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过程中需要关注现代性问题

文摘   2024-09-24 23:34   美国  

摘自:现代化发展与劳动幸福的辩证关系
作者:何云峰、李磊(上海师范大学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
来源:《东南学术》2024年第5期,第60-69页。

与现实的社会层面相呼应,“现代化”是动态性、过程性的巨大社会变革。现代化既代表了一种社会发展方向,也可能会带来许多以往时代不存在的新社会问题,可称之为现代性问题。从劳动幸福的角度看,其中某些问题甚至可能意味着社会的局部性倒退,如现代人的物欲纵横、道德失范、节制能力的下降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劳动获得感。这些问题与劳动幸福紧密相关,亟须关注。当然,这里不是特指中国式现代化或者其他国家的现代化可能引发现代性问题,而是在普遍意义上任何国家在走向现代化过程中都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现代性问题。

(一)过快的发展速度异化劳动者的心灵

现代化可以给社会生活以及大多数人带来实实在在的物质上的“得益”,甚至也有精神上的满足。面对益处,人们就会更加积极地追求加速实现现代化。然而,过快的发展速度在劳动中会表现为劳动节奏加快,加速的劳动现场异化了劳动者的心灵。而现代化生活和个体生命往往要在“虚一而静”中才能积淀价值和意义。只有有价值和意义的劳动才是幸福的。面对现代化加速发展引发的劳动意义感下降的现实,人们首要追问的问题是怎样的现代化发展速度才是合适的?早在19世纪,马克思在分析异化劳动的时候就已经关注到这种现象。他发现,自17世纪工业革命开启现代化进程以来,加速的劳动节奏使作为劳动主体的人的心灵逐渐扭曲,劳动过程中的劳动者把自己当作纯粹的劳动关系的附属物,当作工具,人不再认同自己的劳动甚至人本身,人的类本质同人相异化,由此而带来劳动者内心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虚无感。“在宗教中,人的幻想、人的头脑和人的心灵的自主活动对个人发生作用不取决于他个人,就是说,是作为某种异己的活动,神灵的或魔鬼的活动发生作用,同样,工人的活动也不是他的自主活动。”有的学者认为,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劳动者在现代化过程中也呈现出一种否定性的心理态度,认为“现代性进程引发了人们的沮丧、忧郁、焦虑、呐喊和反抗”。社会学家罗萨论述了加速的社会带来异化的“缺乏关系的关系”,使得人与人互相冷淡,各自静默。这些由加速的现代化所带来的关于人的心灵问题的外显性异化表现,从现代生活中劳动者的“赶工游戏”“内卷”“上岸”等热议词也得以窥见。劳动过程本身缺乏了价值认同,心灵被动和空虚自省影响了现代的人,劳动幸福也就成为一个空洞概念。

(二)不均衡的发展造成劳动差异过大

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整个社会走向新形态的全局性的事情,涉及多个方面、多重领域。劳动作为社会生活的基础方面,当然也包含诸多现代化的内容。这种多样性、多层次性决定了同一时刻齐步实现现代化是不可能的,步入现代化的时间顺序必然有快慢和先后。于是,就会出现现代化不均衡发展的问题。现代化不均衡发展的问题在劳动中主要表现为:在不同的劳动场合,劳动主体的劳动及其所享受到的现代化的成果是有差别的,这种差异可能会带来新的不公平。而不公平的观感必定会带来不幸福感。事实上,按照马克思的理解,差异性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当社会差异性反映在劳动领域时,“个人活动的全部自然的、精神的和社会的差别会表现出来”。现实中表现为同一劳动主体在某种劳动场所的劳动可享受性较高,其劳动幸福程度也很高,但在其他不同的劳动场合,其劳动可享受性可能会下降,进而产生不幸福感。同一个行业在不同的单位和区域也可能会产生这样的差异。因而在先行现代化的某些领域,劳动者往往能享受到现代化成果,并产生较高的劳动幸福感,还没有实现现代化领域的那些场所,劳动者的劳动幸福程度就远远要低于前者,甚至会出现只有劳作而没有享受的现象,因过大差异性所造成的劳动不幸福也进而显现。

