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圣巴克提维诺德·塔库尔
以下论述是塔库尔·巴克提维诺德用孟加拉文撰写的《五圣礼》(Panca-samskara)的翻译。这篇文章最初于1885年发表于他的杂志《Sajjana Tosani 》(第2卷第1期)。我根据发表于1892年《Sajjana Tosani 》(第4卷第1期)上同名的文章内容做了补充,并用方括号标注了出来。我将这篇文章翻译出来是希望我们外士纳瓦传承中无论是导师还是门徒都能对启迪的过程有更深入的认识。
——舒卡瓦克·达斯
经典中说,接受panca-samskara的人可以修习两种奉爱1,并在圣哈利的永恒王国中得享永远的快乐。
avapta-panca-samskaro labdhva-dvi-vidha-bhaktikah
saksat krtya harim tasya dhamni nityam pramodate2
怀着信念阅读这一训示的人会想要理解五圣礼的含义。为了帮助他们,我们首先解释这个词传统上的含义,然后给出更深层的意义。圣传经smrti经典这样解释五圣礼:
tapah pundram tatha nama mantro yagas ca pancamah
ami hi panca-samskarah paramaikanti-hetavah
“苦行、标记、圣名、曼陀罗和神像崇拜——这五项组成了五圣礼。他们能让人培养出主哈利的深厚奉爱。”3
心怀信念之人了解五圣礼之后,他会找一位虔信的导师,谦卑地请求他的启迪,即迪克沙。认真考虑过门徒真心实意的心态后,导师会仁慈地让门徒接受苦行和标记,来净化他的身体。有的宗教团体的苦行会用烙铁在门徒身体各处烙上主维施努的海螺、神碟、大头棒和莲花的符号。有的宗教团体会用檀香木的章用黏土印上哈利的名字。关于苦行,圣传经smrti经典进一步说明:
hari-namaksarair gatram ankayet candanadina
sa loka-pavano bhutva tasya lokam avapnuyat 4
“用檀香木浆在身上标记上哈利圣名的符号,不仅能净化全世界,而且死后去往神的王国。”
在圣茹阿玛努佳传承,苦行是在身体上烙印上海螺和神碟的符号,但是圣柴坦尼亚戴瓦训示,我们用檀香木浆等物把哈利纳玛涂在身上,而不用烙印。这个规则对卡利年代的灵魂来说是件大好事。
印记,即提拉克标记,是画在身上的竖线。经典中认为这些竖线所代表的含义,要么是哈利的庙宇,要么是他的脚印。每个宗教团体对印记有自己的规则,适用于这个团体。5
纳玛或者圣名,是第三项圣礼。导师会仁慈地将哈利的圣名念进信心坚定的门徒的耳朵里。门徒每天都要吟诵这一圣名。【接受圣名意味着他已经认识到自己是哈利的仆人。在启迪的时候,导师还会给门徒一个人名,表示对哈利的奉爱。在圣茹阿玛努佳传承,会给茹阿玛·奎师那·达萨、纳茹阿央纳·达萨、茹阿玛努佳·达萨等等类似这样的名字。在高迪亚传承,会给圣哥文达·达萨、圣尼提阿南达·达萨、圣柴坦尼亚·达萨这类的名字。从施瑞曼·玛哈帕布的年代开始,会给茹阿特纳巴布、卡维卡尔纳普茹阿、普瑞玛尼迪这样的名字。后来,甚至会用博伽梵布善、吉塔布善、巴克提布善等等这样的名字。】
第四项圣礼是曼陀罗。出于仁慈,导师会给他挚爱的门徒一个包含18个音节的曼陀罗。【曼陀罗是向人崇拜的那个神致意的简短祷文。如果崇拜的是奎师那,那么赐予的是一个18音节的曼陀罗。】
第五项,也是最后一项圣礼是yaga,即神像崇拜。用他从自己导师那得到的曼陀罗,门徒开始崇拜沙拉卦玛·希拉,或者维施努的神像。这就是yaga。习得五圣礼后,信心坚定的之人开始自己崇拜神,最终培养出对圣哈利的纯粹之爱。
我们分析培养出对神之爱的各个境界,我们会发现第一个境界是信心sraddha。没有信心,绝无可能获得对神之爱。有了信心,人会去寻求圣人的联谊,即sadhu-sanga。这让人托庇灵性导师的莲花足。之后,是五圣礼,即启迪之法。五圣礼让人开始崇拜神bhajana-kriya。
