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兄弟一生一起走

文摘   2024-08-13 10:40   江西  
(全文共3350字,阅读大约需要8分钟)

(图片由文心一言生成)

北宋一朝,有许多美好,如恒星悬空,千古熠熠。在宋词码砌的文化典籍里,我看到一种男人间的无悔至情,像是历史浑浊的大河里,有一线清流从中划破,荡涤人心。在这清流之中,有吴复古一生默默无悔,却步履紧随苏轼,有欧阳修半生仕途起落,然牵肠挂念梅尧臣。

(一)你我相逢伊水边

1031年,那是一个春天,芳草连天,百花漫地。24岁的新科进士、西京留守推官欧阳修,心情也如这洛城的大好春光,写在脸上,荡在心里。

仕途的大幕正在拉开,无限的可能随梦漫飞。欧阳修冠戴整齐,春风满面,信马由缰,正前往西京留守府拜谒上司钱惟演。

农历三月三,芳草碧连天。由南而北奔流的伊水河,春潮正满,江中波急浪皱,河畔垂柳拂堤,三五成群的游人往来。这洛城,这春光,这闲游的红男绿女、才子佳人!

欧阳修走走停停,观风景,看游人。他行到午桥庄,驻马绿野堂。这座著名的别墅是唐朝宰相裴度修建的私宅。欧阳修想象着当年裴度、白居易、刘禹锡等一干好友在这里高歌纵言,诗酒琴棋的过往,羡慕不已,感慨万千。有友当如是,情投志亦合。

正沉思其中,忽听松竹林中飘出抑扬顿挫吟咏诗句的声音:

“修禊洛之滨,湍流得素鳞。多惭折腰吏,来作食鱼人。

水发粘篙绿,溪毛映渚春。风沙暂时远,紫线忆江莼。”

“好诗,好诗啊!”欧阳修一边拍大腿,一边大声呼,差点把坐骑都给惊吓到要尥蹶子。

这首诗即事抒怀,清淡娴雅,与当时流行的“西昆体”诗风迥然相异。欧阳修下马上前施礼相见,互通姓名。哦哦,原来面前这位身材高大的秀眉男子,就是名声在外,自己早就耳闻的新任河南县主簿梅尧臣。这真是“欧得K”遇见“没(梅得说”。天造地设,人间孤品。

原来适逢修禊放假,梅尧臣到此游玩。刚才他的仆人在湍急的水流之中捉得两尾鳜鱼,引动他的诗兴,遂脱口吟出这首《上巳日午桥石濑中得双鳜鱼》。

欧阳修和梅尧臣一见如故,文人遇文人,此时格外亲。边走边聊,不客套,少寒暄,从梅尧臣刚刚吟诵的诗篇开始,谈到当今文坛的风尚,议论历代的名篇佳作,交谈欢愉,两人都有相见恨晚之感。

只顾着谈古论今,欧阳修把今天出行的目的全然忘记——赶紧着去留守府上报个到呗。好个欧阳修,竟然还听从梅尧臣的建议,说天色尚早,我们结伴去香山游玩吧。兴致正浓的两人一拍即合,真去了。欧阳修有诗为证:

“逢君伊水畔,一见已开颜。不暇谒大尹,相携步香山。自兹惬所适,恰若投山猿。”

这次上天安排的邂逅,开启了他俩终生不渝的友情,没有早一刻,也没有晚一时。

此后,欧阳修在官场终究是顺遂的,而梅尧臣却一生不得重用。两个官阶悬殊的人,却没有因此而疏离,反而彼此牵挂。

不管是人生得意或失意,欧阳修总忘不了与梅尧臣分享。梅尧臣的仕途波折、生活喜乐,欧阳修也倾情关注,极力帮扶。友情如此,人生又有何憾?

伊水河畔初相见,从此一生都牵念。

(二)兄弟一生一起走

嘉祐元年(1056)五月,京都汴京大水漫城,欧阳修出使契丹归来也近三个月了。回乡服制期满的梅尧臣千里迢迢从宣城来到汴京,城中内涝得厉害,租房不得,被大水困于舟中。下不了舟,上不得岸,在船上干熬,可要了一家老少的命了。

三天之后欧阳修才得到消息,既生出心痛,又欣喜若狂,五年未见的梅大哥就在河边。顾不得朝廷大事火烧眉毛,欧阳修撩起袍子撒开脚就急匆匆赶到河岸,见到了面容憔悴的梅尧臣。最好的友情,不因时光隔离而生疏,他们彼此问起这些年的往事,无拘无束,谈笑风生。欧阳修亲切的笑容,爽朗的笑语,让梅尧臣心生无限感慨:“世人重贵不重旧,重旧今见欧阳公。”要知道,此时的欧阳修他非昨日,他得到皇帝恩宠,在宰相文彦博等人的大力引荐下,被皇帝任命为翰林学士,没过多久,又兼任史馆修撰、“三班院”临时负责人,还得到皇帝金袋银鞍的赏赐,人生已是开挂之势。而梅尧臣却好运未至,仍只是一个贫寒的下级官员,仍旧为五斗米发愁,似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有多少人还会记得当初所言的“苟富贵,勿相忘”,欧阳公做到了。

