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中崛起的“三口气”

文摘   2024-07-26 18:05   江西  
(全文共2994字,阅读大约需要7分钟)
昨日的朋友圈,外县朋友的一则内容吸引了我:
一张本市某县中高三某班(应该是重点班)学生录取学校接龙图,图中已有33位家长接龙,985大学32个,211大学1个,其中清华3个,北大3个,据说有3个分数位列全省前十。这真是牛得无话可驳,牛得连市直高中都抬不起头,牛得连你不服气的“气”都没有。

朋友附上的一段文字中,引述了该县中教师的一句话“学哪个哪个学校的模式,不如走自己的模式,XX模式也会成为标杆”。

既感叹这天团之强大,又感叹这话语之自信。这自信是卧了多少薪,尝过多次胆的苦痛体验,是蛰伏许久重见阳光后的畅快淋漓。

县中,基础教育城墙中的最高一块墙砖,它垫起一个县域学子向上的通道。一所县中,就是一方小镇青年为理想、未来拼搏的热土,它承载着无数家庭的希望与梦想。成,或许蓝海一片,败,或许人生无奈。
然而,近十余年,高中教育的内卷已不是华山论剑般有规有则,而是呈现一种“霸权”乱象:高一级的重点高中像一台台强大的“龙吸水”,吸走了优秀教师、优质生源,政府的投入也是县不如市、市不如省,师资和生源循着这条道,一路狂奔,越是往上,越是“富得流油”。
如此教育环境下,县中像是抽干了血,掉光了肉,只剩一张嘴的鸭子,只能提提“老子当年也阔过”。于是就有了堕落的理由,“我的穷是与我的资源禀赋成正比的”,心安理得躺平。

面对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教学质量的起落沉浮,许多县中在发展道路上面对困难与挑战,学这学那,走得跌跌撞撞,结果垂头丧气,即使意气风发拼一回,却发现仍旧山重水复,直到怀疑人生。

慌不择路,越有可能东施效颦,水土不服,事与愿违。

走出县中困境,最好的路,走自己的模式。但这是一条艰难的路,这注定是一条需要不断受“气”的路。

■沉得住气:低谷中的坚守与自省
(一)低谷中的冷思考

哪一所崛起的县中不是曾一度陷入低谷,面临生源流失、师资不足、教学设施落后等接踵而至的问题。微信中提到的这所县中,也曾经历所有县中相同的困境。
面对这样的困境,政府主官、教育局长、高中学校不能选择追责、逃避、抱怨,而是要沉下心来,冷静分析问题的根源所在。因为只有在认清现状的基础上,才能找到破局的关键。若不会从失败中找原因、路径,塌陷的县中就没有崛起的可能。

(二)研究他人,更研究自己

在自我审视的同时,县中的校长、教师们也要积极向外界学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组织管理团队、教师团队赴先进地区考察交流,学习优秀的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这是必要的,教育首先是一个开放系统,关门闭锁搞教育,教育会越搞越僵。教育管理,特别是课堂教学,是可借鉴的,这点可以学来。

但他山之石,永远在他山 ,自己山上的土圪,才是种好自家菜的根基。不能被外界的光鲜亮丽所迷惑,而是结合本县本校实际,创造性地吸收转化这些经验。通过对比分析,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为后续的崛起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今年起,这所县中一定会被诸多兄弟县中踏破门槛来参观学习,但热闹之后,会有几家能学以致用,融会贯通,怀疑。很多“学”过之后,总会拿出一些经费、师资、政策上的差距,来解释学不到的理由,其实这不是重点,根本原因在于一所县中崛起,一定是有其文化属性的,而这种文化属性,不可能学到。

(三)蓄崛起之气

县中塌陷之症,原因在内,县中崛起之力,也在内。

要在全面深入研究和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制定长远发展规划,明确教育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教学设施条件,优化课程设置和评价体系。
要在全县上下形成共识,从政府到学校,从部门到社会,统一思想,明确路径,以解剖自己的勇气,去做顶层设计和底层行动,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股强大的正能量,汇聚成一股崛起之气,为县中教育的未来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受得了气:面对挑战的坚韧与坚持
(一)教学质量提升是渐进而艰难的历程

