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rma and Sri Guru

文化   2024-01-30 09:15   北京  

Srila Bv Tripurari Swami

奉獻者生活中的Karma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主題。在經典中說僅僅念誦奎師那聖名(namabhasa)就能摧毀一個人顯現的業力(prarabdha)。Visvanatha Cakravarti Thakura在他的《Madhurya Kadambini》一書中描述如何通過完美的修行奉愛(sadhana bhakti)來根除prarabdha karma。這與一個人的業力在啟迪時就被摧毀的想法一致,啟迪作為sambandha-jnana的一部分,在一個人從sadhana bhakti 階段結束時完成。

根據Sri Jiva Goswami的說法,prarabdha karma是奉獻者必經業力束縛的最後殘跡。換句話說,奉獻者業力束縛的未顯現階段先被摧毀,而prarabdha karma是最後一個被巴克提女神的恩典消除的階段。

在一個已經擺脫了業力束縛,但尚未發展出對奎師那純粹之愛(prema)的奉獻者身上會發生什麼?主照管奉獻者的軀體並親自維繫他,以利奉獻者進一步培養對神的愛(prema)。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奉獻者就不會有疾病、災難或痛苦。這意味著這些都不是由prarabdha karma造成的。這ㄧ切是至尊主的特殊安排,目的是讓祂的奉獻者更加依附祂,用以增強奉獻者對祂的渴望和愛。

因此,一位完全符合資格的外士那瓦靈性導師不會遭受業力之苦。如果靈性導師達到了nistha (穩定的奉愛)的階段,那麼善報和惡報所造成的障礙就會完全根除(purna-nivrtti),儘管業力引起的anarthas仍再次出現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但當他或她達到asakti(修行奉愛的最後階段)時,心智完全依附於奎師那,業力障礙就被徹底根除(atyantiki-nivrtti)。這是 Sri Visvanatha Cakravarti Thakura 的論述。Sri Rupa Goswami 還解釋說,sadhana bhakti 可以將人從所有以業力形式出現的痛苦(klesaghni)中解脫出來,因業力的根源是無知(avidya)。何以說能使人解脫呢?因為巴克提(Bhakti)是最高的知識(raja vidya)。

雖然據說靈性導師能拿走門徒的業力,但這是指靈性導師透過讓門徒參與修行sadhana bhakti 並祝福他或她來拿走業力。在靈性導師的指導下聆聽和唱頌奎師那,加上靈性導師的仁慈,可以摧毀一個人的業力。在這兩者中,努力修行sadhana bhakti 和靈性導師的仁慈,後者更為重要,linga bhuyastvat tad hi baliyah tad api(Vs 3.3.45)。因此,靈性導師必須有力量祝福學生並讓他或她參與sadhana bhakti 修行。這樣一位合格的靈性導師不必像基督一樣經歷學生的業力。

聖帕布帕德說:「這是基督教的理論。“你做某事,我就會為此受苦。” 不,你必須受苦。你做錯了什麼,你必須受苦。這才是真正的哲學。” 他還說:「他(某人)殺人了,但他認為他的父親應該受到懲罰!這是一個明智的建議嗎?“不,你犯了謀殺罪;” 你必須被絞死。同樣,當你犯下罪惡的活動時,你必須受苦——而不是耶穌基督。這是神的律法。”

這告訴我們,脫離了業力的靈性導師,在啟迪門徒時不會再受到業力的影響。靈性導師也不必承受業力果報。然而Rupa Goswami說,如果靈性導師接受了太多不合格的門徒,這就會構成一種冒犯,擾亂bhajana。這意味著,如果靈性導師的門徒行為不當,靈性導師將不得不處理他們的不當行為,這將使靈性導師的職責變得更加困難執行。而且,如果門徒離開了對靈性導師的服務,為了讓門徒能夠從事sadhana bhakti 而暫停的karma將再次來捕捉這個任性的門徒。這肯定會打擾靈性導師的思想和心靈。透過這些方式,靈性導師的bhajana可能會受到干擾。人們不應該以這種方式給靈性導師帶來負擔。

有時聖帕布帕謙卑地這樣談論自己,說他接受了太多不合格的門徒,因此不得不為此受苦。當然,很明顯他對他們的一些活動感到不安。然而,如果人們仔細研究他的教導,就會發現,門徒的業力隨著他或她對靈性導師指導方針的遵守而逐漸被摧毀。因此,如果靈性導師具備資格,門徒們就有責任真誠地追隨他。如果他們這樣做,當門徒獲得奎師那知覺時,他們自己就能擺脫業力束縛。

聖帕布帕說:“一位啟迪的奉獻者有機會擺脫業力輪迴的糾纏。啟迪意味著開始,而不是完美。靈性導師的職責是引導他達到完美的境界。但如果一個人不嚴格遵循一位真正靈性導師的指導,他的啟迪就沒有任何意義。啟迪意味門徒願意遵守靈性導師的訓諭。因此,如果靈性導師是真誠的,而門徒是認真遵守他的訓諭的,那麼成功是必然的。如果一個門徒嚴格遵循奉愛的生活方式,他就不再是一個karmi(業报工作者),他的所有活動,即使是看似普通的工作,也可能是依據經典指示的活動,都被視為是奉愛服務。在任何情況下的奉愛服務都不受業力的行為和反應的影響。”

相关文章:

饱受折磨的奉献者的慰籍


外士那瓦書院
瑜伽 冥想 哲學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