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镇子叫潭城
文摘
生活
2024-11-03 20:17
江西
我对靠近县城的这些乡镇都不太熟悉,潭城也不例外,对它的了解,就知道一库水、一座山、一幅画,一岭杨梅。
白水门水库,就在潭城。水域面积阔大,据说有1300来亩,蓄水近3000万方,属江西省中型水库,在我眼里,那就是大型水库了,因为我们乡里十村八落的,只有几个小二型水库,不仅“小”,还是“二”型,肯定和大沾不上边。尤其是“白水”和“门”的组合很是有意思。古人把清可照人的水,应该都称为白水,比如欧阳修先生的“白水秋风吹稻花”。一个“白”,不仅亮出了颜色,更显摆了水质,那是一种一尘不染的干净。白水门我去过,那时还养着鱼,水面常有小船游弋。现在是县城居民生活用水的备用水源地,鱼是不养了,这水的质地肯定更白了。“门”,应该是有“扼守”之意,筑了堤坝,蓄了水,起了湖,就像安了一道门,把风拦住,把水挡住,也把风调雨顺的节气稳稳地留住了。潭城人利山用水,种稻养禽,一年四季源源不断往县城居民的餐桌上输送粮食果蔬,换回生产生活物资。有水便有山,水是山的乳汁。白水门水库的山,高矮不一,或落于水间,成为孤岛,或站于岸旁,挺成卫士。最高大雄壮的那个,就是谳峰山了。谳峰山位于龙洲村委会北面,海拔不高,400来米,山上建有大雄宝殿、观音阁等。因离县城近,这山便成了城里人们常来登临游玩的地方。或为观景散心,或为求神问佛,当然更多纯粹是来登山健身的,早上来,把车开到山脚凉亭处,然后徒步上山,山道未经整饬,多是自然状态,就是鲁迅说的那种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了的。不消多快的速度,稍稍喘几口大气,约莫半小时就能到顶,山顶亦有一亭,可歇息赏景。两处高耸的山包上,建有庙宇佛堂,“南无阿弥陀佛”之音飘飘缈缈,似从遥远处跋涉而来。俯瞰来处,山树乔灌错杂,山花红白点缀,小径时隐时现。远眺四野,秋色大好,村落片片,稻田漫漫,库水泱泱,虽无三峡般的震撼,却也是离了城区房屋夹道的壅塞,心缓缓有了舒展开来的张狂之感,怪不得古往今来的人们到了山巅,多要大吼一声,或吟诗一首。当然,这吟诗之人,今人是比不了古人了。山下的稻田正在收割,如今都是机耕机收了,少了许多弯腰的劳作,少了许多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还是千年如旧,或许这是我们对农村和农民生活的惯常印象。潭城的大多数农民也没啥特别,也是忙种地耕田,保障一家老小生活的丰衣足食。农闲之余,晚上饭后,他们铺纸提笔,勾轮勒廓。乡间草木、田园稻菽、鸡鸭牛狗、男女老少,笔下有四季农事,画中绘乡景乡情,夸张的笔法,浓艳的色彩,张扬的表情,恣意的造型,一笔一画都是农家人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向往,尽是洒脱的豪情和直白的渲染。一幅幅画从村里走出,到县上,赴省城,北上南下,甚至收藏到了国外。中国农民犁铧下的沉思,箩筐里的浪漫,都在这一笔笔的酣畅淋漓中得到释放。早在32年前,潭城乡就被授予“农民画之乡”和“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的称号。这艺术 的熏陶,可抵岁月漫长。潭城有个叫辋川的地方,辋川种上了杨梅,已有多年。辋川杨梅果大味甜,着实诱人。可这样的杨梅,本乡、外地哪哪都是,谁又能记住辋川的杨梅好吃呢?艺术气质,真是个要命的东西,一旦落到了灵魂里,就会生出特别的创意来。潭城人把目光放到了1000多年前的大唐,想到了王维。公元740年,集诗画于一身的王维年届不惑,心生隐逸,便把位于长安蓝田崇山峻岭间宋之问的辋川山庄盘了下来,经过整修、营建,打造出了一个山水园林别墅——辋川别业。于是他与好友裴迪隐居于此,这样的好友,真是有福同享。他们经常一起走小路临清流,下棋饮酒,赋诗作画,写成40首诗,编成一本集子,就叫《辋川集》。隐逸诗人,名家效应,诗集传播开来,于是辋川就出名了。恰这也叫辋川,一字不变完全相同的地名,管它时间跨越千年之遥呢。2023年端午前,辋川举办了第一届“辋川诗会,品读王维”农业文化旅游节暨辋川杨梅采摘节,潭城人把辋川从王维的诗集里引来,诗是王维的诗,辋川是潭城人的辋川,辋川的杨梅,因沾上王维的诗画之韵,几千人涌入辋川,吟诗采梅,既得采摘之乐,又添吟诗之雅,食罢辋川的杨梅,也就不仅是杨梅的味儿了。山、水是天赐之物,画、梅是人为之作。珍惜天赐之物,巧借人力之妙,则山水有色,天人合一,进可入城市,退可守乡村,还愁什么呢。只要加些努力和坚持,则美好的事情就会慢慢发生。别忘了点 和 !↓↓↓
关注侃点,一起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