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有不少辅导员朋友咨询教育部人文社科(高校辅导员研究)专项项目如何结题,需要准备哪些材料?结合个人结题经历,给辅导员朋友提供五个建议,仅供参考。其他省级、厅级项目结题,我觉得也同样适用。01
积极调整心态
有的辅导员朋友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高校辅导员研究)项目后,内心既激动也忐忑,担心不好结题,毕竟该项目也属于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我在准备结题的过程中,也觉得此项目立项不容易,结题可能更困难。但说实话,该项目的结题要求,比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相对容易,辅导员朋友不用过度担心,只要好好完成项目既定目标,结题都不是大问题。02
提前做好计划
教育部人文社科(高校辅导员研究)项目研究周期一般是两年,如果有特殊情况也可以申请延长时间。
在两年的研究过程中,一定要提前谋划,制定项目推进工作安排表,确保每个时间点能够按时完成相关工作。一般情况下,调研问卷设计及发放、回收、数据分析要在三个月左右完成。整体的调研报告在一年左右完成,剩余的时间需要将调研报告浓缩为小论文,并发表。在此过程中,一定要预留足够时间来撰写、发表论文。在结题时,论文能够见刊是最好的,因为支撑材料需要附上你的论文见刊的期刊。03
加强沟通交流
很多辅导员朋友会担心,如果不能按时提交结题申请,怎么办?
起初,我也不懂,在与教育部社科司联系后,才知道:该项目随时完成,随时提交(提交时一般邮寄结题材料过去)结题,如果时间超过一年左右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超期太长,被社科司通报了,就要抓紧联系,申请延期。所以,大家有问题可以及时联系教育部社科司,了解最新的要求。我在准备结题材料时,不太清楚条件,以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结题都很困难,需要发表核心期刊论文,邀请专家评审。当时还通过学校邀请了五位评审专家给项目评审,走了不少弯路。其实,向社科司咨询后才知道,教育部人文社科(高校辅导员研究)项目只需要完成既定的预期研究成果,将所有结题资料邮寄到北京,由社科司统一组织专家评审。04
完善结题材料
项目研究成果越充实,结题材料越完善,成功结题的可能性就越大。
在研究生期间,我经常跟着我师娘参加一些社科类的项目研究,耳濡目染之下,学习到了一些丰富结题材料的方法。比如,我们在项目申报书中的预期成果模块一般会写:形成调研报告一份;发表高质量论文一篇。我们在准备项目结题时,就要尽可能把过程性资料呈现出来,既能够体现研究的严谨性,也能够让结题材料更加厚实丰富。比如,关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项目,在结题时,我们可以准备研究报告1份、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方案汇编1份、辅导员队伍建设定性访谈汇编1份、相关研究摘要汇编1份、论文及检索证明。05
拓展研究成果
不能为了结题而结题,要放长眼光,借此契机,加强成果转化,拓展研究成果,为今后持续聚焦该领域奠定基础。
比如,完成调研报告后,可以精简成政策咨询报告,积极寻求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采纳,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真正推动该领域发展的制度安排。另一方面,可以在立项的基础上,积极与校外专家团队合作,持续深挖该领域的成果,不断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有机结合,扩大研究成果,提升课题研究的影响力,为后期自身专业化专家化做好铺垫。PS:公众号修改了推荐机制,不再按照发表时间推送,将公众号设为星标能及时接收推送文章,未设星标的接收时间会大大延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