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处

文摘   2024-08-15 18:00   江西  
(全文共1386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柔奴,是苏轼好友王巩的歌妓,其天生丽质,晶莹俊秀,才华与美貌聚于一身。

因受苏轼乌台诗案的牵连,王巩被贬岭南。在宋时,岭南是蛮荒之地,生活条件极为恶劣,被贬到那里的人往往面临生死考验,甚至难有北返的可能。

世间之势利,往往树倒猢狲散。但王巩被贬,柔奴没有选择离开,而是毅然决定追随王巩前往贬所。

在岭南这鬼地方一待就是五年。这五年,柔奴不仅是王巩生活的照顾者,还是心灵的陪伴者,她时常为王巩唱词,以此激励主人要好好活着,奋发向上,这是给打击他的人的最好回击。柔奴的歌声如清风拂面似甘泉润心,让王巩在逆境中感受到了人情温暖和北归希望。

柔奴不仅是一位善解人意的才女,还是一个医术精湛的郎中,流放岭南的日子,她亲自上山采药,为百姓们治病解忧,赢得了人们的爱戴和尊敬,被大家称为“女神医”。

公元1083年(元丰六年)王巩北归,老友相聚,柔奴出来敬苏轼酒。苏轼问柔奴:“岭南那边的风土人情, 应该是不怎么好吧?”柔奴回答:“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当时是不知道岭南有多艰苦,日后他自己流放岭南、海南时,对此更有体会。

面对岭南的生活环境的艰苦,柔奴展现出了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她对环境的接受和适应,更体现了她对王巩不离不弃的忠诚,是阅尽苦难之后,随遇而安、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一个柔弱女子,面对劫难,不怒不怨,应之适之,这让一向旷达的苏轼也深感敬佩,这是经历多少风雨修炼出来的平和与淡然。

一语平淡,羞煞多少男儿。

柔奴这般随缘自适的旷达与乐观,又岂是寻常男子能比。

生活总有不如意,世事无常,境遇莫测,适应外界变化,保持内心安定,方能以不变应万变。在这个充满变数与挑战的世界里,柔奴以一颗安定的心,诠释了何为真正的“随遇而安”,展现了人性中最为光辉的一面。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这简单的八个字,蕴含了深邃的哲理与无尽的力量。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遭遇何种困境,只要内心安定,便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属感与幸福感。这种境界,并非逃避现实,而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能够热爱生活,积极面对,以一颗平和的心去拥抱每一个当下。

柔奴的选择,是对忠诚与爱的坚守,也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她没有因为外界环境的恶劣而退缩,反而选择与王巩共赴风雨,这份勇气与决心,让人敬佩。而她在岭南的岁月里,经历种种不易,但那份内心的安定与从容,却让她在逆境中绽放出了更加耀眼的光华。

对于今天的人们而言,柔奴的故事无疑是一剂心灵的良药。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往往被各种压力与焦虑所困扰,容易迷失自我,忘记初心。而柔奴的“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则提醒我们要学会在纷扰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去适应外界的变化,去做自己可以把控的事,去好好生活,好好爱,去享受生活的馈赠。

一个人真正的强大并非来自外界的给予,而是源自内心的修炼。这种修炼,来自读书、行走,来自经历、困惑。当一个人拥有了足够的内在力量,才能在面对生活的风雨时,依然能够挺直腰板,笑对人生。

人生不如意之事常八九。当下,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人都不容易,我们往往会在各种缭乱的现象和信息中看不清社会,也看不清自己,被滚滚洪流裹挟,陷入认知的闭环,不断地被大数据捆绑,就像观天的井蛙,作茧的蛾子。不被世事绑架,就需要选择一些坚守,去做些对的事,终可不让红尘遮蔽双眼,还自己一颗淡然心。

关注侃点,一起侃点

侃点
■一个教师作家的文字江湖——侃教育,谈历史,写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