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辅导员工作岗位上,我们时常被各种繁杂的事务包围,忙碌而充实。然而,在追求职业发展的道路上,我们要善于给自己做“减法”,学会适时地“断舍离”,断掉无效社交圈,舍弃职业兼得欲,离开自我舒适区,让工作和生活更加高效、有序。01
断掉无效社交圈
辅导员具有教师和行政管理干部双重身份,免不了与人打交道,也少不了社交应酬。
然而,并非所有的社交关系都能为我们带来正面的影响。有些社交活动,如频繁的聚会、无意义的闲聊、无效的应酬等,不仅消耗了我们的时间和精力,还可能让我们陷入不必要的纷扰和困惑中。
记得刚担任辅导员时,我热衷于参加各种社交活动,试图通过扩大社交圈来提升自己所谓的“人脉资源”。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这些活动并没有给我带来实质性的帮助。相反,它们不仅占用了大量的时间,还会给自身的身体健康带来隐患。有一次,我因为参加一个与工作无关的聚会而错过了一次重要的学习机会。这次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无效社交不仅会影响我的工作效率,还会阻碍自己的长远发展。从那以后,我开始学会断掉无效社交圈。我减少了不必要的聚会和应酬,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生工作和学习中。我与学生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能够更准确地把握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帮助,自己在专业化发展道路上也在慢慢地前进。02
舍弃职业兼得欲
在辅导员工作中,我们时常会面临各种诱惑和挑战。有时候,我们想要同时兼顾多个角色和任务,希望能够在职业发展上取得更多的成就。
然而,这种兼得欲往往会让我们陷入困境,无法专注于自身职业的长远发展。我曾经认识一位辅导员老师,他在工作中表现出色,深受学生和同事的喜爱。然而,他却一直无法舍弃自己的兼得欲。他既想要把自己负责的党建专项工作做精做新,又想要兼顾自身的兴趣爱好,在网络思政领域做出成绩。这种兼得欲让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无法同时兼顾好这些方面,导致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都受到了影响。工作中我们可能经常会遇到此类问题,既想要辅导员工作的待遇福利,又希望能有转岗后的舒适惬意;既希望把 A 做好,又不想放弃 B 。最后每天都在忙碌地切换,导致自己心力交瘁,最终两件事都没干好。辅导员有自我进步的思想是好事,但是俗话说得好,贪多嚼不烂。摊子铺的越大,感觉样样都想做、都能做,往往都做不精。在探索成立“辅导员夜校”时,我们的定位是科研赋能,帮助辅导员提升科研能力。后来,有不少专家朋友建议,把范围扩大、业务拓展,加入学生干部管理、班级建设等内容,都被我婉拒了。在我看来, 工作就像凸透镜,只有聚焦一点,才能点燃成功的火花。我们当初选择科研赋能这个方向,是因为科研能力提升是绝大部分辅导员急需的,也是辅导员专家化发展的硬需求。做好这一件事,我觉得就很有意义了。03
离开自我舒适区
和老辅导员聊天,聊的最多的就是球赛、孩子上学等话题。
说实话,谁都憧憬老婆和娃热炕头的生活,谁又愿意大冬天熬夜工作学习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有的只是把辅导员当做一份工作,重要的是按时发工资,自己享受生活。有的是把辅导员当做跳板,干好几年的工作,转岗到其他部门。还有的把辅导员工作当做事业,潜心想成为一名专家型、事业型辅导员。如果想在辅导员工作岗位上干出名堂、做出成绩,就要跳出自身的舒适区,牺牲休闲娱乐的时间。其实,我认为人这一辈子吃的苦是定量的,现在舒服了,后面可能就辛苦一些,现在虽然累一些,日子却会越过越好。PS:公众号修改了推荐机制,不再按照发表时间推送,将公众号设为星标能及时接收推送文章,未设星标的接收时间会大大延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