崇拜神让人达到净化内心的境界anartha-nivrtti,即人清除内心不想要的东西。净化内心的境界之后,人达到信仰坚定的境界nistha。达到信仰坚定的境界后,自然会产生品味ruci。这会让人进入深深依恋的境界asakti。到了深深依恋境界,开始展现各种灵性情感bhava。这一状态达到圆满境界即对神的爱prema。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托庇于一位灵性导师,接受五圣礼,这是崇拜的源头。没有五圣礼,人不可能自发去做崇拜。相反,没有经历五圣礼的崇拜困难重重。
有人认为不需要五圣礼,一样能得到普瑞玛,即对神的爱。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这个世界上受物质条件制约的灵魂与主为敌,因此他原本的灵性本质已经扭曲。因此,他必须先圣化自己,然后真正的灵性本质才会显露出来。如何达到这一纯粹境界?最好的方式是通过圣礼,或圣化仪式。未经圣化,如何矫正他扭曲的本性?如果我们发现有人的本质并未扭曲,那我们应该认为在他的前世,藉着灵性导师的仁慈,他一定已经受过圣礼,凭借圣礼的作用,他已经恢复他真正的灵性本质,普瑞玛或对神的爱因此得以展现。否则的话,我们应该认为凭借主本人不可思议的仁慈,这个人在不知不觉间被圣化了。无论你怎样看,圣礼必不可少。
另一方面,对于已经解脱之人,圣礼毫无必要,因为他们的本性并未扭曲。灵魂原本的灵性本性被扭曲是他被束缚在这个世界上的原因。正因如此,未经圣华的受物质条件制约的灵魂的生命是不纯洁的。即便人因为之前的圣化已经得到普瑞玛,他这一世依然要接受圣化,从而为所有人树立榜样。
圣礼存在于所有宗教,所有国家。一个宗教约纯粹,其圣礼越神圣,越完善。尽管我们未能深入研究所有宗教,我们至少可以说雅利安宗教的圣礼毕其他宗教的圣礼更高级。特别是,外士纳瓦文化的圣礼是雅利安宗教中最好的。再没有其他修习比这更神圣,更圆满。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外士纳瓦的圣礼这么好,为什么修习的人还受制于扭曲的本性?”答案是,虽然外士纳瓦的圣礼是最好的,但是当前6的修习只是名义上的罢了。无论是灵性导师还是门徒,都只是流于我们上面描述的圣礼的形式罢了,因此在灵性上止步于此。
今天,人们根本不去认识圣礼的深层意义。门徒投靠导师,导师传授五圣礼,然后就弃之不顾。这样的五圣礼能有什么用?
门徒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身上画着神圣的海螺、神碟的符号以及哈利的圣名。舌头念着哈利的圣名,一边念着曼陀罗,一边崇拜着沙拉卦玛·希拉或神像,但门徒依然沉迷无尽的恶行。一到晚上,他沉湎酒色!
良师啊,你到底是怎么造福你的门徒?他启迪之前与之后有什么差别?实际上,他还不如之前了。现在他成了个伪善之人。他毫无悔意,“我有罪。都是我的错。我该如何停止作恶?”今时今日,人们托庇灵性导师的时候,已经没有人会这样想了。人们肆无忌惮、毫无顾忌地作恶。何其不幸!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在于导师和门徒之间的关系错了。经典中有指导这一关系的规范,但是他们都抛之脑后。门徒备受物质生活之火的煎熬,他剖析自己的困境,得出结论,“我与物质自然的关系不是永恒的,因此我必须托庇一位灵性导师,来到神的脚下。”他已经达到了信心的境界,有资格托庇灵性导师。灵性导师应该观察门徒一年,考察他的赎罪做的怎么样。这才是苦行。
在这个考察期,门徒应该更发奋赎罪,导师满意后,他用海螺和神碟的符号烙印在学生身上。这些符号是永久的,也象征着学生毕竟余生都保持这种纯粹。这才是苦行,是有信心的灵魂的第一个圣礼。在英语里,我们把苦行定义为,“忏悔、赎罪、对灵魂永久的更高要求”。苦行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还应该是心意和灵魂上的。如果苦行只是身体上的,只是烙印或者盖章,那么这根本不是苦行,宗教修习更是徒有其表。当前,这种徒有其表削弱了外士纳瓦文化。没有苦行或内心的忏悔,灵魂无法活成外士纳瓦。没有苦行,整个过程都无从谈起。没有苦行,心灵永远不纯净。因此,朋友啊,不要迟疑,开始忏悔赎罪吧!
