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爱读文章,保持洞察力!
所有的教育机制不仅旨在促进家长的成长,也通过家长的成长间接影响孩子。孩子真正受益的教育在于言传身教、互动游戏、对话争吵和拥抱合作等实际行动,这与前述观点息息相关。‘’
彼得·R·奥萨格是全球金融公司Lazard的首席执行官。他曾担任管理和预算办公室主任以及国会预算办公室主任。
通货膨胀已成为2024年大选的核心议题,但普遍认为其源于新冠时期经济刺激的说法,实际上存在很大偏差。我们不能从中得出错误的结论。虽然人们通常把责任归咎于2021年3月出台的2万亿美元《美国救援计划》(该计划是在2020年一系列救助计划之后实施的),但这种归因并不准确。按照流行的观点,政府虽然初衷是好的,但过度的财政刺激让民众口袋里多了太多钱,从而推高需求,引发通货膨胀。这种解释表面上很有说服力,难怪会成为媒体热衷的叙事。然而,实际证据表明,这项救助计划对通胀走势的影响其实十分有限。真正的根源在于疫情本身,以及它引发的几乎前所未有的供给侧冲击,这种影响甚至持续到了疫情危机之后。
我与布鲁金斯学会的罗宾·布鲁克斯和Lazard的威廉·默多克一起,分析了疫情期间的各种经济数据,包括一个常用的需求衡量指标、供应指标(如交货时间)以及企业库存管理的代理指标。结果显示,供应链变量直接解释了2021年核心通胀上升的79%。这些效应持续到2022年,持续的供应问题直接解释了当年通胀上升的60%。剩余部分则主要源自2021年供给驱动型通胀的溢出效应。这些都表明,像新冠救助方案这样的需求驱动因素只起到了微小的作用。为什么这些影响会持续这么长时间?在疫情初期,美国人将支出从服务(如旅行、外出就餐和看电影)转向商品(如计算机硬件和健身器材)——恰逢供应链混乱导致这些商品供应短缺。这造成了价格飙升。
从传统的交货时间指标来看,供应链中断问题在2022年基本得到解决,表面上看起来其带来的影响应该也随之消失。但这次冲击在现代史上的严重程度前所未有,因此库存管理人员一直保持高度警惕,这种谨慎态度至少持续到今年夏天。
正如一位全球CEO最近所说,企业不想再次陷入消费者想要的商品却没有库存的窘境。通过提高价格来抑制需求并延长库存周期,意味着向消费者收取的价格远高于卖家的成本。这导致利润率上升,这不是因为"贪婪型通胀",而是企业对库存管理的理性反应。其他因素,包括对住房的影响以及经济重启后服务支出的追赶效应,也意味着疫情对通胀的影响将持续到疫情本身结束很久之后。
在通胀发展的这个多阶段过程中,《美国救援计划》只起到了微小的作用。无论该计划是2万亿美元、1万亿美元还是5000亿美元,这些阶段都会发生。经济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适应像疫情这样的巨大冲击。对于那些习惯了听到财政过度引发通胀这一典型说法的人来说,这个结论可能难以置信。但有一些常识性的证据支持我们的结论。
首先,看看各个国家的情况。如果《美国救援计划》导致了通胀,那么我们应该看到提供更多此类新冠救助的国家经历了更高的通胀。然而,包括德国和英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尽管提供的新冠救助少得多,却经历了与美国类似的通胀。正如图表所示,对大量国家的分析表明不存在更广泛的关联。(如果说跨国证据能说明什么,那就是美国在享受更快增长的同时并未付出更高通胀的代价。)
另一个方法是观察美国各州的情况。如果疫情救助是主要原因,那么家庭获得更多支持的州应该经历更高的通胀。但正如最近一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论文得出的结论,情况并非如此。最后,如果新冠刺激带来的需求过高是通胀的原因,那么降低通胀就需要对需求造成重大打击。这就是为什么一些经济学家预测需要失业率大幅上升才能降低通胀。但实际上,消费者价格通胀从2022年6月的9%降至今天的约2.5%,而失业率仅温和上升,从3.6%升至4.1%。这就是"没有叫的狗"(意料之外的沉默):通胀主要不是由需求引起的,所以不需要大幅削减需求来降低通胀。(令人震惊的暗示是,即使没有美联储的紧缩政策,通胀也会显著下降。)
如果通胀主要不是由对疫情的财政响应引起的,这又引发了一个问题:如果明确通胀主要只是因为疫情本身,选民会对拜登-哈里斯政府惩罚得如此严厉吗?