仕途迟滞,居无定所,一家老小旧衣破衫,看着梅尧臣的处境,欧阳修心中隐隐作痛,他派人送去二十匹绢,还有一些碎银软细,以解梅尧臣一家燃眉之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欧阳修心里暗暗打算要给大哥谋一份好点的工作。位卑言轻时,有心也无力。此时的欧阳修身份显赫,向朝廷提举荐个人,只要不过分,那肯定是十拿九稳。果真如是,经欧阳修的极力举荐,梅尧臣被朝廷任命为国子监直讲,这个职务,与梅尧臣的身份、才学是相匹配的,一个人的工作与他的兴趣爱好能相统一,那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因为这个工作,梅尧臣一家得以在京城安定下来。

兄弟一生一起走,好事还会在后头。1057年正月初六,皇帝给了欧阳修一份光荣的差事:负责当年的公务员招考工作——进士考试。

有好事就要和兄弟一起干。接到这个差事,欧阳修马上想到了梅尧臣,招他担任参详官。在阅卷过程中,梅尧臣可谓慧眼独具,一眼就相中了苏轼的文章,以头名呈请欧阳修批示。只是大公无私的欧阳修错把苏轼当曾巩,可屈了苏轼同志。也许是这个开头,预示着苏子一生官运波折。

正因为有了这次加入考官六人组的经历,梅尧臣得以有机会青史留名,广为后人知,因为苏轼写了一封感谢信《上梅直讲书》给他,信中把梅尧臣比作当今之孔子,当然他自己就是孔子的门生了。一个官场步履坎坷,生活一地鸡毛的梅先生,再怎么说,得到这前有古人一个,后无来者可能的评价,应该欣喜得意。当然,归根结底,梅尧臣之幸,是有友欧阳修。

(三)想和你一起变老

梅尧臣怀才不遇、沉沦下僚,始终是欧阳修的一块心病。只要有机会,欧阳修总想帮他一把,不管是个人仕途还是家庭生活。修《新唐书》时,欧阳修不忘把梅尧臣安排进编辑部,因为这能让梅大哥在正常俸禄之外,还可挣些加班费补贴家用。对于梅大哥而言,此时无疑钱重要。更为重要的是,大功告成之后,梅尧臣还可能因为修史之功,得到皇帝的奖赏提拔,改变一下艰难的处境。欧阳修可谓用心良苦,梅尧臣嘴上没说,他心里是知道的。有友如欧阳修,此生再多苦闷心也安慰。

只是后来梅尧臣没能等到这一天。

欧阳修对颍州是有特别的感情,从他1049年2月踏上颍州土地的那天起,他就对西湖风景喜欢得痴醉,就决定在颍州置办田地房产,日后就在颍州养老终了。他退休之后闲居于此,人生最后的时光妥妥地交给了这个地方。他前后二十多年,以“西湖好”作为引句,就作了词十首,以抒对西湖的喜好之情。

如此宜居的好地方,当然不能独享其美,他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梅尧臣。这年七月,在他第一次离开颍州去往南京任职时,就写信给梅尧臣,“行当买田清颍上,与子相伴把锄犁。”欧阳修想到老友一直没有谋得一个合适的官位,家庭生活悲苦离散,他想和梅兄住在一起,一起买几亩地耕种,相互有个帮衬,让梅兄一家的日子过得舒坦些。又十年,欧阳修还想着这事,他又写信邀请梅尧臣去颍州买几间房舍,一起在那儿吹吹风,看看雨,游游西湖,再一起喝酒谈诗。

这次梅大哥爽快答应了,可是天不假人,嘉祐五年(1060)年四月二十五日,梅尧臣因染上流行病,突然就在京城病逝,未能践行他俩的约定。听到梅尧想离世的消息,欧阳修悲痛万分,五脏俱裂,今生最好的朋友就这样去了,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他想起了当初的洛阳初逢,正值年少,意气风发,壮怀激烈,粪土当年万户侯。一晃三十年,当年洛城的旧友,最后一个也走了,不禁潸然泪下,赋诗《哭圣俞》,人生最大的痛,莫过于生离死别,字字泣血,长歌当哭,深情哀悼挚友去世,圣俞一走,从今以后,就剩下自己独身一人,苟活于这人世了。

逝者已矣,生者的日子还要继续啊。梅大哥遗下年迈的高堂老母、寡妻刁氏和四子二女,景况萧条,令人唏嘘。这么一大家子人,他们往后的日子怎么办啊?得管起来。于是欧阳修联合同僚,求助故旧,大家你一份我一份,募捐了数万钱,一部分用来处理梅尧臣的后事,剩下的就派人出面置办了田产,托专人打理,每年所得收入用以抚恤梅家老小。欧阳修同时上书朝廷,奏请录用梅尧臣长子梅增为官,让这个家好有根顶梁柱撑起来。

梅尧臣去世后,欧阳修给他写了祭文和墓志铭,还从自己收藏的梅尧臣诗作中,精选出来六百多首,编辑整理成册——《梅圣俞诗集》,亲作了一个序,让梅尧臣的诗与名得以在星光璀璨的北宋,芳华尽绽。

欧阳修一生,交友甚广,可他最为牵念的,始终是梅尧臣。

有友如此,一生何求。

关注侃点,一起侃点

侃点
■一个教师作家的文字江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