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赵盾的后人修成了正果,所以史书说起晋灵公猜忌、排挤赵盾时,永远都是晋灵公的错。总而言之,赵盾忠心可表天地,晋灵公邪恶变态,于是他们的关系,越来越不可调和。
其实呢,晋灵公长大后,想把赵盾清理出局,那就是自然而然的事。因为说一千道一万,晋灵公才是晋国的老大啊,而晋国的大事小事,现在都由赵盾说了算,凭什么啊?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绝不是只有晋灵公会这样想,小皇帝长大后,通常都会这样想的。能拒绝这样想的小皇帝,翻开历史书,那是屈指可数。
因为类似的原因,历史上的辅政大臣,通常都很难善终。因为小皇帝长大后,通常都想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而辅政大臣,通常都舍不得交出自己曾经拥有的权力。
在这种君臣相争中,晋灵公开始一度占据优势。
晋灵公为什么能一度占据优势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赵氏家族的锋芒太盛了,所以其它各大家族的首脑,都想通过尊崇晋灵公的方式,打击赵氏家族。在这种背景下,晋灵公头上顶着晋国老大的招牌,自然是金光闪闪,赵盾根本无力反抗。
在这种背景下,赵盾就选择了以退为进。
赵盾的态度很简单,既然你们都不希望我坐在执政官的位置上,我就主动下来好了!
现代史上,老蒋就经常这样玩,而且每次都会让局势反转。
赵盾离开执政官的位置后,马上就会产生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这个空缺出来的执政官位置,现在应该由谁来补上呢?如果其它几大豪门,对这个问题,有比较统一的答案,赵盾就没有翻盘的机会了。
问题是,围绕这个问题,其它几大豪门,那是勾心斗角,谁也不服谁,赵盾自然就有翻盘的机会了。
因为围绕这个问题,大家争来争去,最后难免会觉得,还不如维持从前的格局。
晋灵公上位时,大家就曾唱过这样一出戏。
最初,晋国的几大豪门首脑,都反对晋襄公的太子上位。当然了,大道理那是一套接一套的。总而言之,晋襄公的太子还在上幼儿园,怎么可以当晋国老大呢?
问题是,先帝临死前,亲手把太子交给你们,你们也赌咒发誓的会忠于太子;现在先帝刚死,你们就以太子还在上幼儿园,就要阻止太子上位,这叫什么事呢?
但是在关键时候,晋国几大豪门首脑,又为拥戴公子乐,还是公子雍上位,产生了分歧、矛盾。最后折腾来折腾去,大家忽然觉得,还不如继续拥戴晋襄公的太子上位。于是,晋襄公的太子,就又有机会上位了。
晋襄公的太子,就是后来的晋灵公。
晋灵公成年后,一度能把赵盾排挤得,只能退出执政官的位置,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几大豪门之间,在打击赵盾的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在这种背景下,他们的大道理,自然也是一套接一套的。总而言之,晋灵公已成年了,我们有事,就应该听晋灵公的,你赵盾算老几,凭什么,还要事事自己作主呢?
既然各大豪门首脑都是这种态度,面对晋灵公的猜忌、排挤,赵盾自然是毫无反抗之力。
问题是,一旦赵盾离开这个执政官的位置,晋国的几大豪门首脑,就会围绕这个空缺出来的执政官位置,而产生各种分歧、矛盾。这样折腾过几个回合后,大家难免又感觉,还是回到从前吧。
这样一折腾,只是苦了晋灵公。
这就好像,晋灵公上位时,大家都阻止晋灵公上位,于是就拥戴公子乐、公子雍当晋国老大。
结果呢,晋国几大豪门首脑,翻脸比翻书都快,忽然又决定继续拥戴晋灵公上位了。在这种背景下,只是苦了公子乐、公子雍,就在他们以为自己可以成为晋国老大时,突然都被人捅死了!
赵盾下野之后,就是一副从此要退出江湖的架式,但是,突然得到消息说,晋国军政大佬联名挽留他,赵盾自然又想回来了。
现在的问题是,应该怎么处理晋灵公呢?
于是,赵穿率人冲进宫里,直接就把晋灵公杀了!
赵穿是赵盾的堂弟。
赵穿杀了晋灵公后,马上就派人请赵盾回来执政;而赵盾也顺坡下驴,就回来继续执政了。
面对此情此景,董狐就在大晋日报上写道:赵盾弑君!
