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来,做老师这一行当,已是三十有一年了。教过多少学生,还真算不清楚,虽未桃李满天下,却也是经常能遇到学生,叫一声“李老师”,多数我已叫不出名字,只是感觉,这个像是我曾经的学生,这是确定的。
我一直用“曾经的学生”称我那些已毕业的学生,是为这里有自己的理解——这个“曾经”,学生没有反驳的理由,你是坐在我的课堂,或是在我治理下的学校毕业的,这得认。一个老师,不是每个学生都会一直认你为“老师”的。
要是现在我还称他们为“我的学生”,我是有些忐忑的,他们长大成家立业,已有自己谋生职场、服务社会的一技或多技之长,有的还是某个领域的精英,而我仅有课堂上这点三脚猫功夫,着实不敢称自己为他们现在的“老师”了。“老师”的定义权在学生,我们自称的,只是职业名录上的一个普通名词而已。
记得在潭中的那些年,我的学生一直称我为“老李”,我喜欢。在比“老”这点上,他们这辈子都没机会比不过我,这我有天然优势,可以脸不红心不虚地接受这个称呼。
有人问我,为什么要那么执着地回去做老师,我这个年纪,抱着职称、影响可能滑落的风险,还有体力、智力方面明显不足的短板,去做一个时间更长,事务更杂,社会关系向下的事,有这个必要吗?
说没有这个必要,也是真没这个必要的。毕竟,教书这个活,越来越陷入行业樊篱之中。在基础教育阶段,老师是吃青春饭的,这个不论才高有多少斗,你都得服。谁不喜欢自己的老师是青春活泼,颜值在线,且还知识泡沫丰富的那种,谁愿看一个满脸皱,须发白,连王者荣耀都不会打,走起路来还没一点拽劲的老头。
再说了,教书也是个体力活。现在哪所学校不是在打时间仗,打了日常,打周末,打了周末,打假期,有结束,却没尽头。除了每日几节课,作业、试卷得改,进校园那七七八八的事得在群里回复“收到、完成”,当然还有忙不伸的活动、检查。这得有充沛的体力去应付,教书本有趣,就是这些杂碎,弄没了教育的趣,也使得年轻人望而生畏。
要是回到学校,圈子无形中会缩水,至多偶尔有个人为了孩子读书,给你打个电话咨询,或是觉得你有能力办得了这个事(实际没有)。是不是觉得人生一下失去了很多意义?当然,原先那些还能主动打声招呼的同行或是熟人,现在可能就不主动了,心理意义上,你的能量已经配不上他的招呼和问候。
言归正传,还是说说为什么这么执拗地喜欢课堂。相对于庙堂、礼堂、厅堂、饭堂这些“堂”字辈的东西,课堂还是要简单些、纯净、直接些,虽然课堂的规矩这些年无形增加了许多,但课堂的对象还是挺直率的,没有那么多心机和算计,你说错一句话,学生还觉得发现新大陆,捡了一个宝,因为他们明白了,老师也不是万能的,就有成就感。你呢,也能会心一笑,错了就及时纠正呗,老师的错,也是教育。
在其他那些“堂”上,若不遮掩自己一点,你就是不成熟,就是有点“二”。在这些场合,不是谨小,就是慎微,得讲究个长幼尊卑。若是说错一句话,就够让你心里咯噔几天甚至半月,还得续上一堆的解释,以证明是无心之过。当然,解释一般是没用的,这个社会,谁有闲心听你解释。钉子扎板子上,总会留下个窟窿眼儿,除非那是块橡皮泥,揉揉就好了,可那不是。
当老师,自己真不能认为自己是学生的老师。这不是儿子与老子的关系,有天然遗传在其中。师生之间没有,它是后天形成的短暂或长期的关系,短暂的师生关系,就如签合同做生意,这单做完,下一单不定给你。合同期内,你能说你们是师生关系,合同期外,就得看学生认不认你这个老师了。
老师这个行业,从“教书”层面讲,是越来越像服务业了,学生要是记住你,记住的不都是你的教学有多好(其中一小部分),而是你给他们的人生影响有多大。把教学影响等同于教学成绩,是不全面的,也是有些自以为是的。这点和官方标准有区别。
长期的师生关系,是老师对学生的人生影响,也就是“育人”。人生影响是什么,是学生在更高一个点面临选择的时候,会想起哪位老师的言行,因而作为一名老师,你是不能乱说话的,说不定一句话,影响学生的就是两个不同的选择。
影响人,这是当老师的伟大意义,比做成一件事更有意义。在办公室里,写完一个报告,统计好一个表格,就能说明完成任务了。而在课堂上,一节课的完成,不仅是完成一节课,它还有一系列的“售后服务”,这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更多的价值所在。
无意间,浏览到一个视频,一个外卖员送一份外卖到某单元房门前,顾主开门接外卖。“您好,祝您用餐愉快!”外卖员转向欲走,顾主发现这外卖员好眼熟,于是叫出了学生的名字。那一刻,学生惊讶,学生没认出老师,老师竟然认出了学生,要知道这学生还戴着头盔呢。学生有些尴尬,一是没认出老师,二也是可能因为自己从事的工作,把脸丢到老师面前了。
老师巧妙地把尴尬转移到了当年的情景,老师说,“当年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我没收了你很多的可乐,现在还你一杯。”于是老师从外卖中取出一杯可乐,递到学生手中。尴尬瞬间转场,学生很意外,很激动。老师又说,“认真工作的男人是最帅的”,意思很明白,老师很欣慰,学生也很受鼓励,就在那一刻,这位离开学校的学生和这位当年的老师间,又完成了一次最好的“育人”。此时、往后,学生定会把这位老师永远放在心中的高位。
我想,这位送外卖的学生,可能心中还为当年被没收的可乐而“记恨”这位老师,但就在这一刻,这一切都已化成对老师的无限感激,这将会是一生的。送外卖的学生像一个孩子一样,蹦蹦跳跳地离开了。身后是老师深情注视的目光。
在老师眼里,踏踏实实赚钱、生活的,都是好孩子。
这才是教育,这才是一生的老师之定义所在。当不少人都在诟病老师这个职业时,我们自己不应该诟病,我们做自己的,守好初心,至于社会怎么看,政策怎么办,那考量的是另一个群体的良心。人人坚守一颗做好教育的心,不做坏教育,教育总有好的一天。我们,做好其中一个接力者就行。
珍惜老师这份职业,珍惜做老师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