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山,百合花开幸福来

文摘   生活   2024-10-25 19:03   江西  

藤田,江西永丰中部的一个经济强镇,这里几乎村村都有自己的主打产业,中西山村就是其中的代表,这个村把一个产业坚持做了三十多年。

这就是百合。

百合,一个有吉祥名字和洁白花色的作物。多数植物,花谢果结,一季一茬,而百合却不按常理生长,花归花,果归果,一个枝头招展,一个土里茁壮。花瓣洁白如雪,柔软光滑,仿佛是用最纯净的丝绸织成的。百合根茎,由鳞片状的果肉一层层地裹叠在一起,形成一个完美的球形,让人不禁想起洁白的云朵和清冽的山泉。

1990年,旁边村子一个在外工作的老军人回乡探亲,带回来一些百合,送给左邻右舍和亲戚朋友们食用。村民好奇百合这粉嫩的口感,就把一些剩下的百合种在自家菜地里,次年小有收获,除了自家食用,一些也拿到集市出售,深受欢迎,一斤能卖到两元多,抵得上当时一斤猪肉的价钱。村民觉得,这个百合值得栽种。于是,从1996年开始,村里开始扩大栽种面积。

种植面积扩大了,两个现实问题摆在村民面前:怎么提高产量?

在邹先佼、邹先佑等人的带领下,村民赴云南、湖南、甘肃等百合种植、聚散地学习考察,回来后把学到的经验在田里做实验,渐渐摸索出一套自己的种植方法:掐掉花的百合,根茎粗壮产量高;百合种决定产量高低,用百合鳞片繁育的种更能提高产量。

于是中西山人一方面在育种上下功夫,试验鳞片繁育技术,另一方面在百合开花期间,每天投入人力把所有的花摘除。摘下的百合花晒干脱水后,制成百合花茶,如此一来,既增产,还额外增收了。第二年,鳞片繁育技术试验成功。在双重技术加持下,中西山百合种植面积从几十亩,发展到高峰时的3000多亩,亩产也达到2000多公斤,一亩纯收入基本在2万元上下。那时,不少百合种植户一年收入就上百万元。中西山人靠着这一枝美丽的百合,妥妥地实现了全面小康。

2007年,中西山人顺势而为,成立百合专业合作社,实现种苗、技术、生资、销售四个统一,从此百合产业发展驶上了快车道,生鲜百合供不应求。如今的中西山,已是我省最大的龙牙百合种植基地。农历谷雨前后,来自广西、湖南等地的客商,就聚满了中西山的田间地头,一边察看百合苗情,一边谈妥订单报价。

“今年百合长势好啊,睢这个苗,准能卖个好价钱。”看着满眼青绿的连片百合苗,种植大户邹先佑底气十足。

田头停着好几辆外地牌照的小车,一群人正站在一块块百合田里看亩订货。

“这块地的百合我全要了。”“也给我们几个也留几块啊!”

“各位老板,不要着急,来了的都有。我村在陶唐的基地还有几百亩呢。”

不到半月,地里的百合就订购一空。销路不用愁,以后几个月时间,种植户们只需一门心思抓好田间管理就行。等大暑过后,百合上足粉了,就要开始挖百合,几百人在田间作业的壮观情景,就是当年人民公社集体劳动的盛况,也不过如此。

把一筐筐洁白壮实的百合交到客商手上,丰收的喜悦写在田头,也刻印在中西山人的心头。

百合是一种挺“讲究”的经济作物,种植的田地必须“新鲜”,种过一茬百合之后,必须轮种其他作物三年,待田地土壤得到改良之后,才可开始又一茬百合的种植。本村的地不够用了,村民们就到外村外乡租地种百合。一朵靓丽的百合花,从中西山蔓延开来,已经开遍永丰山乡。近年来,百合产业搭上互联网的数字高速,迈上线上线下双发力、销售鲜百合和百合深加工齐头并进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中西山人将百合种植得满田满山,他们以双手作笔,以汗水为墨,描绘出一幅幅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2023年,永丰(中西山)百合进入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百合,是打开中西山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新农村之门的密钥。美丽的百合,就像中西山人自信满满的脸庞,他们正在永丰大地,把“两山”理念,变成生动可感的现实。

别忘了  ↓↓↓

关注侃点,一起侃点

侃点
■一个教师作家的文字江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