赵盾一看大晋日报竟然发表了这种署名文章,当时就急了,因为晋灵公明明是赵穿杀的啊!而且,我当时已经下野了,晋灵公的死,和我有什么关系?
董狐就说,你千万不要把大家当傻子看。
晋灵公是赵穿杀的,这个不假。问题是,幕后指使是谁?那就是你啊!
第一、赵穿杀了晋灵公,就让你回来执掌大权。这本身就证明,赵穿是替你杀的晋灵公。
第二、你现在执掌大权,却从来不去追究赵穿弑君的罪行。这本身也证明,赵穿杀晋灵公,就是你指使的。
你如果想证明你的清白,我教你一个好方法,那就是把赵穿抓起来,交给司法部门,然后把赵穿一家全杀了。
如果你愿意这样做,我就相信你是清白的;我也相信,赵穿杀晋灵公,不是受你指使的。
赵盾一听这话,当时就只能王顾左右而言它了。
当然了,因为赵穿弑杀晋灵公,是众多豪门大佬达成共识的事,所以面对董狐的质问,赵盾只要王顾左右而言它,就可以了。否则,赵盾不想杀赵穿,也得杀赵穿了,甚至还得杀赵穿全家。
大晋日报之所以刊登这种署名文章,也就是各大豪门要恶心一下赵盾罢了。
总而言之,绝不能啥便宜,也让你们赵氏家族都占了。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我们现在看到的相关历史,都是赵盾一系所写的版本。
所以,赵盾是金光闪闪的大好人;晋灵公是邪恶变态的大坏蛋。
许多年以后,司马昭杀死魏帝曹髦后,就给魏帝曹髦编排了大量的罪行,总而言之,魏帝曹髦邪恶变态,一心谋杀忠君可表天地的大将军司马昭,最后被司马昭的小弟杀了。
相关内容,在《三国志·注》中记载的清清楚楚:
皇太后令曰:“吾以不德,遭家不造,昔援立东海王子髦,以为明帝嗣,见其好书疏文章,冀可成济,而情性暴戾,日月滋甚。吾数呵责,遂更忿恚,造作丑逆不道之言以诬谤吾,遂隔绝两宫。其所言道,不可忍听,非天地所覆载。吾即密有令语大将军,不可以奉宗庙,恐颠覆社稷,死无面目以见先帝。大将军以其尚幼,谓当改心为善,殷勤执据。而此儿忿戾,所行益甚,举弩遥射吾宫,祝当令中吾项,箭亲堕吾前。吾语大将军,不可不废之,前后数十。此儿具闻,自知罪重,便图为弒逆,赂遗吾左右人,令因吾服药,密因酖毒,重相设计。事已觉露,直欲因际会举兵入西宫杀吾,出取大将军,呼侍中王沉、散骑常侍王业、尚书王经,出怀中黄素诏示之,言今日便当施行。吾之危殆,过于累卵。吾老寡,岂复多惜余命邪?但伤先帝遗意不遂,社稷颠覆为痛耳。赖宗庙之灵,沉、业即驰语大将军,得先严警,而此儿便将左右出云龙门,雷战鼓,躬自拔刃,与左右杂韂共入兵陈间,为前锋所害。此儿既行悖逆不道,而又自陷大祸,重令吾悼心不可言。昔汉昌邑王以罪废为庶人,此儿亦宜以民礼葬之,当令内外咸知此儿所行。又尚书王经,凶逆无状,其收经及家属皆诣廷尉。”
如果我们看到的相关历史,就是由司马昭一系所记述,那曹髦的历史形象,肯定和晋灵公没有区别,总而言之,曹髦邪恶变态,一心谋杀忠心可表天地的大将军司马昭,最后被大将军司马昭的小弟杀了。
问题是,司马昭一系之外的历史记述,后来留下的太多,所以谁也知道,司马昭一系的记述,那就是在扯淡罢了。
总的来说,晋国的权力格局,看起来弊端重重,其实那是非常的稳定。
晋献公死后,他的几个儿子争的一地狗血,但是晋国依然是天下四强之一,而且他的儿子把握机会,还可以称霸天下。
晋襄公死后,围绕晋国老大的位置,晋国内部又争的一地狗血,而且即使幼主在上,晋国也依然有条不紊的运行着。
晋灵公被人弑杀,晋国换个老大,依然还是天下四强之一,并且隐然还是天下第一强国。
晋国天下第一强国的地位,直到楚庄王崛起,才算被打破。
但是,也只是暂时被打破,因为十多年后,晋国又反手,把楚国打翻在地,夺回了天下第一强国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