教育改革并非一蹴而就,如果追求像花开一季,果结一秋式的短平快,县中崛起几无可能。教育是有规律和常识的,打兴奋剂催长起来的“成绩”,注定是昙花一现,不可持续。

认清规律,尊重常识,才能有面对长期困难的勇气与决心。一所县中在提升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必定会遇到诸多困难和挑战。教师、学生的能力能否适应教学转型的需要,教学质量一两年内并未出现明显的提高,如何面对领导的批评、社会的不满和家长的责骂?这都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

在这些压力面前,是放弃坚守,回到从前,继续靠打“激素”,去谋眼前利益,还是顶住压力,不气馁,舍得一身剐,更加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更加团结内外教育力量,更加明白在做一件利在长久的事?

教育本不可功利,若要,也应该给一个长些的周期,比如6—10年。

(二)保持冷静,不乱分寸

在困境面前,从教育主管部门到高中学校,必须得上下齐心,不畏阴云遮望眼,一心坚守勇向前。要有懂教育的情怀和做教育的专业素养、职业操守,顶得住外界负面声音的干扰,坚持按照既定改革方案稳步推进。认准了,就一茬茬接着干,别今骑骡子明骑马。
要知道,教育的成效往往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只有保持冷静的头脑和清醒的判断力,才能确保教育改革的方向始终正确,才能为崛起扫除视觉、听觉障碍。

(三)拒绝胡作为、瞎模仿

县中崛起,必定是一项重大改革,必定会触及一些“深水区”,在此过程中,教育者们要能始终坚守自己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不盲目跟风,失了本来的方向;不胡作非为,自作聪明装大佬。当年红军长征,前期由于指挥官的自以为是,导致多少红军做了无谓的牺牲。县中教育要想从低俗走向高峰,不可不作为,更不可乱作为,一切形式的折腾,都是阻碍事业成功的内鬼。 

■打得足气:上下齐心的强大合力
(一)政府的大力支持与保障

县中的崛起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与保障。
政府要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将教育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来抓,将政策落到实处,为县中崛起提供上层“氧气”。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来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留住本地生源。没有教师的崛起,县中崛起恐成空谈
政府还要给予学校更多的自主权和管理权,让学校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来制定更加灵活有效的改革计划和管理制度,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要大力减少一些干扰学校教学的“进校园”事务,让学校清静些,教师简单些,学习安静些。

(二)学校内部的团结协作

有了政府的支持和保障,高中学校内部要明晰责任,扛起担当,形成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要把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运行好,做到权责分明,事务清楚,懂党务的抓党务,懂业务的做业务,不越位,不缺位,实现领导班子团结一心、锐意进取;教师之间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学生们积极向上、勤奋好学;后勤服务尽心优质,一心为公。
有了内部团结,才能让干事者把后背的信任交给同事,只管一心向前冲,后背不会有冷箭,如此,焉有不成之理。

(三)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

县中的崛起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支持。教育是开放的事业,要用开放之态办教育,让社会各界了解教育,理解教育,支持教育。
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可通过捐资助学,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支教活动等方式来关爱和帮助学生成长成才;通过家校合作,来畅通学校、家庭教育共通共融,让家庭参与教育,也让教育融入家庭,形成助力县中崛起的蓬勃力量,进一步提升了全社会对教育事业的关注和重视。好的教育,恰如合伙生意,心力齐,泰山移。

县中崛起要有“三口气”。沉得住气,能生内力;受得了气,能蓄动力;打得足气,可借外力。这是县中在低谷的坚守与自省,面对挑战的坚韧与坚持,获得发展的信任与支持。有此“三气”,不骄不躁,假以时日,每一所正在迷茫的县中,都有扬眉吐气时。

关注侃点,一起侃点

侃点
■一个教师作家的文字江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