当导师发现门徒好好地进行了苦行(换句话说,进行了真正的苦行),然后他出于仁慈,赐予学生urdhva-pundra。什么是urdhva-pundra?是光明!这又被称作urdhva-gati,进步之路。接受苦行后,门徒会主动弃绝一部分世俗活动。这就是进步之路。然而,如果门徒没有一丝一毫的弃绝,那么他的苦行或赎罪也是徒劳。大费周章!努力禁欲!放弃自己的快乐!费力去控制色欲、愤怒和贪婪,但是如果人不做这些苦行,那一切都是徒劳,更不用妄想去神的王国外琨塔。
换句话说,托庇永恒全知极乐的主哈利,灵魂走上进步之路,urdhva-gati。灵魂、心意和身体这三者之光被称作urdhva-pundra。远离世俗生活,依恋至尊主,这被称作苦行和印记,对受物质条件制约的灵魂来说,这两个饰物必不可少。
没有urdhva-pundra,这具皮囊不过行尸走肉。觉悟至此,我们必须全身心投入于赎罪。没有urdhva-pundra,心意四处飘荡,被低级感官对象所吸引,然后浪费时间讨论最低级的话题。忏悔的灵魂啊!不要犹豫,用光明点亮身体、心意和灵魂,走上通往神的王国的进步之途。没有urdhva-pundra,灵魂的真正本性也会偃旗息鼓。因此接受urdhva-pundra吧!
看到挚爱的门徒神采飞扬地做着苦行和urdhva-pundra,导师会开心地赐予他神的圣名,唤醒灵魂永恒的本性。灵魂永恒的本性是服务主,品尝主的圣名的甘露,灵魂得以被带到至尊的王国。然后他说,“我是哈利·达萨。我不再享受这个世界。即便是玛亚本人也永远和奎师那相连,我必须好好用她来服务奎师那。”然后永恒的开始歌唱哈利的圣名。通过托庇主圣名的甘露,灵魂意识到他自己的灵性本性。聪明人啊,永远歌唱哈利的圣名吧!让心意永远铭记哈利的圣名。原灵魂能永远装点着哈利的圣名。
出于喜爱,导师接下来会给门徒一个曼陀罗,让他能轻易感受到主的圣名的甘露。曼陀罗是一种祷文,向神的圣名致意。7曼陀罗还包含着对神的圣名的描述,从而表达特定的心态或品味。导师赐予曼陀罗,是为他的门徒选择一个合适的“风味”去品味圣名。当我们说“namah”,顶拜哈利,我们用的是第四格或间接宾语做结尾。间接宾语能够很好地表示崇拜者、被崇拜的对象、以及能让圣名的品味能轻易被感受到的崇拜之法。
接受了曼陀罗的人的快乐无止无尽。认真分析了18个音节的曼陀罗——通常用于崇拜圣奎师那——的人,他们知道这是主赐予的品味的一个浓缩的样品。8这同样适用于24个音节的嘎亚垂和其他用来崇拜主的曼陀罗。9没有得到曼陀罗的人只能自己去猜测圣名的味道,但不幸的是,他们绝大多数猜想都是徒劳。因此,你必须得到曼陀罗。得到曼陀罗的人将这当做最重要的圣礼。
还有一些人知道这些原则,但是还是不能稳定地做崇拜,因为他们没有从有资格的导师那里接受苦行、印记、名字和曼陀罗。每一项都有自己的规范原则,而不遵守崇拜的规范原则的人会遭遇重重困难。因此说:
sruti-smrti-puranadi-pancaratra-vidhim vina
atyantiki harer bhaktir utpatayaiva kalpate
“无视权威的韦达文献,比如奥义书、往事书和《Narada-pancaratra》等等,而去为主做奉爱服务,只是在徒劳地扰乱社会。”(10)
因此我的朋友!带着理性和纯粹的推理,从有资格的导师那里接受苦行、印记、圣名和曼陀罗吧。你不仅会快乐,而且会和神建立神圣的联系,造福你身边所有人。
出于爱,导师接下来会向他的门徒说明神像崇拜之法。不崇拜神像,受物质条件制约的灵魂无法好好进步。即便人已经接受了苦行、印记、圣名和曼陀罗,灵魂还是无法完全摆脱物质条件的制约。只有取悦了主哈利,灵魂才能在临终时刻脱离这个物质世界。因此,直至生命尽头,神像崇拜必不可少,哪怕是对于已经接受曼陀罗的人也是如此。即便人活于世已经摆脱对物质的依恋,但物质的危险始终存在。因此,神像崇拜之法是应对物质的有效方法。崇拜主即用上所有身体和心意的条件,包括观看、触碰、闻、品尝、思考、分辨和行动。
