太子李建成后,赶紧召回王珪,希望王珪与自己合作。为了让王珪与自己合作,李世民也没少说自己一直多么仰慕王珪的话;既然李世民愿意弯下腰和自己说话,王珪自然也愿意和李世民合作了。
魏徵、王珪在唐初,是非同小可的人物。
对于魏徵,实在没有介绍的价值。如果一个人连魏徵都不知道,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说这段历史了。
王珪的历史知名度,虽然不及魏徵,但是在李世民时代,其地位之高,一点也不逊色于魏徵,王珪在贞观二年就是大唐宰相了。王珪和魏徵一样,都是以直言敢谏,刚正不阿闻名于世。
王珪在大唐帝国有多牛,我们只要知道一件事,就可以了。
李世民非常宠爱魏王李泰,但是公卿将相见到魏王李泰,都没有下拜的习惯,所以李世民非常生气。于是李世民把公卿将相召集于一堂,并且大发雷霆,你们不给魏王李泰面子,就是不给我面子,不给我面子,看我怎么收拾你们。
看到李世民这副穷凶极恶的样子,据魏徵的回忆录记载,以房玄龄为代表的公卿将相都吓得满头大汗,并且一个劲儿磕头认错。
依然敢一脸牛样的人,据说只有东宫系出身的王珪、魏徵。王珪明确的认为,公卿将相礼敬亲王,就是没有道理的事。至于魏徵,更是硬桥硬马地公开怼李世民,还要怼得李世民低头认错。
魏王李泰见到王珪从来都是执弟子之礼的,而王珪见到魏王李泰,也总是摆足了老师的谱。而李世民也告诉魏王李泰,你对待这位王先生,应该就像对待我一样。
说到这里,我们再说一些题外话。
东宫出身的魏徵、王珪,面对李世民,从来都是牛×哄哄,而且不可一世(用褒义词形容,直言敢谏、刚直不阿)。相比而言,秦王府出身的房玄龄等人,面对李世民,从来都是唯唯懦懦,有理没理就是习惯性的向李世民低头认错。
具体情况是不是如此?我们很难说,但是传统史书就是这样记载的。
有一次,李世民的后宫营建、装修得非常过分。房玄龄等重臣有点看不过眼,遇到宫中的主管,就询问了一下相关事情。
李世民当时就火了。我在后宫想干什么,关你们屁事来着!你们把自己的心操好就可以了!
房玄龄等重臣当时就吓得又是磕头又是认错。
魏徵就对李世民说,我实在不知道房玄龄等人做错了什么,也不知道您为什么会发这样大的火,更不明白房玄龄等人,为什么还要认错。我希望您注意点形象,您现在的所作所为,被史官记在史书上,您觉得后人会怎么看您。
面对魏徵的直言,李世民当时又认怂了。是我错了,是我失言了。
房玄龄、高士廉遇少府少监窦德素于路,问:“北门近何营缮?”德素奏之。上怒,让玄龄等曰:“君但知南牙政事,北门小营缮,何预君事!”玄龄等拜谢。魏征进曰:“臣不知陛下何以责玄龄等,而玄龄等亦何所谢!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下罢之。问于有司,理则宜然。不知何罪而责,亦何罪而谢也!”上甚愧之。
在众多类似的故事里,东宫系统出身的官员,直言敢谏、刚直不阿;而秦王府出身的官员呢,怎么看,好像也是一副奴才样啊。
我前面说,据魏徵回忆录记载云云,难免会被一些有识之士嘲笑说。
世上还有魏徵回忆录一书,实在闻所未闻啊;泪痕春雨发明历史,又创新高峰了。
对此,我只想说,有点幽默感好不好?
魏徵写的东西,当时并不叫魏徵回忆录,但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它就是魏徵回忆录!
因为魏徵曾把自己劝谏李世民的内容、具体场景,全部整理出来,并且送到了史馆;魏徵所写的相关内容,大多是类似前面的小故事。
李世民犯错了,秦王府出身的重臣都唯唯诺诺,甚至只会磕头检讨自己,只有魏徵直言敢谏,并且成功阻止了李世民继续犯错。
魏徵死后不久,李世民推翻魏徵的墓碑(上面有李世民亲笔书写的碑文),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李世民发现魏徵在自己的回忆录中,习惯性的美化自己、丑化别人。在魏徵的回忆录中,秦王府出身的重臣,好像都是一脸的奴才样,把李世民的各种错误也是极尽添油加醋。
李世民推翻魏徵的墓碑并不是因为这样一个原因,但是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如果事情就此结束,我们在历史书上看到的魏徵,形象估计就有点惨了。
因为这意味着,大唐官方彻底否定了魏徵;既然如此,魏徵的回忆录,自然就是禁书,也很难流传了。
幸运的在于,李世民后来攻打高丽狼狈而回,实在没面子到了极点,于是就又把魏徵扛了出来。如果魏徵在,肯定不会让我这样做的,也就不会有今天的狼狈局面了。
大唐帝国又重新给魏徵盖棺定论;于是李世民又给魏徵翻案了。
我上面所说的内容,其实只是冰山一角,因为李建成的实际影响力、东宫的整体实力,远不是靠薛万彻几个武将、魏徵几个文官支撑起来的。  

泪痕春雨
历史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