(三)高科技的过度运用导致劳动的不确定性

现代化发展过程中高科技的广泛运用是必然的,但同时也引发了高科技工具的过度使用、劳动形态的快速更替、劳动发展多元化等现象,给劳动个体的现实劳动带来一系列的不确定性。高科技广泛运用导致人类劳动以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科技化,而科技化可以加速现代化。先进科技运用得越多和越早的领域,现代化发展就必然突飞猛进。劳动者使用高科技工具,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弱化劳动的危险性、单调性、压抑性,提高生产率,争夺闲暇与自由时间,为劳动的创造性、享受性、幸福感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然而,许多高科技的运用都具有双面性,在促进劳动幸福的同时也可能出现反作用,变成异己的、控制人的力量,尤其是高科技的过度运用引发的负面效应会更加显著。高科技过度运用在劳动中的表现之一是劳动监视的强化。这似乎在许多国家都有这样的情况。劳动监视会增加员工与公司之间的不信任感,还会引发许多法律和伦理风险。比如,骑手送货被“平台”精确监控到分秒,就是典型例子。劳动本身有探索的性质,人类所改造的外部世界不能预料其所有的后果,因而劳动本身应该有自主性和容错性。但现在劳动的这些特性可能会因高科技的运用而受到损害。劳动过错被放大,劳动者被惩戒的概率增大。劳动工具的科技化本身是现代化的典型特点,却带来诸多此类的问题。现代科技向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向人类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向物质世界和非物质世界的深入挺进,人们的感官世界已经目不暇接,越来越感受到种种不确定性、未来不可知性、发展趋势模糊性。劳动的不确定性很容易带来对劳动的否定、焦虑甚至绝望,于是劳动个体的幸福感会大大降低,这种不确定感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似乎正在成为劳动幸福的主要障碍之一。

(四)过度的商品化和金融化裹挟了劳动成果

过度的商品化和金融化可能导致诚实劳动所创造的财富在总的劳动成果中所占的比重下降。诚实劳动的所得远远低于付出。这不仅影响公平,而且还可能带来不安全感。虽然进入21世纪后人类社会各个方面有了巨大的变化,但马克思在19世纪所揭示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劳动者创造的劳动产品越多,劳动者的价值就越低;劳动者创造的财富越多,劳动者就越贫穷。不仅如此,财富也呈现两极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商品化和金融化形式多样,除了违法犯罪之外,更多的是商品化和金融化以合法的“外衣”洗劫本应属于劳动者幸福基础的劳动成果,比如投机资本、虚拟经济的发展等使得劳动成果被裹挟得更为隐蔽,而劳动成果又分散到每一个劳动者个体身上,这就导致财富积聚不合理,少数掌握了资本权力的人占有了多数财富,而大多数劳动者则丧失了很多实现劳动幸福的基础。究其根本,经济范畴上“工业化的世界”和“资本市场”的现代化,在其固有的制度特性上,表现为:“劳动产品和雇佣劳动本身的完全商品化。”商品化的劳动成果冒着被洗劫的风险被金融资本裹挟在市场淘金,追求资本增殖,其后果很有可能是诚实劳动的成果进一步消失。如马克思所言,资本需要通过积累实现其“增殖”属性,当它通过“剩余价值”的方式追求无限利润时,就会造成“同资本积累相适应的贫困积累”。因而,现代化越发展,劳动幸福程度的提升就越困难重重。

总之,人类正处在一种艰难的痛苦旅程之中。不进行现代化就没有出路,进行现代化又面临诸多发展难题。现代化发展具有两面性,要聚焦于人的幸福感取其利去其弊。现代化是手段,幸福是目的,因此现代化发展要守住一个根本:促进整个社会劳动幸福程度的不断提升。换句话说,发展是为了人民福祉,让人民切身感受到发展的成果,这是硬道理。因为现代化发展是大家共同劳动的结果,离不开每个人的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所以理所当然的是,现代化发展应该与每个人的劳动幸福呈正向关联。

文章来源

摘自:现代化发展与劳动幸福的辩证关系
作者:何云峰、李磊(上海师范大学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
来源:《东南学术》2024年第5期,第60-69页。

知识与价值
本号只刊发何云峰教授及其团队关于劳动问题和教育问题的研究性成果和学术随笔,不转发团队之外作者的文章,也不夹带广告,不搞商业化运作,纯属作者个人言论范畴。感谢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