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城安居梦

文摘   2024-08-29 10:45   江西  
(全文共2166字,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

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在他颠沛流离的一生中,于成都的三年时光,无疑是这漫长旅途中一抹温柔的亮色,在这杜甫过了一段安逸巴适的好日子。


草堂春晓,梦想开始

公元759年,大唐王朝正处于安史之乱后的动荡时期,杜甫也步入第四个本命年,饱受战乱之苦的他,从华州司功参军任上辞职,携家带口,一路颠沛,一路经停,小住过泰州、同谷两地,终因日子不顺,继续流离,于这年的十二月,进入蜀地,到达成都。

老杜为什么会选择成都,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这有他的好友严武,严武时为巴州刺史,后充任剑南节度使。二是彼时的成都,像是一片未被战火侵扰的净土,战争的影响不大,有些像世外桃源。

于是成都以其独有的温润与包容,接纳了这位疲惫的旅人。到一地,住是一个问题,凭老杜的经济条件,买酒都困难,买个“商品房”就更是妄想。自己动手,安居乐业,于是杜甫在好友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浣花溪畔搭建了一座经济适用房——几间简陋雅致的茅屋,史称“成都草堂”,也就是后世闻名的“杜甫草堂”。

春日清晨,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照耀在草堂之上,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真他什么的舒坦,杜甫的“锦城安居梦”便在此悄然扎根。


诗心在蜀,岁月静好

杜甫在成都的三年,是他创作生涯中的又一个高峰。这里,没有了长安的繁华与喧嚣,没有了战乱的恐惧与不安,只有浣花溪水的潺潺流淌,只有与妻女共处的天伦之乐。竹林深处鸟儿的欢歌,油菜花地蝴蝶的飞舞,竟是如此赏心悦目,以前怎么没有发现呢。在这样的环境中,杜甫的心境逐渐趋于平和,他的诗风也随之发生微妙的变化,从早期的沉郁顿挫转向后来的清新自然,透露出一种“诗心在蜀,岁月静好”的宁静与满足。这一转变,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更是对自然、对和平生活的无限向往与赞美。

来看一首《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全诗描绘了江村夏日宁静、优美的景色,以及诗人与家人的和谐生活。从诗中不难猜测出,杜甫在成都是惬意的,有朋友接济,免受战乱之苦,串门访友,看山问水,恬淡怡然。

今天的成都,应该是全国最安逸的城市,没有之一。当年杜甫在成都,也是安逸得很。他常常漫步于浣花溪畔,或登高望远,或静坐竹林,将满腔的情感寄托于山水之间,通过一首首诗歌描绘成都生活的岁月静好。比如他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表面是对春雨的赞美,实际更是杜甫内心对自然和谐之美的深刻感悟。

自然是一剂良药。今天我们看到不少事业受挫,爱情受骗,人生受打击的人,往往喜欢选择像终南山这样的地方隐居,远离红尘,自耕自乐,找回自我,寻回自信,在与天地、万物默默相处中,用自然的力量将人生的伤痛慢慢治愈。杜甫因战乱而留下的心灵创伤,也在成都这片土地上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好的诗歌,往往出自两种情境,一是悲愤,二是愉悦。这在杜甫同志身上兼而具之。前者如《三吏》《三别》,后者如安居成都时的作品,如《春夜喜雨》等。


友情相伴,温暖旅途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在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年代更显得突出。古代文化人,从不缺少朋友,有的还是生死至交,如刘禹锡和柳宗元。

在成都,杜甫除了自然的慰藉,还收获了真挚的友情。严武、高适等友人,不仅在生活上给予了他极大的帮助,更在精神上成为他重要的支柱。他们之间的交往,不仅仅是文人间的诗词唱和,更是心灵的交流与碰撞。

杜甫在《客至》中写道:“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杜甫与友人相聚的喜悦与温馨,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友情在人生旅途中的重要作用,有友行千里。

诗酒人生,家国情怀

尽管生活在成都的日子相对安宁,但杜甫的心中从未忘记国家与人民的苦难。他时常在诗中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兴衰紧密相连。同时,他也享受着诗酒人生的乐趣,用诗词来寄托自己的情感与理想。《江村》一诗中,“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只要有人接济一点米,有口饭吃,还有什么可奢求的呢?在他看来,当时人生最大的幸福是还能有饭吃了,这也是普通老百姓的追求与向往。这平淡的生活描述,透露出的是杜甫对家庭生活的珍惜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淡淡期许,这既不失忧国忧民之志,又能享受当下生活的态度,正是杜甫在成都三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锦城岁月,诗意永存

762年,严武还朝,杜甫护送,离开成都,三年时光告一段落。杜甫成都生活的三年,这是一个诗人在逆境中寻找希望,在平凡中发现美好。他的“锦城安居梦”,是一个人在大时代面前对个人命运的深刻体悟,更是对和平、自然、友情以及家国情怀的深情寄托。今天,当我们以游客的身份踏入杜甫草堂,感受那份跨越千年的宁静与美好时,视觉感受中毫不起眼的草堂里,有历史风尘,有人间友情,有岁月静好的短时欣慰,也有命运无常的深沉慨叹。

在历史的大风大浪中,我们每个人都只是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可以忽略不计,可以熟视无睹,但正是这些尘埃的努力与坚持,才构成人类历史的丰富多彩、波澜壮阔。一个人很渺小,一个人也很伟大,没有杜甫,我们对大唐由盛而衰的历史感觉或许会少了些具体深刻的底层认知,没有杜甫,我们对人生命运的起伏跌宕或许会多了些命由天定的主观臆断。

杜甫,出身豪门,最后落得要靠故人供米维生的拮据之境,是命运之错,还是时代之祸?

关注侃点,一起侃点

侃点
■一个教师作家的文字江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