把所有每一个条件都用来崇拜比如沙拉卦玛·希拉,这是培养对神的爱的好方法。服务神像被称作外士纳瓦亚嘎。无论我们自身什么条件,身处什么环境,我们生活与世总要做事。因此,已经接受了曼陀罗的人有责任怀着奉爱,按照崇拜神像的原则去崇拜神像,以此度过余生。心怀怜悯的导师教导他的学生崇拜神像之法,以此让他脱离物质存在的苦海。
神像崇拜是第五项,也是最后一项圣礼。不崇拜神像的人没有前途,他不得不承受他业报的结果。因此,人生于世应该做外士纳瓦,崇拜神像。神像崇拜的具体规范原则参见《Sri Chaitanya-siksamrta》,在讨论遵守规范的奉爱这一部分有详述。11
至此,我已经阐述了五圣礼的字面含义和深层含义。但是依然会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今天的导师不把这样的训示给他的门徒?”答案是,因为时间带来的退化,人们对灵性导师这个身份的认识已经南辕北辙。今天人们从学校的教师、家族导师或者这类人接受训示,因此他们无法托庇一位真正有资格的导师。经典中说,真正求学好问的门徒必须去找一位自己已经托庇于韦达经和神,对这两者有着坚定不移信心的灵性导师,皈依他。
tasmad gurum prapadyeta jijnasuh sreya uttamam
sabde pare ca nisnatam brahmany upasamasrayam (12)
之后如此皈依后,物质汪洋才会变成牛蹄印一样的水坑。然而,如果皈依只是名义上的,那就毫无意义。当前,绝大多数人都并不想托庇一位名副其实的导师,因为很少有人真的想解决人生的问题。但是,找寻一位导师,解决这些问题,这是世间所有活生生的灵魂的责任。主以导师的形象向认真的门徒揭示他自己,这位导师真的能拯救门徒。拥有一个想要导师的强烈愿望是好事,但是只为了满足这个心愿就随便找一个人做导师是错误的。如果人真心要找导师,名副其实的导师会来到他面前,但是在把他作为导师前,门徒也要检验导师一年。没有这种检验,导师门徒关系只是徒增烦恼。
经过认真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如果没有好好去做五圣礼,受物质条件制约的灵魂无法培养出对圣哈利深厚的奉爱。因此,五圣礼至为关键,必不可少。
参考文献
(1) 奉爱分两种,分别是 vidhi-bhakti,按照规范原则去做的奉爱服务,以及raganuga-bhakti,按照奎师那温达文同游的心态去做的奉爱服务。
(2) Prameya Ratnavali (by Baladeva Vidyabhusana) 8.5
(3) Prameya Ratnavali 8.6
(4) Prameya Ratnavali 8.6
(5) 更多提拉克的信息参见A.W. Entwistle的作品《外士纳瓦提拉克》,刊于国际温达文研究协会论文集,1981-1,第11期和第12期。
(6) 19世纪晚期,孟加拉。
(7) 比如Krishnaya 或Ramaya。
(8) 比如18个音节的哥帕拉曼陀罗。
(9) 比如高迪亚外士纳瓦念诵的卡玛·嘎亚垂。
(10) 《奉爱甘露之洋》1.2.101。
(11) 原文在这里用的是将来时,说明《Sri Chaitanya-siksamrta》这本书尚未出版。
(12) 《圣典博伽瓦谭》1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