世界各地,特别是欧洲,对政府的强烈反弹表明这可能并不重要。在这些国家,财政救助方案要小得多,不可能被合理地归咎于通胀。通胀来袭后,各地在任者在选举中普遍表现不佳。
未来还会有卫生和经济危机。误解近期通胀的根本原因可能会在下一次危机发生时妨碍有效的政策制定。领导人可能因担心刺激通胀而不敢提供大规模财政救助。虽然每种情况都不尽相同,但从这次新冠疫情得出这样的结论将是一个错误。■
保持判断有效知识,保持检索拓展获取!
特朗普宣布关键内阁人选:盖茨任司法部长、加伯德任情报总监、卢比奥任国务卿
通俗易懂
面对2024年大选中的关键议题——通货膨胀,前预算管理办公室主任彼得·奥萨格提出了一个颠覆性观点:大众普遍认为的通胀元凶——2021年的2万亿美元救援计划,实际上并非主要原因。通过对各种经济数据的深入分析,他发现2021年和2022年的通胀主要源自疫情带来的供应链冲击,其中2021年约79%的通胀来自供应链问题,2022年这一数字仍然保持在60%左右。
真正推高物价的是一系列复杂因素的叠加:疫情初期,消费者从服务转向商品消费的突然转变;企业为避免库存短缺而采取的谨慎定价策略;以及经济重启后服务业的需求反弹。有力的证据来自多个方面:国际比较显示,实施较少财政刺激的国家(如德国和英国)同样经历了与美国类似的通胀;美国各州的研究表明,获得更多财政支持的地区并未出现更高的通胀率。最具说服力的是通胀的下降过程:物价从2022年6月的9%降至目前的2.5%,而失业率仅温和上升0.5个百分点,这一"意料之外的结果"证明通胀主要不是由需求推动的。
然而,这个发现引发了一个更深层的政治问题:即使人们认识到通胀主要是由疫情本身引起的,而不是政府政策导致的,选民对执政者的惩罚态度是否会改变?来自世界各地,特别是欧洲的经验给出了消极的答案。在那些实施相对温和财政刺激的国家,执政者同样因为通胀问题在选举中遭遇重创。这表明,在经济压力下,选民倾向于追究现任政府的责任,而不太关注通胀的具体成因。这种现象对未来的政策制定具有深远影响:决策者在面对危机时,不仅要权衡政策的经济效果,还要考虑其政治影响。但最重要的是,不应因为担心短期政治代价而放弃采取必要的救助措施,因为误解通胀原因可能导致在下一次危机来临时错失采取有效政策的机会。
“没有叫的狗”
原文:"This is the 'dog that didn't bark'"
这是引用了福尔摩斯探案集中著名的"夜间没有叫的狗"典故。在原故事中,狗在晚上没有叫反而成为了重要线索,因为预期中应该发生的事情没有发生,这本身就说明了问题。
解读:
1. 这个比喻在文章中用来说明:
- 预期中应该发生的事情(失业率大幅上升)没有发生
- 这种"没有发生"本身成为了重要证据
- 证明了原有理论(需求导致通胀)是错误的
2. 作者用这个典故来强调:
- 如果通胀真的是由过度需求导致的,那么压制通胀就需要大幅提高失业率
- 但实际上通胀下降时,失业率只有微小上升
- 这个"意料之外的结果"恰恰证明了通胀主要不是由需求引起的
这个比喻很巧妙地使用了文学典故来阐述经济现象,建议在翻译时加上简短说明,帮助读者理解其深层含义。